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追逐“新理念”“新模式”的時候,教育常識卻在失去。在教育飛速發(fā)展的今天,我們務必要緊緊抓住這些樸素的常識,并在每一天的教育生活中體現出這些常識,那么真正的教育便回到我們身邊了。
在這個喧囂的時代,越來越多清醒的教育者呼吁,教育要回到原點,遵循常識。
所謂“常識”,簡單地說就是人所共知的真理。教育常識是指相對正確而且得到公認的真理性教育命題。那么,教育有哪些常識呢?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边@是很老的教育常識了,但現在許多人越來越把教育僅僅當作“技巧”的操作或“藝術”的施展。我們不是否認智慧和專業(yè)能力的重要性,但愛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沒有了愛,“水平”再高也沒用。
“只有愛,也沒有教育?!比狈鄣慕逃莻谓逃?,但用愛取代一切也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教師還要有職業(yè)精神,要有民主與平等的現代意識,要有淵博的學科素養(yǎng)和厚重的文化底蘊——一句話,要有不可替代的專業(yè)能力。雖然對學生的愛能夠促使教師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yè)水平,但愛本身不是專業(yè)水平。應當說,對孩子的愛教師超不過家長,但家長不一定都能教育好孩子。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钡F在不少教育者恰恰喜歡“發(fā)明”捷徑。一些校長或專家時不時宣稱自己創(chuàng)立了什么“模式”或“幾步法”之類的“科研成果”,從而“迅速提升了教學質量”“創(chuàng)造了教育的奇跡”云云。對此我并不看好。方法無論多么科學,都需要刻苦精神。
“最好的教,就是讓學生學會學;最好的學,就是讓學生給別人講?!睆目鬃优c弟子的對話,到陶行知的“教學做合一”“小先生制”,再到20世紀80年代上海育才中學段力佩校長的“茶館式教學”,一直到今天山東杜郎口中學的“小組合作”……貫穿其中的都是對學生的尊重,只要學生動起來了,教學自然“高效”;否則,無論表面多么熱鬧,都是“搞笑”。
“一把鑰匙開一把鎖?!苯逃龥]有“萬能鑰匙”,任何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任何班級都是與眾不同、充滿個性的,任何學校也都有屬于自己的地域文化、社區(qū)環(huán)境、辦學傳統、生源特點,因而成為具有鮮明獨特性的“精神共同體”。所以,無論一個人,還是一個班,或是一所學校,都不能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技巧、方法、模式去“搞定”。教育當然有著普遍的原則,但所有的“絕招”都具有“針對性”“現場性”“臨時性”甚至“一次性”。
“任何一個孩子首先是其家庭的產物?!蔽覀兂32磺袑嶋H地夸大學校教育的作用,夸大教師對學生的影響。其實,一個孩子能否成才,與其父母有直接關聯。最起碼,孩子的智力就與父母的遺傳基因有關,我們不要總認為“優(yōu)生”都是教師教育出來的。以品行而言,孩子做人的高下,最重要的依然是取決于父母的家庭教育。一個孩子舉止粗俗,言行不一,滿口臟話,不講衛(wèi)生,懈怠懶惰……不能說與學校一點關系都沒有,但與他的家庭教養(yǎng)有緊密聯系。對這樣的孩子,做教師的只能出于職業(yè)良知盡量引導和教育。希望把所有的責任都擔在肩上,企圖僅憑學校力量而徹底改變一個孩子,這就違背了常識。
“班級的魅力就是班主任的魅力?!本驼n堂教學而言,一堂課的所有吸引力都源于教師對學生的吸引力,許多孩子因為喜歡某個教師而喜歡上了相應學科,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同樣的道理,一個孩子是否喜歡他的班級,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是否喜歡班主任老師。因此,班主任要明白,讓自己的班級充滿魅力的主要途徑是讓自己富有魅力。平易近人,博學,多才,幽默,敏銳,點子多,有感染力,會講故事,善于走進孩子的內心……這些都是班主任讓孩子佩服的魅力所在,也是班級的魅力所在。
“學生的成長不能只有分數,少年的生活應該豐富多彩?!蔽蚁耄瑳]有誰會反對這個常識。但現實情況是,不少學校的校園生活只剩下了考試和分數。什么“全面發(fā)展”,什么“以人為本”,什么“為了學生的一切”云云,大多是寫在墻上的標語,而實際上音體美勞課程被擠壓,課外活動被取消,春游秋游更是以“安全”的名義被禁止。教育所應有的浪漫、情趣、感動、開心統統讓位于考試,因為“分數才是硬道理”。這樣的教育是不行的。
“教育科研是做出來的,而不是寫出來的?!边@本來是不言而喻的,可現在不得不作為常識來強調。因為在一些校長和教師眼中,教育科研似乎就是寫論文,誰寫得多誰的教育科研就搞得好。一些學校搞教育科研,往往是先找一個較時尚的“課題”,然后寫開題報告,再請專家進行課題論證,一旦通過便束之高閣;兩三年之后,待結題時間快到,趕緊集中精力寫結題報告,參研人員也抓緊時間寫課題論文;最后再請專家進行課題驗收,一旦驗收合格,萬事大吉,把課題證書陳列于校史館,將有關論文匯集成冊立于學校圖書館書架上……這樣的“教育科研”與學校發(fā)展一點關系都沒有,因為真正有效的教育科研必須是源于本校實際的“做”。這是常識。沒有做、只有寫的教育科研,是不折不扣的假科研。
“名校名師無法速成?!辈恢獜氖裁磿r候起,我們漸漸習慣了這樣的說法:“三年打造名校”“五年培養(yǎng)名師”……其實,名校也好名師也罷,都是學校發(fā)展與教師成長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結果,揠苗助長就違背了規(guī)律。名校名師之“名”,是要看重“影響”,是有口皆碑的結果……
教育常識還有許多,它們就存在于我們的日常教育生活中,存在于我們的課堂和班級。但是,越顯而易見的道理,卻越容易視而不見;或者即使見了也覺得“過時”“老一套”而拋在一邊。于是,在我們追逐“新理念”“新模式”的時候,教育常識卻在失去。在教育飛速發(fā)展的今天,我們務必要緊緊抓住這些樸素的常識,并在每一天的教育生活中體現出這些常識,那么真正的教育便回到我們身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