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腿菇栽培技術
發(fā)酵料栽培雞腿菇的高產技術 為了適應大規(guī)模發(fā)展雞腿菇生產,現(xiàn)將發(fā)酵料栽培雞腿菇的高產技術介紹如下。 一、生長環(huán)境 雞腿菇適應性廣,抗雜抗逆性強,能利用稻草、玉米芯、花生稈等農作物秸稈在室外或室內栽培。菌絲生長溫度范圍是3--35℃,最適溫度范圍22--28℃,子實體生長溫度范圍是5--32℃;培養(yǎng)料含水量以60%--70%為宜。子實體生長時空間相對濕度以85%--90%為宜;雞腿菇屬好氣性菌類,在整個生長過程中都需要充足的氧氣,特別是子實體生長階段,應經常通風換氣;雞腿菇對光照不是很敏感,菌絲生長階段在避光條件下培養(yǎng),子實體生長階段在散射光下,適宜光照強度為500--1000勒克斯。 二、栽培季節(jié) 雞腿菇栽培時間的選擇是根據雞腿菇菌絲體與子實體生長發(fā)育的溫度而確定的。根據雞腿菇的菌絲體具有極強的抗衰老性能以及不沾土不出菇的特點,只要安排得當,一年四季均可以制作菌袋進行發(fā)菌,待環(huán)境溫度處于10--25℃時,即可脫袋、埋土,進行栽培出菇。有控溫設備的場房,一年四季均可進行出菇栽培。在我省,一般出菇栽培選在9月至翌年6月初。 三、培養(yǎng)料配方與發(fā)酵 1.玉米芯100公斤、尿素1公斤、石灰3公斤; 2.稻草(切段或粉碎)40公斤、玉米稈粉40公斤、馬糞(干)20公斤、磷肥2公斤、石灰3公斤; 3、棉子殼89公斤、稻草5公斤、石灰2公斤、石膏粉3公斤、磷肥1公斤。料水比為1:1.3--1.4。將料充分拌勻后堆積成高1米,寬1米以上,長不限的料堆,然后蓋薄膜保溫發(fā)酵。在溫度升至60℃以上保持10小時后翻堆,待再次達到60℃后維持10小時左右即可攤晾,進行裝袋發(fā)菌。 四、裝袋發(fā)菌 將發(fā)酵好的培養(yǎng)料裝入20厘米x40厘米塑料袋內,分兩頭和中間三層接種,接種量為15%--20%。接好種后移到培養(yǎng)室中培養(yǎng),約20天菌絲滿袋,即可移入出菇棚(室)進行覆土出菇管理。 雞腿菇的發(fā)菌管理大致可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1、發(fā)菌前期的管理 將料溫控制在20--30℃是播種后菌種能否順利成活和吃料生長的關鍵。播種后1--7天為發(fā)菌前期。1--3天的管理重點是保濕、控溫和換氣。保濕的方法是覆蓋好薄膜,若遇到雨天還要清溝排漬,防止雨水浸入料內??販氐拇胧┲饕校孩偾跈z查,將膜內料溫控制在22--28℃,最高不能超過30℃;②料溫偏高時,加厚膜棚上的草苫或將草苫上淋井水降溫;③將床中間的薄膜升高1--20厘米,揭開薄膜的頭通風散熱,加速膜內空氣流動;④遇上低溫寒潮天氣,應將薄膜蓋嚴實,減少膜面覆蓋物,增加光照,提高科溫。播種后4--7天,菌種塊上的新生菌絲已萌發(fā)齊全,開始定植吃料,向料內生長。此期則以換氣為主,每天通風不得少于2小時,促使菌絲快速封面,適當降低料表面濕度,使料面稍顯干燥,減少雜菌污染,亦可加速菌絲向料內生長。膜內料溫控制在22--28℃,相對濕度保持在70%--75%較為理想。 2、發(fā)菌中期的管理 播種后8--12天為發(fā)菌中期,也稱為料層發(fā)菌期,菌絲吃料并在料內縱橫生長。此期應以小通風為主,大通風為輔。操作要點是:常通不止,不使通風造成溫差、濕差過大;溫度低時中午前后通風,一早一晚少通,反之則早晚多通、中午不通或少通,使棚內空氣新鮮,又保持棚內溫度基本穩(wěn)定。 