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國時期是中國古代歷史上變革最激烈的時期之一,它終結了封建社會,中國走上大一統帝國,帶來了周秦之變。 周秦之變對中國的思想史還帶來個自然延伸的影響,就是我們在歷史上看到的,從秦皇到漢武,帝國的官方思想經歷了從法家到道家再到儒家的轉換過程。 這些變化,背后的機理非常重要,是我們理解此后大一統帝國的一個重要線索。這一講就來解釋這個機理。 這里內容也比較長,俺熊大就將其分為上中下三部分,三篇文章構成一個整體。因此,咱大伙如果想要清晰地理順這個關系,建議三篇文章都要看下。 咱們大伙都知道,秦國真正的發(fā)跡其實是在商鞅變法之后,一舉成為當時最強國之一??梢哉f,法家在秦國的改革也是最成功的??墒悄?,你可知道秦朝的滅亡也和法家思想緊密相關嗎 ?咱大伙都知道秦朝暴政,可是其暴政的內在機理又是怎么來的?今天,俺熊大就帶領大家來了解下。 (一)周秦之變的'法家邏輯' 先來說周秦之變是怎么發(fā)生的,這與戰(zhàn)國時期諸侯爭霸的邏輯緊密相關。 對諸侯們來說,隨著戰(zhàn)爭規(guī)模的擴大,提升國家的戰(zhàn)爭效率就成了重中之重。 百家爭鳴的諸多學說,哪一種更注重提升戰(zhàn)爭效率,它就會獲得諸侯們在政治上的更多支持。 法家在這方面顯然是最有優(yōu)勢的,儒家顯得迂腐,道家追求出世,都不被諸侯們所重視。 只有法家告訴諸侯們,要想富國強兵就得變法,傳統已經不合時宜了,得改掉。 過去人們的身份高低是由血統決定的,打仗時大家都比賽看誰的正步踢得好。這就沒法刺激人們的欲望,尤其沒法刺激一般老百姓的欲望。 法家認為,應該改成,身份的高低由你從戰(zhàn)場上拎回來的人頭數量決定,血統的標準靠邊站。 這政策的激勵機制非常強大,能刺激人們爭先恐后地出去打仗,戰(zhàn)爭效率當然大幅提升。 法家這套邏輯一出,天下的風氣就開始變了。 魏國在公元前400年左右第一個開始變法,這就是著名的李悝變法。魏國處在四戰(zhàn)之地、戰(zhàn)略環(huán)境并不好,但因為變法,成為了戰(zhàn)國前期的頂級強國,把還未變法的秦國也打得縮回老家去。 其他諸侯國一瞧這情形,不變法就沒法混了,只好也開始變法。這回,各國發(fā)展起來的力量相互抵消,形成恐怖均衡,魏國的優(yōu)勢也就沒了。 魏國變弱,還有自己的主觀成分。在魏國優(yōu)勢開始下降的時候,新上臺的君主魏惠王做了一件蠢事,他拒絕了任用當時正在魏國尋找當官機會的商鞅。 (二)商鞅變法促使秦國雄起 商鞅在魏國找不到機會,就去了秦國,在這兒發(fā)起了著名的'商鞅變法'。秦國把法家的邏輯發(fā)展到極致,迅速崛起。 相比于其余六國,秦國在最西邊兒,地處今天的陜西一帶。這個位置戰(zhàn)略上特別好,易守難攻,它一邊能坐看東邊六國互相牽制,一邊能獨自侵占和掠奪弱小的 這樣一種戰(zhàn)略位置,基本上只有它打人,難得見到人打它。所以,秦國變法雖是最晚的一個,卻后發(fā)先至,最終完成天下一統。 說到這兒,你就該明白,為什么百家爭鳴的局面,最后輸給了法家。 (三)秦朝暴政內在機理 但是,秦國統一天下這件事,卻讓法家的邏輯走到頭兒了。這又是怎么回事呢? 變法的國家主要講究的是戰(zhàn)爭效率,都是靠掠奪外部來滋養(yǎng)內部,秦國一統天下后,沒有外部了,它還掠奪誰去?它的臣民怎么比較軍功? 這種情況下,秦國只有掠奪百姓來滋養(yǎng)朝廷。人們一直知道秦朝暴政,可是卻不知其暴政的真正內在機理。所以,只要秦朝的官方思想沒改變,秦朝統治是不可能持久的,所以,秦帝國二世就亡國了。 (四)法家邏輯的優(yōu)缺點 楚漢兩個勢力,開始角逐下一任霸主人選。 帝國官方思想開始轉變 楚漢爭霸當中,一度占據優(yōu)勢的是楚霸王項羽。但項羽犯了個嚴重的錯誤,就是他想要恢復天下的分封制,并且還真這么做了。 我說他這是錯誤,不是說分封制不好,而是說到了這個年代不可行了。歷史上有些關節(jié)點,過去了就回不來了,就像被潑出去的水,無法收回來。 項羽分封了天下,對于各個諸侯國來說,法家邏輯又能走通了,因為重新有外部世界可以掠奪了。 可是這邏輯一出來,中國最終還是會再走到天下一統。而且,極有可能還是占了當年秦國那個地理優(yōu)勢的人會勝出。 果然,被項羽分封在了當年秦國地盤的劉邦,沒用幾年就完成了對天下的統一。 周秦之變這就走到了一個重要的關節(jié)點上。什么關節(jié)點呢?那就是,你用法家就能夠征服天下,卻不能僅僅用法家來治理天下。 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可以'馬上得天下',但不能'馬上治天下'。 歡迎大家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喜歡熊大的,可以關注熊大的小課堂! |
|
來自: 昵稱27494174 > 《儒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