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裱工序中有一個步驟是裝裱者首先要掌握的,也是裝裱中最關鍵的環(huán)節(jié)之一,這就是打漿糊。漿糊的制作在裝裱過程中占據(jù)著十分重要的地位,作為必不可少的粘合劑可以講幾乎每一道工序都離不開它。明人周嘉胄《裝潢志》講“墨以膠成,裱以糊就?!闭且驗槿绱耍瑵{糊對于裝裱質(zhì)量,尤其是對于平整與否,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古人早就認識到漿糊的重要性,自唐.張彥遠提出“凡煮糊必去筋”的主張之后,歷代志士均在不斷的探索新經(jīng)驗,其中除了防蟲、防霉之外,主要的就是使裱件“用之平貼不瓦” 另外,古人有“良工用糊如水”一說。其實質(zhì)是在保證質(zhì)量的前提下,寧稀勿稠。并非是越稀越好,否則會走到另一個極端,造成裱件粘合不牢。煮漿糊的方法有很多種,因地區(qū)和個人習慣而異。常用的制作方法有“水沖法”、“明火加溫法”,“隔水煮法”等。這里介紹“水沖法”制漿: 1、過篩:小麥精粉500克,用60目細籮篩過后放在粗制的帶釉陶缸或陶盆里,小號陶缸即可,不要太大,淀粉越多越難煮。加入5克左右的明礬。 2、打漿頭:在陶缸加入45度左右的水,一定要慢慢加,加到剛剛能把淀粉溶開即可,然后按照3-5度遞增的順序逐漸一點點加水,切忌一次加入太多。加水的同時用漿棒按一個方向打漿。剛加水的時候速度要慢一點,逐漸加快。加水的多少要靠經(jīng)驗,直至面粉成團狀。 3、熟化:用電水壺燒一壺足夠多的開水(不可煮到一半沒開水了),水一定要沸騰狀態(tài),用漿棒快速攪動(注意是快速,而且中間不要停頓),并慢慢(注意是慢慢)往里面加滾水,當加到漿糊透明時即可停止加滾水,其實這時候淀粉會突然糊化變得攪拌困難,繼續(xù)捶搗攪拌5分鐘,一定要用力,并且注意底部和桶壁不要殘留生淀粉。熟化的過程要控制在10-15分鐘左右。打好后將漿棒上的漿糊以及缸壁內(nèi)外側(cè)清理干凈并將缸內(nèi)的漿糊整理平整。 5、養(yǎng)漿:沿著缸壁緩緩注入清水(可用手覆蓋漿面緩緩流入),清水多些不怕,起碼要沒過漿糊最高點,最好用流水不斷注入。二、三天后的漿糊即可使用,為了防腐,一般每天更換上面的清水兩次。 6、化漿水:取漿料適量放入盆中,用涼水緩慢少量加入,用漿棒由慢到快逐漸攪拌,根據(jù)需要調(diào)至適當?shù)某硐〖纯墒褂谩?/p> 善于裝裱修復書畫的藝人都要學會自己制作漿糊,在裱畫的不同層次,不同階段加以合理使用,揚長避短,取得更好的裝裱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