此期的料溫應控制在28℃以下,相對濕度控制在75%左右。若自然溫度超過30℃,晴天中午前后應揭開薄膜的兩頭通風,搭建的遮陽棚若遮陰度不夠,應加厚覆蓋物,同時對棚上覆蓋物噴水降溫,確保料溫處于適溫范圍之內。若自然溫度在15℃以下,應蓋好薄膜少通風,盡量利用陽光提高膜內料溫,使菌絲正常生長。此外,發(fā)菌中期也是病蟲害的易發(fā)期,若發(fā)現(xiàn)螨類害蟲,可用1000倍的殺滅菊酯、1000倍的二氯殺螨醇或1500倍的克螨特液進行防治。若發(fā)生毛殼菌和小菌核病,毛霉、木霉、曲霉等雜菌,可用300倍波爾多液、500倍克霉靈或800倍甲基托布津液直接噴入病區(qū)防治。 3、發(fā)菌后期的管理 播種后13--20天為發(fā)菌后期,也是養(yǎng)菌階段。溫度控制在22--28℃,相對濕度保持在70%--75%。為了使料層的菌絲健壯生長,適應覆土后的環(huán)境條件,可將科層用木棒撬動一次,增加中下層料內的氧氣供應,有利加速菌絲生長。后期只要加強通風換氣,確保棚內和料內的溫度正常,控制料面濕度就不易發(fā)生病蟲害。 五、覆土出菇管理 將發(fā)好菌的菌棒去掉塑料袋,平放在地畦內或床架上,寬60--80厘米,長不限,進行四周及表面覆土。覆土材料一是遠離栽培區(qū)尤其老栽培區(qū)取土;二是對所用土壤進行消殺處理,操作要點:將土過篩,春季按每噴霧器水(約15公斤)對150克多菌靈、200克甲醛,秋季可適當調高用藥量,溶化后噴灑,邊拌邊噴,然后用塑膜將土蓋嚴,1周后即可使用。目的是對土壤中的有害菌類進行消殺,不讓覆土帶菌進棚,并借助藥物殘效,使雜菌難以著生。覆土時先用1%--2%石灰水預濕,表層一次性覆蓋3--5厘米后,再采用細噴勤噴的方法逐步調整好泥土含水量,調水期間要注意通風,如果培養(yǎng)料濕度正常,不要讓過多水分流到料里去,以免料變質發(fā)黑,待菌絲爬上土層后,再提高空間相對濕度達90%--95%,給予散射光,通過增濕、降溫、變溫刺激誘導原基的大量發(fā)生。在子實體生長階段,主要以調節(jié)水分和濕度為主,澆水要少而勤。 六、適時采收 當雞腿菇子實體菌柄伸長至20--30厘米,菌蓋緊包菌柄,菌環(huán)剛剛松動、未撐開的雨傘狀時采收,慎防菌蓋邊緣脫離菌柄開傘自溶或變黑失去營養(yǎng)價值。采收時用手輕握菇體旋轉式拔起,用利刀削除菇腳泥土即可上市鮮銷或加工成干品出售。此時采收,子實體品質好,商品價值高,保鮮期長,耐運輸。第一潮菇采收后停止噴水,2--3天后再向畦內噴重水,繼續(xù)進行出菇管理,一般可收3--4潮菇。 蔬菜大棚套作雞腿菇技術 雞腿菇是近年我國北方新興的一種食用菌栽培品種。因其栽培工藝簡單、成本低、效益高,且食用藥用價值俱佳,而深受廣大菇農和消費者的歡迎,頗具市場競爭力。其獨特的栽培工藝特別適合冬季蔬菜大棚菌菜套作。一般100延長米大棚可投放2000袋左右,按2002年初的市場行情,農戶可增加純收入4000元以上。加之后期菌糠可回田改良土壤,可謂一舉多得?,F(xiàn)將其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一、品種選擇 1.大棚蔬菜生產可選擇具藤蔓或高棵的黃瓜、番茄、菜豆、茄子等適合保護地生產的優(yōu)質高產品種。 2.雞腿菇選用co-1(我中心馴化的野生優(yōu)質高產菌株),以及co-944、h5 等適合冬季生產的優(yōu)質菌株。 二、生產安排 1.蔬菜生產 蔬菜生產按常規(guī)的保護地生產要求進行。需強調的是,為便于套作雞腿菇,可將行間距在原基礎上增加5cm左右。 2.菌袋生產 (1)配料發(fā)酵 雞腿菇的培養(yǎng)料配方可靈活選擇。