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問我從哪里來 我的故鄉(xiāng)在遠方 為什么流浪 流浪遠方 流浪 這首《橄欖樹》,我想大家應該很熟悉了,但作詞者你們應該更熟悉。 因為她就是,三毛?,F(xiàn)在讀到三毛寫的詞,就像撿漏一般,撿一個少一個。當年,三毛受到著名音樂大師李泰祥的邀請,寫下了這首《橄欖樹》。 但你們一定想不到,這首在華語樂壇以意境深遠著稱,感動了無數(shù)人的《橄欖樹》,有一個非??蓯鄣脑妹缎∶H》。
沒錯,就是長的似狗又像小馬駒的小毛驢。 每次想到這件事我都要笑出聲來,不信你看,《橄欖樹》的歌詞是這樣的:為什么流浪?為什么流浪遠方?為了我夢中的橄欖樹。 但換成了《小毛驢》,那歌詞就變成這樣:為什么流浪?為什么流浪遠方?為了我夢中的小毛驢。 為了讓大家更好了解其中的差別,我特意找了《橄欖樹》的純音樂版,給大家感受一下: 這首歌的編曲相當高級,沿用了李泰祥貫常使用的古典弦樂,以吉他主奏,輔以吹管樂器、笛子、打擊樂器里的鐵琴,整首歌顯得既古典又流行。相信我,聽一遍純音樂,你便會愛上它。 但如果在這樣一個充滿西班牙風味的編曲中,加入《小毛驢》的歌詞,那畫風大概就成了這樣: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對不起,我沒忍住開了一下腦洞,但真的太搞笑了!不知道當年李泰祥看到最原版的《小毛驢》是什么樣的心情,但我了解到,他覺得這首歌的旋律很難與小毛驢合在一起,就放下了曲子,出國深造。 咳咳,調(diào)侃歸調(diào)侃,還是要言歸正傳。 三毛最初寫《小毛驢》這個版本的詞,其實源于她的一段經(jīng)歷。那時候她去西班牙,看到很多小毛驢在原野上奔跑,便覺得小毛驢擁有她渴望的自由。 于是她把小毛驢寫進了詞里,為這首詞營造了一種可愛的童詩版的感覺,單純而美好。 可惜這份意境與編曲不搭,因而后來她把詞改成了《橄欖樹》,因為在三毛心里,橄欖樹代表的是“可以依靠的地方”。 知道為什么嗎?橄欖樹是西班牙南部很重要的一個象征,而三毛早逝的丈夫荷西,故鄉(xiāng)正是在西班牙南部。 《橄欖樹》的主題是在寫流浪,仿若三毛的一生,所以大家都以為,這是鼓勵我們?nèi)チ骼?,去看看外面的世界?/span> 但其實這不是三毛寫詞的初衷,她說:“歌詞里,流浪是為了天空的小鳥,為了小溪和草原,但這不是我的流浪,我的流浪只為了尋找橄欖樹,為了尋找歸屬?!?/strong> (圖為三毛) 為了天空飛翔的小鳥 為了山間清流的小溪 為了寬闊的草原 流浪遠方 流浪 大家可能不知道吧,現(xiàn)在能聽到《橄欖樹》這首歌,其實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 因為在40年前,這首歌在臺灣是被禁止發(fā)行的,而理由也甚是奇葩。
據(jù)說當時審查這首歌的工作人員,認為歌詞中“我的故鄉(xiāng)在遠方,為什么流浪”中的遠方和流浪,容易讓人產(chǎn)生聯(lián)想,引導大家去流浪。因此后來,這首歌便以“主題意識不明確”被送上禁歌之列。 審查人員的無限想象讓《橄欖樹》承受了一次不白之冤,好在歌曲好聽廣受臺灣大學生的歡迎,歌詞中遠方的自由、浪漫讓他們浮想聯(lián)翩,充滿了對流浪的憧憬。 這首歌無法發(fā)行,不能公開演唱,于是喜歡這首歌的學生們,便偷偷在校園內(nèi)私下唱這首歌。 《橄欖樹》的一生走得磕磕絆絆,但經(jīng)典并未因為禁播就被遺憾埋沒。
同樣不可埋沒的還有李泰祥。
李泰祥不僅慧眼識英,在萬人中發(fā)現(xiàn)了齊豫,并為她打造了《橄欖樹》這個專輯,他還捧紅了其他聲名大振的歌手如潘越云、許景淳,以及弟子葉倩文等。
可惜的是,他本人卻一直不為人所知,連他自己都調(diào)侃:“做音樂那么多年,出名還靠學生?!?/span>
短短一句話,讀來不免讓人倍覺感慨。但還好,漫長歲月里的努力與堅守終究得到了認可。他在1997年獲得了臺灣金曲獎的“特別貢獻獎”。
他像個戰(zhàn)士,在荒涼的荒漠里踽踽獨行。如果你問他為何如此堅定,我想他或許會告訴你:“除了音樂,我的人生并無可取?!?/span> (圖為李泰祥) 還有 還有 為了夢中的橄欖樹 橄欖樹 不要問我從哪里來 我的故鄉(xiāng)在遠方 令人唏噓的是,李泰祥落幕時候的世界,好像對不起為音樂癡情了一輩子的他。
誰會想到,作為音樂界的泰斗,在人生的最后一段時間里過的極為拮據(jù),連手術(shù)費都拿不出手,只能在網(wǎng)上發(fā)起救助,依靠友人的幫助。 世界有時候太冷漠,滿腔的熱情不一定就有好的結(jié)局。 晚年他患病住院,有一次無力支付手術(shù)費,其友人知道后,在廣州、北京發(fā)起了兩場募捐活動的音樂會。 網(wǎng)友與樂迷的熱心捐款,還是阻止不了李泰祥朝天國走去的步伐。
2014年1月2日晚間8時,音樂大師李泰祥因甲狀腺癌,病逝于臺灣新店慈濟醫(yī)院,享年73歲。 他告別了病魔,轉(zhuǎn)身離開。帶走了他一生的詩意與癡情。 我有些難過,為他拼勁全力創(chuàng)作的歌曲,卻因盜版猖獗而得不到經(jīng)濟上的利益;為他晚年病魔纏身仍保持著創(chuàng)作的熱情;為他存在時我沒有領(lǐng)悟他樂曲中的深意。 這種堅守與癡情太難得,所以幾年后仍舊忍不住回憶。 李泰祥編曲的《告別》里有這樣一段,“再看一眼,一眼就要老了;再笑一笑,一笑就走了。”
他走了,帶著他對音樂的鐘情。多聽一次他編的歌吧,或許我們就多了一次,走進他的機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