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畫家以江南最盛,江南十郡以首都為盛,郡中著名者且數(shù)十輩,但能吮筆者豈止千人”而活躍于南京地區(qū)以龔賢為首的“金陵畫派”(樊圻、蔡澤、高岑、鄒喆、吳宏、葉欣、謝蓀、胡慥、陳卓等人)多以江南山水為表現(xiàn)內容,其作大多雄偉而秀麗,極具江南山水特色,名噪一時。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呂鳳子、徐悲鴻、張大千、顏文梁、呂斯百、陳之佛、高劍父等畫壇名流齊聚南京。至五、六十年代傅抱石、錢松喦、亞明、宋文治、魏紫熙、余彤甫、丁士青、張晉、張文俊等畫家深受上述近現(xiàn)代大家影響,在傳承金陵畫派的同時又對其有所發(fā)展創(chuàng)新,繼而開創(chuàng)“新金陵畫派”。 傅抱石 蘇武牧羊 61.5cm×100cm 1956年毛澤東提出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古為今用、洋為今用”等文藝方針,在其指導下“新金陵畫派”對美術史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推動了20世紀中期新山水畫的發(fā)展與蛻變。 1960年9月15日在傅抱石的率領下,錢松喦、宋文治、魏紫熙、亞明等一行13人,在三個月的時間里行程二萬三千里,足跡踏遍河南、陜西、四川、重慶、湖北、湖南、廣東等地區(qū),進行史上最長的一次寫生創(chuàng)作。 這也是一次開宗立派的長征,“新金陵畫派”開始在美術界叫響,并使之成為中國畫壇又一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畫派之一,金陵畫壇在三百年后又迎來了新的輝煌。 宋文治 今天的運河 1950年代 73.5cm×115cm 老舍先生在一篇關于新金陵畫派的文章中這樣寫道“藝術似乎有一樣永遠不可改動的東西,便是藝術的基本力量。假若我們因為改造而失掉這永遠不當舍棄的東西,我們的改造就只虛有其表,勞而無功?!?/strong> 明代畫家王履是古代少有的以寫生見長的繪畫高手,他的不朽名作至今依《華山圖》然照耀古今,幾百年過去了來自“新金陵畫派”的畫家們踏著古人的足跡走遍千山萬水,創(chuàng)作出他們心中的壯麗河山,為中國美術史留下了許多重要理論,也為國家博物館創(chuàng)作出大量傳世藝術瑰寶。同時也給人類帶來了豐富的精神食糧,江南首推三百年后的輝煌,他們是中國文化的名片,也是我們的驕傲。 王履 《華山圖》 34.5cmx50.5cm 亞明 《山區(qū)公社食堂》 1960年 28cm×39.5cm 余彤甫 《浦口碼頭》 1957年 30cm×39.5cm 張晉 《太湖漁船》 1950年代 45.5cm×85cm 丁士青 《礦山一敝》 1950年代 115cm×48cm 魏紫熙 《菜田里》 1960年 39.5cm×27cm 張文俊 《東山運果》 1959年 156cm×83cm 聲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