下面這個配方較適合北方地區(qū)使用:玉米芯52%、雜木屑15%、豆秸15%、麩皮10%、蔗糖0.5%、過磷酸鈣1.5%、石灰5%、石膏1%、料水比為1:1.5~1.6。培養(yǎng)料要進行發(fā)酵處理。冬季在棚室內發(fā)酵,可建成底寬1.5m,頂寬1m,高1m,長度不限的料堆,堆頂及兩側多打通氣孔。距料面10~12cm處的發(fā)酵層溫度達60~65℃時,維持10~12h后第1次翻堆。如此共翻堆3~4次即可達到要求。第2次翻堆時加入0.1%克霉靈;最后兩次翻堆時噴灑800~1000倍的殺蟲劑如溴氰菊酯,以殺死料堆中的害蟲。發(fā)酵后水分保持在60%~65%、ph值8~8.5,不足時加水或石灰調節(jié)。 (2)裝料播種 培養(yǎng)料發(fā)酵結束后,散開料堆,當溫度降至30℃左右時裝袋播種。一般選用折徑24~25cm,長45~50cm,厚0.025cm的低壓聚乙烯袋。距袋端5cm處各扎2道微孔(相距0.5cm),播種時先系好一端袋口,按4層菌種3層料的方法進行層播。料袋中部再等距各扎2道微孔,此時注意菌種層要對準微孔。總播種量為料袋干重的20%~30%,兩端多放,中間少放,其比例為3:2:2:3。 (3)發(fā)菌管理 料袋裝好后,可置于空閑房間發(fā)菌,也可以靠大棚北墻堆放,用牛皮紙、編織袋等遮蓋發(fā)菌。發(fā)菌期間主要是控制好溫度,以袋內溫度22~24℃左右為宜,不要超過30℃,否則菌種將被燒死,且料內易出現(xiàn)鬼傘(一種雜菌)。一般20~25天料袋可發(fā)滿,此時稱為菌袋。 3.菌菜套作 根據大棚蔬菜的生長情況靈活調節(jié)裝袋時間。一般時間安排以菌袋發(fā)滿后,蔬菜正值爬滿架或植株高大茂密已進入果實生長期為宜。這是進行套作的適期。 (1)脫袋覆土 用鋒利的刀片劃破菌袋,脫去塑料袋,將菌棒順壟溝間隔1cm碼放好,然后覆5cm厚的土。覆土需加1%石灰、0.1%克霉靈混拌均勻,以1cm大小顆粒為主。如果條件允許最好取用棚外10cm以下的菜園土。 (2)整地澆水 覆土后,將壟面、地面整理好,結合蔬菜澆水向壟溝(現(xiàn)已成為菌床)灌1次大水。水滲透后,再將菌床表面縫隙或露菌料處用土覆蓋好。 (3)二次覆土 一般10~15天后,菌絲可長至土層表面,露出白色絨毛狀菌絲,局部有菇蕾出現(xiàn)。此時要進行第2次覆土。二次覆土是保證雞腿菇高產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覆土層以2cm厚為宜,并用噴壺澆水至土壤濕透。 (4)菌菜采收 二次覆土后10天左右,第1茬雞腿菇如雨后春筍般破土而出。這期間,應根據天氣情況和棚室內的溫濕度,加強通風換氣。晴天的上午或下午可向菌床噴1~2次水。雞腿菇露出土層后,生長速度極快,一般3天可采收,采收標準為手捏菌蓋稍有蓬松感。切不可采收過晚,以免菌蓋老化變黑自溶,失去商品價值。菌菜采收盛期可先采收蔬菜,再采菇,以免采菇時損傷蔬菜。 (5)后期管理 第1茬菇采收后,清理床面,補充覆土,再結合蔬菜澆水灌大水。15天左右可采收2茬菇。根據蔬菜的生長周期,一般可采收3茬菇。 三、菌肥回田 蔬菜生產結束后,可將菌糠直接翻入土壤中,經過夏季的高溫、雨淋、陽光暴曬、土壤微生物的綜合作用,菌糠充分發(fā)酵,成為很好的緩釋肥料補充到土壤中。菌肥回田既改善了土壤的通透性,調節(jié)了土壤的酸堿度,補充了土壤的養(yǎng)分,又很好地調節(jié)了因長期保護地生產而造成的微生物菌群失調。