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1、傷寒,脈浮滑,此表有熱,里有寒,白虎湯主之。 2、三陽合病,腹?jié)M身重,難于轉(zhuǎn)側(cè),口不仁,面垢,譫語遺尿。發(fā)汗則譫語,下之則額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湯主之。 3、傷寒,脈滑而厥者,里有熱,白虎湯主之。 白虎湯,中醫(yī)認為“白虎”為西方金神,對應著秋天涼爽干燥之氣。以白虎命名,比喻本方的解熱作用迅速,就像秋季涼爽干燥的氣息降臨大地一樣,一掃炎暑濕熱之氣。白虎湯最早見于東漢末年張仲景著的《傷寒論》一書。歷代中醫(yī)奉它為解熱退燒的經(jīng)典名方。 1、白虎湯解說 本方主治陽明氣分熱盛之證。凡傷寒化熱傳入陽明,或溫病邪傳氣分,皆可致此。用于發(fā)熱性疾病,有解渴、止汗的功效,適用于以惡熱、自汗、大渴、脈滑而厥為特征的疾病。君藥石膏,辛甘大寒,以制陽明(氣分)內(nèi)盛之熱;知母苦寒質(zhì)潤,一能助石膏清肺胃之熱,二能潤燥以滋陰;甘草、梗米,既能益胃護津,又可防大寒傷中之弊,共為佐使。本方在《傷寒論》是用治陽明熱證的主方,在溫病學范圍是用治氣分證的代表方,兩類疾病均屬里熱證,對石膏用量皆宜偏重,方能生效。 2、五運六氣解方 成無己《注解傷寒論》云:“白虎、西方之金神也。應秋而歸肺。熱甚于內(nèi)者,以寒下之;熱甚于外者,以涼解之。其有中外俱熱,內(nèi)不得泄,外不得發(fā)者,非此湯則不能解之也。夏熱秋涼,暑喝之氣,得秋而止。秋之令曰處暑,是湯以白虎為之,謂能止熱也。” 《素問·天元紀大論》云:“陽明之上,燥氣主之?!被蛟啤瓣柮髦?,燥氣治之?!笨芍柮魇且栽餅楸練猓餁馐怯煞魏痛竽c系統(tǒng)所主。陽明肺系本氣為涼燥,主陰氣,其性肅降,肅降則胃腸通下。風熱傷肺,變?yōu)闊嵩铮涿C降之性而逆上,胃腸也失降而出現(xiàn)大小便不調(diào),故治法多用辛苦通降法,辛涼宣肺恢復其肅降功能。 《傷寒論類方》云:白虎湯,石膏清金而退熱,知母潤燥而泄火,甘草、粳米補中而化氣,生津而解渴也。胃陽素盛之人,陰虛火旺,一被感傷,經(jīng)熱內(nèi)蒸,津液消爍,則成陽明下證,而胃火未盛,肺津先傷,是以一見渴證,先以白虎涼金泄熱,滋水滌煩,膈熱肅清,則不至入胃,而致煩熱亡陰之害矣。白虎證,即將來之大承氣證,而里熱未實,從前之大青龍證,而表寒已解者也,表寒已解,故不用麻黃,里熱未實,故不用硝黃。 由此可知,《傷寒論》白虎湯所解之熱,乃金不及,火熱流行,內(nèi)外俱熱之火熱。白虎湯乃金不及之年,即六乙年燥金不及之年可用。如乙丑、乙未年上為太陰濕土司天;中為少商金運不及;下為太陽寒水在泉。乙乃陰干,歲金不及,金不及,火來乘,水來復,木來侮,故心肺燥熱,肝風偏勝,腎陽虛寒。綜合乙丑、乙未年的五運與六氣,對于其體質(zhì)特征可以總結(jié)為:易病臟腑為肺肝心腎脾,病性在上為心肺燥熱,肝風偏勝,在下為脾腎陽虛寒濕,簡言之為上燥火風中濕下寒。 3、煎服法 4、藥物c1 1石膏 2知母 知母為合科植物知母的根莖。味苦,性寒。入足少陰腎經(jīng)、手少陰心經(jīng)。清熱瀉火,滋陰潤燥。主治熱病煩渴,肺熱燥咳,骨蒸潮熱,內(nèi)熱消渴,腸燥便秘。 3甘草 性甘,味平。和中緩急,潤肺,解毒,調(diào)和諸藥。炙用,治脾胃虛弱,食少,腹痛便溏,勞倦發(fā)熱,肺痿咳嗽,心悸,驚癇;生用,治咽喉腫痛,消化性潰瘍,癰疽瘡瘍,解藥毒及食物中毒。 4粳米 味甘,性平。能益脾胃,除煩渴。用于嘔吐、瀉痢或溫熱病所致的脾胃陰傷、胃氣不足,口干渴等。 免責聲明:本文源自網(wǎng)絡(luò),著作權(quán)屬原創(chuàng)者所有,轉(zhuǎn)載請務必標明出處,分享此文出于傳播和學習交流之目的,并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如涉著作權(quán)事宜請聯(lián)系刪除。 您的點贊和收藏是對我們的認同和動力, 您的轉(zhuǎn)發(fā)和評論能夠讓更多人學習、進步。 中醫(yī)老鐵們所載方藥、中醫(yī)感悟,雖非神妙圣法,卻也是筆者臨床親試,或名師經(jīng)驗,不敢妄言。 拋磚引玉,圖閱讀者有所收獲,也希望老鐵們不吝賜教。 如您對中醫(yī)有所體悟,想要分享,也歡迎您加入我們,有老鐵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