有一種教育叫快樂教育,有一種方式叫釋放孩子的天性,這也是如今多數(shù)家長所推崇的教育方式,孩子就是家中的“小皇上”,什么都依著孩子,只要孩子想要的,全都滿足孩子。 而這種教育方式的結果就是:把孩子培養(yǎng)成“熊孩子”,而任性、自私、沒教養(yǎng)成為了“熊孩子的”代名詞。 其實,對于這種教育方式,在我看來,并不是所謂的快樂教育,實則是“垃圾”教育。雖然這么說有點刺耳,但這就是事實,釋放孩子的天性實則是“毀”了孩子的一生。 近日,雅安未成年殺人案引發(fā)了廣大網(wǎng)友的熱議,紛紛感嘆,如何“病態(tài)”的社會到底怎么了? 3月28日,四川雅安三名未成年人殺害48歲女店主,據(jù)警方報道,三名未成年分別為14歲小詹,15歲小黃,16歲小張。 在如花似玉的年紀,卻犯下如此罪孽,在未成年犯罪的背后,歸根究底都是因為教育的缺失。當談及這起犯罪事件時,嫌犯同學曾說:“要怪就只能怪他們的父母”。 在這起事件中,15歲的小黃曾寫過一篇作文《有家真好》,在文章寫出了對家的向往,希望父母能夠?qū)μ蹛?,他的家是冰涼的,他也希望自己能有一個溫暖的避風港。 他們沒有家,沒有錢,沒有人教育,導致孩子好逸惡勞,走上歪路,父母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從小放養(yǎng)的孩子,沒人關愛,沒人教育,天性可以肆無忌憚的釋放,而最后多數(shù)都是以悲劇收場。 每個孩子的心中都藏著一個惡魔,在沒有約束與管教的前提下,無條件的放養(yǎng)、釋放,只會讓孩子缺乏最基本的敬畏之心。 在一家米其林餐廳,大家都在安靜用餐,只有一位小孩子在四處亂跑亂跳,大聲喧嘩,還把手機聲音開到最大,從進入餐廳大半個小時,一直鬧,他們的父母在一旁。隔壁桌的客人有點受不了,于是對孩子父母說了一句,你們能不能管管你的孩子,太鬧了。餐廳人員也對此提出了注意事項。 孩子媽媽回了一句說:孩子天生就這樣,習慣了,我也管不了。 之后,孩子繼續(xù)“上嘣下跳”,在一處拐角處,撞上了服務員,服務員手中正端著一碟菜,剛出爐的菜全都撒在了孩子的身上,悲劇發(fā)生了,孩子瞬間燙傷了。 由于孩子燙傷了,父母要求餐廳給予補償,(孩子燙傷不算特別嚴重),向餐廳索賠10萬。并講道:“錢不錢不重要,孩子燙傷了,不得補償10萬嗎?” 在這件事上,孩子父母把責任全算在餐廳上,為什么孩子缺乏規(guī)則意識呢? 在很多父母的眼中,孩子的天性高于一切,只要孩子愿意,可以到處跑,到處跳,可以大聲喧嘩。而這一切都是因為父母的素養(yǎng)和教育所造成的。 這不叫釋放孩子的“天性”,而是蠻橫無理。 為什么現(xiàn)在的“熊孩子”越來越多?歸根究底就是因為父母的默許,父母的寵溺所造成的。 一位清華教授憤慨:中國教育的最大騙局就是快樂教育、學歷無用以及釋放孩子的天性,這三個騙局,正在一步一步扭曲中國孩子的成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