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飯 · 2019-01-10 10:57 來源:火鍋餐見 近日,一條新聞牽動了無數(shù)吃貨的心,多地火車站、機(jī)場接到通知,“未經(jīng)衛(wèi)生防疫部門檢疫合格的生豬產(chǎn)品(包括生豬肉、臘肉、熏肉和香腸等)嚴(yán)禁攜帶上火車、飛機(jī)。” 一時間,多個火車站、機(jī)場“臘味十足”,各種扣留的臘肉、臘腸堆積如山,讓眾多吃貨望眼欲穿...... 01“臘” 從 何 來 臘味,自古以來便是中國人民標(biāo)志性的節(jié)慶食物,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歡迎,甚至孔圣人收徒時,如果學(xué)生交不起學(xué)費(fèi),也可以用“ 束脩 [xiū] ”十條來代替,這個“束脩”便是成條的臘肉。 從名字就可以看出,臘味的制作一般在臘月之中,這時的溫度較低,制作出來的食物不易腐壞,再經(jīng)過近一個月的晾制,到過年期間正好食用。 而吃臘味在過去的年月中也是家庭富足的表現(xiàn)。 每到年底,養(yǎng)了一年的年豬就要被五花大綁送去祭祀往生,祭拜處理后的年豬,除了留一部分做鮮肉,其余都被拿去做了臘味以便在沒有冰箱冷庫的年代進(jìn)行長期保存。 整條后腿或半扇豬肋排,抹鹽處理后就成了臘肉胚子;肥瘦混合,再添入香辛料,灌入豬腸或羊腸之中,以草繩封口,一串串的掛在灶臺或院子里風(fēng)干,這就成了臘腸。 這家臘味只掛滿了灶臺,隔壁家臘味卻掛了半院子,路過的鄰居便會嘖嘖稱贊,羨慕之情溢于言表,來年說媒之人也怕是要多上幾十個。 02 “臘” 遍 南 北 從南到北,臘味在中國各地均有出產(chǎn)。 在湖南,臘肉以安化和湘西兩地最為出名。傳統(tǒng)安化臘肉,以山林黑豬肉為材,文火熏烤50天以上,體形大,顏色黑,熏得干,肉質(zhì)細(xì),味道香,用安化臘肉混合豆豉、辣椒,先炒再蒸,出來的臘味菜是湖南人過年飯桌上必不可少的下飯菜。 湘西臘肉,煙熏咸香、色彩紅亮,每年初冬開始熏制,一直吃到春節(jié)之后,只要保管得法,一年四季都能品嘗。湖南人招待朋友,最少不了的一道菜——尖椒炒肉,一筷子青紅相間的尖椒炒臘肉,配上熱呼呼的大米飯,必須要“恰杯酒”了!
相較于湖南臘味,廣式臘味的食用方法則更為百花齊放,既可以蒸熟上包裝作方便食品,也可配以輔材炒食,既可以作茶點(diǎn)拼盤,又可以作云吞、包子的肉餡使用,還可作為糯米飯、大雞三味等配料。 總之,它既能“陽春白雪”身登大雅之堂,又能“下里巴人”落入尋常百姓家。 如果廣州人請湖南朋友吃臘味,湖南朋友大概會有“半生不熟”的感覺,因?yàn)閺V式臘味屬于“無煙作業(yè)”,味道較為清淡,一旦味淡,就容易感到肉的原味,如此,廣式臘味一般配合其它輔菜一起食用。 除此之外,四川的臘味也是全國馳名。 相較于湘式和廣式,川式臘味的取材要豐富不少,對四川人來說,豬的任何部位都可以腌制做臘,像臘豬耳、臘豬臉、臘豬肝、臘豬尾,雖然樣式不同,但那口四川獨(dú)有的花椒味卻是揮之不去的。 而且,不但樣式不同,吃的方法也很“四川”,在火鍋里面涮臘腸,臘腸的一點(diǎn)點(diǎn)甜味竟然和川鍋的麻辣搭配的相得益彰,煮過之后有點(diǎn)軟,但是嚼起來里面似乎有肉精,嚼勁很充足。 川式臘腸的制作也很有意思。 冬至前后,家家戶戶便開始灌香腸,隨處可見的晾衣竿以及上面一排排臘腸告訴過客——馬上就要過年了。 做臘腸就像包餃子,需要全家出動。 選一個出太陽的下午,把顏色鮮亮的漢源花椒與二荊條以及各家獨(dú)有的家傳秘料,連同紅白相間的肉餡小心翼翼地捋進(jìn)透明的腸衣里,每捋一段心都要猛跳幾下,生怕一不小心用大了力氣,把腸衣?lián)伪?/p> 香腸成型,小心系好,再掛到晾衣桿上風(fēng)干,做好的臘肉香腸可以一直吃到明年。 “真是累死個人呦,明年說啥子也不做了”的話從來就沒兌現(xiàn)過,整個冬天,四川的空氣都是臘腸味兒的。 除了湘式、廣式、川式臘味,馳名中外的金華火腿,廣西、貴州的臘雞、臘鴨、臘魚,也都久負(fù)盛名。 小 結(jié) 正如《舌尖上的中國》上說: “這是鹽的味道,山的味道 風(fēng)的味道,陽光的味道 也是時間的味道,人情的味道 這些味道 才下舌尖,又上心間 讓我們幾乎分不清哪一個是滋味 哪一種是情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