因此,既減少了下一季大棚蔬菜生產的化肥投用量,又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病蟲害的發(fā)生,為蔬菜生產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雞腿菇高產栽培技術 雞腿菇又名毛頭鬼傘,是一種土生好氧型真菌,子實體含豐富的營養(yǎng)成分,具有益胃、助消化、增食欲、降血糖的作用。常見栽培品種有cc173、cc168。 一、適宜播期 雞腿菇適應溫度范圍較廣,菌絲生長最適溫度為20-28℃,出菇溫度為10-30℃,以15-25℃較為適宜,我縣春季栽培應在3月播種,秋季栽培應在9、10月份。 二、栽培原料 棉籽殼、木屑、稻麥草、玉米芯等農產品下腳料,以及栽培過金針菇、香菇的菌糠均可用作栽培雞腿菇。常用配方:棉籽殼90%,麩皮或玉米粉8%、過磷酸鈣1%,石灰1%,含水量60-65%。 三、栽培方法 2、生料栽培 此種方法更加簡便易行。選擇排水方便,近水源、環(huán)境清潔的地方,挖寬150cm,深30cm,長不限的菇床,把稻(麥)草浸濕后(含水量65%左右),均勻地攤在菇床上,并壓實整平,料厚20cm ,采用穴播與撒播相結合的方法,每10m2用栽培種25瓶,上面蓋上薄膜,3天可定植,當溫度高于40℃或低于5℃時,要采取降溫或保溫措施,約經10天后揭膜覆土。雞腿菇菌絲具有不接觸土不出菇的特征,所以必須覆土,即用99%的稻田土+1%石灰粉拌勻,含水量約60%,應掌握握之成團,拋之能散的程度,覆土3-5cm厚,一般覆土20天后即可出菇,生物學轉化率150%-200%左右。出菇后管理、采菇與上同。
棚栽雞腿菇新技術 雞腿菇味道鮮美,鮮嫩可口,風味獨特,且營養(yǎng)豐富,又具藥用價值,深受消費者歡迎,市場發(fā)展?jié)摿艽蟆ku腿菇生產作為產業(yè)化中的新興項目,很適宜在農村產業(yè)結構調整中推廣。利用蔬菜種植基地的塑料大棚,進行輪作雞腿菇生產,取得很好的經濟效益。 1.大棚遮陽 利用蔬菜大棚栽培雞腿菇,首先必須對大棚進行遮陽處理,早秋栽培在大棚表面宜采用草簾覆蓋,晚秋或冬季可用二層的遮陽膜覆蓋,為防止大風吹掉草簾,最好是在草簾的表面再蓋一層遮陽膜。大棚四周的薄膜要求能掀得起,放得下,便于通風換氣。 2.泥土處理 原來種過西瓜或蔬菜的大棚栽培雞腿菇,在做畦床前先除蟲一次,采用敵敵畏或殺滅菊酯農藥噴施,嚴禁使用高毒農藥。在投放菌袋前要把泥土充分倒細。一個大棚內做三條畦床為宜,每一條畦寬在90厘米左右;投菌袋的坑深不超過30厘米;坑做好后撒入干的散石灰消毒。 3.菌袋制作 雞腿菇子實體的適宜生長溫度為8~30℃,最適為12~18℃,浙江省北部地區(qū)栽培雞腿菇,在9月底后就可以出菇,故制作雞腿菇的菌袋在8月中旬以后,采用15厘米×32厘米的低壓聚乙烯塑料袋。培養(yǎng)料,配方a:棉籽殼90%,麩皮45%,玉米粉45%,石膏1%;配方b:雜木屑75%,麩皮15%,玉米粉8%,糖1%,石膏粉1%。按常規(guī)方法:拌料裝袋滅菌接種。接種后在清潔的培養(yǎng)室內發(fā)菌,在適宜的溫度下,一般40天左右菌絲長滿培養(yǎng)料,再移入栽培棚開袋。 4.投放時間 雞腿菇的最大特點為不覆土不長子實體及特別能耐低溫,菌絲在低溫的環(huán)境下,可以保存很長一段時間。開袋時一定注意當時的氣溫條件,能否適宜雞腿菇子實體的形成。雞腿菇脫袋覆土后一般在15天左右就能形成子實體。蔬菜大棚栽培雞腿菇,秋季最早投放時間在9月中旬,最適宜投放時間在10月中旬至11月底。 5.覆土方法 雞腿菇的菌袋長滿菌絲后,在溫度適宜的條件下,就可以脫袋投放菇床上,一邊投放一邊馬上覆土,覆土材料可直接用菇床旁邊泥土,需充分搗碎并預濕。