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拿到了準確的配方卻做不出地道的口味?這是個令很多廚師感到困惑的共性問題。答案是: 菜品的還原度與三個因素有關,其中配方只占三成,操作手法又占去三成,而原調料是否正宗地道、選擇得當,在影響出品成功與否的因素中,則占到了40%的權重。 今天,就讓深諳川式調料奧秘的餐飲人、“味客聯(lián)盟”創(chuàng)始人——朱大勇先生來為大家揭開川菜最常用三大調味品背后蘊藏的奧妙。 一談 辣椒 辣椒傳入中國才三百來年,但川菜形成時間更早,當時的口味也并非以麻辣為主,這一點從流傳下來的夾沙肉、開水白菜、東坡肘子等菜式可以看出痕跡,那時候的川菜被稱為古典川菜。目前我們見到的川菜,是湖廣填四川之后重新形成的,可以理解為‘近現(xiàn)代川菜’,辣椒也正是在此時開始被廣泛使用。 除了食用辛辣有助于排出體內濕氣外,辣椒快速風靡的另一重要原因在于,當時川內所產以二荊條為代表的辣椒,椒香濃郁、辣味相對柔和,老百姓和飯館大廚都喜歡用它來增香,這也就是為什么川內做的豆瓣醬以及干辣椒碎制成的辣椒紅油,辣味都不是特別濃烈的原因所在。 一份合格的川菜要滿足‘紅’‘辣’‘香’三個標準。不同的辣椒,因為產地氣候和品種的差異,具有各自的秉賦特點,能同時滿足香氣、辣度和顏色三個指標的辣椒并不太多,而且往往價格較高,所以在實際使用時,須針對不同需求進行合理搭配,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以下是朱大勇先生整理的一份辣椒應用表格(圖略) ↑ 點擊圖片可放大查看 ↑ 二談 豆瓣醬 郫縣,地處川西平原中部,居于都江堰市與成都主城區(qū)之間,不僅盛產水稻、小麥等常規(guī)農作物,也是蠶豆和二荊條辣椒的優(yōu)良產區(qū);加之這里降水豐沛,有著溫潤的空氣,為微生物菌群的生存繁殖提供了適宜的環(huán)境和豐富的養(yǎng)料。這些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造就了郫縣豆瓣“醬香濃郁、油潤鮮亮、辣而不燥、粘稠適度、回味悠長”的特點,使其成為公認的“川菜之魂”。 按照發(fā)酵時間長短,常用豆瓣醬可分以下四類: 1. 紅油豆瓣:發(fā)酵時間一般為三四個月不等,比傳統(tǒng)豆瓣醬生產周期短一般以上,所以入口有明顯的生辣椒嗆味,而且酵香不夠濃郁,醬體被紅油包裹,顏色鮮艷,價格便宜。 2. 火鍋豆瓣:用多種香味突出,顏色紅艷的辣椒摻入蠶豆瓣發(fā)酵而成。發(fā)酵期一般在八九個月左右,專門用于炒制紅油火鍋或串串香的底料。 3. 普通豆瓣(紅豆瓣):顏色比“紅油豆瓣”深,不會有多余的油析出,質感瑩潤,發(fā)酵的香氣濃郁,入口時辣椒的生辣味幾乎消失。通常發(fā)酵周期都在一年以上,因為生產周期長,所以價格偏高,家庭使用率不高。 4. 老豆瓣:普通豆瓣繼續(xù)發(fā)酵兩三年,得到的就是老豆瓣,一般呈現(xiàn)暗紅色,年份越久顏色越深,發(fā)酵期五六年的豆瓣醬外觀已經呈現(xiàn)豆豉般的黑色。 沒有包打天下的豆瓣醬,為了使菜肴達到色、香、味的最佳效果,通常需要將不同豆瓣搭配使用。 比如:豆瓣魚——老豆瓣 紅油豆瓣;麻婆豆腐——火鍋豆瓣 老豆瓣 同時,豆瓣的含鹽量為18%左右,可以大致?lián)Q算為每加入5g豆瓣醬時相當于加入了1g鹽。 豆瓣醬鑒別: 1. 看質感:豆瓣醬的好壞,主要取決于蠶豆的品質,蠶豆蛋白質含量越高、油性越足,制成的豆瓣醬氨基酸態(tài)氮指數(shù)越高,香味越濃郁、質感越瑩潤,反之,香味通常也不太好。 2. 觀察流動性:優(yōu)質豆瓣醬呈粘稠的膏狀,舀起來觀察時,流動性越差的品質越好。若豆瓣醬呈流質狀,說明水分含量大,品質不佳。 3. 嘗滋味:豆瓣醬作為長時間發(fā)酵的產品,需要添加適量鹽分,但添加量并不是越多越好,成品豆瓣醬的鹽含量一般在18%左右,所以在鑒別時可以直接品嘗含鹽量和香味。一般而言,品控不嚴的企業(yè),通常會將含鹽量提高,以降低豆瓣醬在加工環(huán)節(jié)中變質的風險。 4. 煸炒測試:在炙熱滑透的鍋中留少許底油,放入適量豆瓣醬煸炒。壽險觀察水汽多少,水汽越多質量越差;其次看是否粘鍋,“扒底”嚴重的豆瓣醬,多半是加入了淀粉以增加粘稠度;最后觀察炒制之后的油色是否紅亮、清透。 三談 花椒 雖然巴蜀地區(qū)并非自古嗜辣,但據(jù)歷史記載,這里的花椒種植及使用歷史已經有數(shù)千年。如今,川菜常用的麻辣、椒麻、五香、怪味、陳皮等味型,都有花椒的元素。 根據(jù)氣候和品種的不同,可以將花椒按產地分為“南路椒”和“北路椒”。 南路椒指四川邛崍、漢源以及云南昭通等地所產的花椒,特點是含油高,味道麻、香味濃。南路椒耐“熱”,需要在較高油溫下才能釋放出香味,所以適合用來制作火鍋底料。 北路椒指阿壩、茂汶等地所產的花椒,特點是顆粒大、顏色正、香味濃。北路椒在60℃~70℃時,香味就已經能很好地釋放出來,溫度再升高,反而會加速呈味物質的揮發(fā)而導致香味減弱,因此最適合焙香之后制作蘸料、燒烤或者涼拌菜。 作為浸淫川調行業(yè)二十余年,深諳川式調味料奧秘的“老師傅”,朱大勇先生邀請謝昌勇、孔祥道、楊建華等多位烹飪大師,聯(lián)合創(chuàng)建了復合調味品研究機構——“味客聯(lián)盟”。聯(lián)盟推出的多款家用、商用產品填補了多項市場空白,受到業(yè)界好評。 味客聯(lián)盟用心優(yōu)選家用調味品,助您烹飪讓家人愛吃想吃的地道川菜,讓愛回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