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苴古鎮(zhèn),地處騰沖縣北部,距市區(qū)40公里左右。是南方絲綢古道翻越高黎貢山后的一個重要驛站,歷史上“走夷方、到印度、販洋沙、運珠寶”的商隊、馬幫常在此歇腳。 漢朝時,滇西南“漢辟五尺道”開始創(chuàng)建,穿越瀾滄江、怒江,翻越高黎貢山而來的古道途經江苴,成就了滇西最繁忙的“官道”。元明清時期,永昌絲綢古道,翻越高黎貢山經江苴。石板路鋪就的街道,歷經風塵仍不失氣派姿態(tài)的建筑,仿佛仍在述說往日盛景。 江苴至今仍有大量的古建筑留存,因為在《我的團長我的團》里作為開篇里收容站取景地為更多人熟知。 在導演康洪雷的鏡頭里,一隊來自天南海北的散兵游勇在一頓豬肉燉粉條后,在東北兵張迷龍?zhí)闇I俱下的《松花江上》里,開始了一段艱苦卓絕的抵抗。事實上這一情節(jié)也并非全是虛構。 1942年5月10日騰沖淪陷后,在江苴成立了騰沖臨時縣務委員會,推舉張問德老先生為抗日臨時縣政府縣長,并開始在江苴文昌宮辦公,開辦抗日訓練班、組織民眾搶運戰(zhàn)略物資、收留遠征軍傷病員,曾在短時間內聚集一千余抗日志士舉起了抗日大旗。《我的團長我的團》里收容站的取景地即為江苴文昌宮。 抗戰(zhàn)結束后,隨著騰沖與外界聯(lián)結通道的南移,江苴逐漸被歷史遺忘,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記憶。江苴古鎮(zhèn)小河繞村而過,雞犬相聞,村人依舊在村頭洗菜浣衣,一如七十六年前,水流的慢,生活不疾不徐,縷縷炊煙升騰,劇中那一頓豬肉白菜燉粉條,仿佛一個夢。 有人說,一個人從這個世界消失,是再也沒有人記得他的時候。而江苴,正是這樣一個身負舊日榮耀和傷痕的地方。軍人之命,與國同殤。那些曾經以此為據,南望南天門的人,和這一片熱土,不該被忘記。團長里龍文章的一句:“豈曰無衣,與子同袍”值得他們被永遠銘記。 這里是江苴。 后附江苴抗戰(zhàn)期間抗日軍人統(tǒng)計表 江苴古鎮(zhèn)游覽攻略 江苴古鎮(zhèn)距離騰沖縣城40公里左右,可從騰沖西門客運站乘坐騰沖--曲石--江苴的農村客運車,包車或者自駕前往。建議游覽時長為半天,導航江苴村到達迎門石即為江苴集市,有商店,飯店和藥店。江苴入口的右側即為江苴古鎮(zhèn),往前走路口右轉就是江苴村委會,走到盡頭左轉走一段路就到了江苴的老街。沿途有人家晾曬玉米等作物,民風淳樸。想去文昌宮可以問一下村民,沿著文昌宮右邊的道路走一段就是江苴古鎮(zhèn)牌坊和村莊外圍。江苴古鎮(zhèn)基本沒有可住宿的地方,需計劃好行程。 文:野食云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