覆蓋材料最好是營養(yǎng)土,在覆土前一個月,選擇無污染區(qū)的田地,翻耕時加入糞肥,經自然堆積發(fā)酵再打碎,加入1%石灰調節(jié)含水量在25%進行覆土。 6.出菇管理 經覆蓋預濕的泥土后,菇床同時搭小拱棚,并覆蓋薄膜,以保持土層濕度與換氣。一般過半個月雞腿菇的子實體原基就會形成,子實體形成時要求保持較高的濕度,并經常進行通風換氣。管理上重點抓好溫度的控制,棚溫超過28℃時,以降溫增濕為主,換氣時避免風直接吹入床面,以免影響菇的質量;菇棚溫度低于15℃時,以增溫降濕為主,把菇棚表面的遮陽材料掀掉,在棚內搭小拱棚,促使雞腿菇子實體正常形成。一潮菇采完后,對床面進行噴藥除蟲一次,并撒入干的石灰粉防雜菌。雞腿菇的最適宜采收期是雞腿菇的菇蕾期,即菌蓋緊包菌柄,菌環(huán)尚未松動或剛剛松動,菇體六七成熟時采收。大型雞腿菇品種采收高度15~20厘米,普通品種采收高度8~15厘米。
雞腿菇栽培技術 雞腿菇,學名無頭鬼傘,是一種食藥兼用的真菌新秀,由于其形似雞腿,味如雞肉絲,故有雞腿菇之美稱。它適應性強,一般無病蟲害,易栽培,成本低,產量高,效益好,是農村發(fā)展商品經濟的好途徑。 一、雞腿菇對環(huán)境條件的要求 雞腿菇菌絲體生長溫度為3℃~35℃,最適合24℃~28℃,可耐-10℃的低溫,高于35℃即出現(xiàn)菌絲體自溶變黑現(xiàn)象。子實體形成的溫度為8℃~35℃,最適為16℃~24℃。培養(yǎng)料最佳含水量為65%左右,最適ph值為6.5~7.5子實體生長階段,空氣相對濕度以85%~90%為宜,生長過程中需要充足的氧氣和微弱散射光。雞腿菇是草腐土生菌,其子實體的發(fā)生及生長均離不開土壤,若不覆土,子實體就不會形成。菌絲體極抗衰老,常溫下存放6個月,重新覆土仍能正常出菇。因此,大面積栽培可根據這一特點,分批覆土,調節(jié)市場供應。 二、栽培技術 (1)季節(jié)安排:我國南北方栽培以當地氣溫來定。 ?。?/span>2)栽培料的配制:①稻草78%,粉碎或切成2至3厘米長;棉籽殼15%,麥麩5%,石膏粉2%。②棉籽殼90%、麥麩6%,過磷酸鈣1.5%,石膏粉2%,尿素0.5%。③菇類廢糠(即栽菇后的廢料)80%,干牛糞10%,均需噴2000倍樂果液,曬干打碎備用;過磷酸鈣2%,尿素1%,麥麩7%。拌料時,將麥麩、石膏粉、干牛糞粉撒在主料上,充分拌勻。其他配料溶于水中加主料。水分含量控制在55%~60%,用手捏料,指縫有水而沒有水滴下即可。拌料時,要用石灰調ph值至8~8.5,然后堆積,蓋上薄膜,料溫升至60℃后再保持10小時、發(fā)酵便結束。 ?。?/span>3)制袋接種及栽培:將發(fā)酵好的原料,裝入17厘米×33厘米的聚丙烯塑料袋內,松緊適度,裝至3/5袋時,將袋口揩凈,穿過高3厘米、直徑3~4厘米的環(huán),用牛皮紙封口扎好。袋裝好后,可在干凈室內開放接種科?50毫升的生產種,可接25袋。接種后封口,移入發(fā)菌室堆成4~6層高的菌袋墻。發(fā)菌室要干燥、清潔、通風良好,門窗用黑布或舊報紙遮光,室溫保持18℃~25℃,經30天左右,菌絲可長滿全袋,滿袋10天后,即可脫袋出菇。 (4)覆土出菇及采收:選擇地勢稍高、土壤肥沃、排水良好、近水源、清潔處作覆土出菇場所。挖寬150厘米、深25厘米的栽培溝,溝內澆透水,稍干后,將溝底挖松耙平,噴高錳酸鉀和樂果液防病蟲。然后將脫裝菌筒橫排于溝內,覆疏松肥沃、土粒直徑約2毫米、含水量以手捏成團觸之能散的土3~5厘米厚。10天后,土中便行成大量菌絲,子室體也隨之形成,再過7~8天,當菌蓋邊緣剛剛松動,尚緊包菌柄時就應采收。如不及時采收,很快會變黑自溶,失去食用價值。每采一潮菇后,噴施1次1%的復合肥清液。一般可采3~5潮,生物轉化率達50%。 三、雞腿菇床栽要點 床載可節(jié)約成本,不要發(fā)菌室,只要管理得當,同樣可獲得高產。首先選好栽培場所(與上述出菇場相同),設置蔭棚,挖寬150厘米、深20厘米的栽培溝。第二將發(fā)酵好的栽培料攤晾,分層鋪于溝內,料厚15厘米,分三層播種,用種量為栽培料重量的15%。播后平整料面,稍加鎮(zhèn)壓,然后覆土4~5厘米,待菌絲長滿覆土后,噴水濕潤,上蓋薄膜,保溫保濕出菇。
北方地區(qū)雞腿菇栽培技術 一、培養(yǎng)料的配方及基料處理 1.培養(yǎng)料的配方 配方i:棉籽皮100千克,尿素0.5千克,磷肥2千克,石灰2~3千克,水150~160千克。配方ⅱ:麥秸(切成長3~5厘米)100千克,麥麩10千克,牛糞10千克,尿素2千克,石膏1.5千克,石灰2千克,料水比為1∶1.3~1.4。 2.建堆發(fā)酵 把上述主輔料稱重,將輔料溶于水中,倒入主料攪拌均勻,建成高0.8~1米、寬1米、長度不限的堆,并打上通氣孔以利于好氧發(fā)酵。當料溫升到55~60℃時,保持24小時后翻堆。如此進行2~4次翻堆,經過5~10天發(fā)酵結束。每次翻堆時要內外相調、上下?lián)Q位,并根據基料的失水情況及時補充水分。秋季栽培時由于溫度較高,易滋生蟲害,拌料時噴入0.1%~0.2%的辛硫磷可防止害蟲產卵。發(fā)酵結束后,攤料降溫,當料溫降到28℃以下時即可播種。 3.播種時間 北方地區(qū)可利用自然溫度每年生產2次,第1批2月份投料,3~6月份出菇;第2批8月份投料,9月底出菇,12月結束。若在大棚內,除7~9月不能生產外,其它月份均可安排生產。 二、栽培與管理 雞腿菇的栽培方式有畦式直播栽培與袋式發(fā)菌栽培。袋式發(fā)菌栽培方法與平菇相同,不同之處在于雞腿菇發(fā)滿菌袋后需脫袋覆土,進行出菇管理。 畦式直播栽培方法是在菇棚內挖深20厘米、寬80~100厘米的畦,灌透水并撒上白灰進行消毒。畦間工作道40厘米,先在畦底鋪1層地膜然后上料播種。采用層播法,即3層料3層菌種,上下2層料厚度為5厘米,中間料層厚度為10厘米。先鋪第1層培養(yǎng)料,稍壓實后播第1層菌種,然后依次1層料1層菌種,最上面封料面的菌種用量占菌種總量的40%,下面2層菌種各占菌種總量的30%。播完種后,用消毒過的木板壓平,然后用直徑1厘米的木棒打孔,孔距15厘米,再蓋1層報紙或薄膜,將溫度計插入料內觀察料溫。接種后第4天起每天掀膜通風1次,每次1小時,以排除廢氣。培養(yǎng)期間料溫控制在30℃以下,經20~30天的培養(yǎng),菌絲即可吃透培養(yǎng)料。采用畦式直播,每平方米投料量在22.5~27.5千克,菌種占干料量的20%左右為宜。 覆土材料宜用菜園土。取地表10厘米以下的菜園土打碎,經陽光暴曬,加入8%的草木灰和1%~2%的生石灰混合均勻,并噴入5%的甲醛和4%的敵敵畏,用塑料薄膜覆蓋8小時,待藥味散盡后即可入棚覆土。覆土厚度3~4厘米,將土覆平、覆勻。覆土后調節(jié)土壤含水量在20%左右。蓋上薄膜,10~15天菌絲穿過土層,此時揭去薄膜,即可常規(guī)管理。 出菇階段要求經常通風換氣,保持空氣新鮮;經常向過道、空間噴水,使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85%~95%。子實體長出地面后,噴大水1次。 當子實體長到7分熟,即手捏菌蓋不軟,菌蓋部分光滑潔白、無磷片反卷即可采收。采菇后及時整理畦面,凹處補土。當二潮菇采收后,由于營養(yǎng)消耗較多,應及時補充營養(yǎng)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