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建筑 公元前6~前4世紀,波斯帝國國勢強盛。波斯建筑繼承了兩河流域的傳統(tǒng),汲取了希臘、埃及等地區(qū)的建筑成就,又有所發(fā)展。新都波斯波利斯建于公元前518~前460年。宮殿建在依山筑起的平臺上,臺高約15米,長460米,寬275米。北部為兩座儀典大殿,東南是財庫,西南為王宮和后宮,周圍有花園和涼亭。布局規(guī)整,但整體無軸線關(guān)系。 宮殿主要用伊朗高原的硬質(zhì)彩色石灰石建造。正面入口前有大平臺和大臺階。臺階兩側(cè)墻面刻有浮雕群像,象征八方來朝的行列,適應大臺階的外形,逐級向上,與建筑形式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兩座儀典大殿平面都為正方形,石柱木梁枋結(jié)構(gòu)。前面一座為薛西斯一世接待殿,76.2米見方。殿內(nèi)有石柱36根,柱高19.4米,柱徑與柱高之比為1□12,柱中心縱橫間距均為8.74米。大殿四角有塔樓。塔樓之間是兩進柱廊,高約為大殿之半。大殿開高側(cè)窗。西面柱廊為檢閱臺,可以俯瞰朝貢的外國使節(jié)支搭的帳篷。另一大殿為大流士百柱殿,68.6米見方,有石柱100根,柱高11.3米。兩座大殿結(jié)構(gòu)輕盈、空間寬暢,在古代建筑中是罕見的。宮殿外墻面貼黑白兩色大理石或琉璃面磚,上作彩色浮雕。木枋和檐部貼金箔。大廳內(nèi)墻滿飾壁畫。石柱上的雕刻精致。覆鐘形柱礎刻花瓣紋,覆鐘之上為半圓線腳。柱身有40~48條凹槽。柱頭由覆鐘、仰缽、幾對豎立的渦卷和一對相背而跪的雄牛像組成。 6、風俗 古波斯人不供養(yǎng)神像,不修建神殿,不設立祭壇,習慣到最高山峰向神、日、月、大地、火、水、風祭拜。奉獻祭品的人把他即將屠宰的牲畜牽到一個潔凈的場所,就在那里呼叫他要向之奉獻祭品的那個神的名字。習慣上這個人要在頭巾上戴一個大概是桃金娘的花環(huán)。奉獻祭品的人不允許只給自己祈求福祉,他要為國王,為全體波斯人的幸福禱告,因為他自己必然就在全體波斯人當中了。隨后他把屠宰的牲畜肉切成碎塊,而在把它們煮熟之后便把它們?nèi)糠诺剿軌蛘业降淖钚迈r柔軟的草上面,特別是車軸草。這一切辦理停妥之后,便有一個祭司前來歌唱一首贊美詩,這首贊美詩據(jù)波斯人說,是詳述諸神的源流的。除非有一個祭司在場,否則任何奏獻祭品的行為都是不合法的。過了一會兒之后,奉獻者就可以把當作祭品的肉帶走,隨他怎樣處理都可以了。 在一年的各天當中,他們最著重慶祝的是每個人的生日。他們認為在這一天吃的飯應當比其他的日子更要豐盛些。比較有錢的波斯人要在爐灶里燒烤整個的牛、馬、駱駝或驢作為食品,較窮的人們則用較小的牲畜來替代。他們的正菜不多,卻在正菜之后有許多點心之類的東西,而且這類點心又不是一次上來的。他們非常喜歡酒并且有很大的酒量。此外,他們通常都是在飲酒正酣的時候才談論最重大的事件的。而在第二天當他們酒醒的時候,他們聚議所在的那家的主人便把前夜所作的決定在他們面前提出來;如果這個決定仍得到同意,他們就采用這個決定;如果不同意,就把這個決定放到一旁。但他們在清醒的時候談的事情,卻總是在酒酣時才重新加以考慮的。 如果他們在街上相遇的話,從下面的標志人們可以知道相遇的兩個人的身分是相等的。即如果是身分相等的人,剛開始他們并不講話,而是互相吻對方的嘴唇。如果其中的一人比另一人身分稍低,則是吻面頰:如果二人的身分相差很大,則一方就要俯拜在另一方的面前。他們最尊重離他們最近的民族,認為這個民族僅次于他們自己,離得稍遠的則尊重的程度也就差些,余此類推;離得越遠,尊重的程度也就越差。這種看法的理由是,他們認為他們自己在一切方面比所有其他的人都要優(yōu)越得多,認為其他的人住得離他們越近,也就越發(fā)優(yōu)越。因此住得離他們最遠的,也就一定是人類中最差的了。 子嗣繁多,在他們眼中看來乃是男性的僅次于勇武的一項最大美德。每年國王都把禮物送給子嗣最多的那個人。因為他們認為人多就是力量。他們的兒子在五歲到二十歲之間受到教育,他們教給他們的兒子的只有三件事情:騎馬、射箭和說老實話。孩子在五歲之前不能見到自己的父親,而是要和母親生活在一起。這樣做的原因是由于一旦這孩子不能養(yǎng)大,父親不致受到亡子的痛苦。 在法制方面,國王不能由于某人只犯了一個錯誤而把他處死,而任何一個波斯人也不能用無法治愈的刑罰來懲罰自己仆人的僅有的罪過。但如果在計算一下之后而看到犯罪者的過錯多于和大于他所做的好事情的時候,則主人是可以嚴厲懲罰他以泄憤的。 凡是他們認為不能做的事情,他們是絕對不許講的。他們還認為說謊是世界上最不光彩的事情,其次就是負債了;他們對負債之所以抱著這種看法,有其他多種的理由,特別是因為負債的人不得不說些謊話。他們對河是非常尊重的。 7、宗教 伊斯蘭教什葉派是伊朗國教,也是伊斯蘭教的第二大教派,在伊朗98.8%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其中91%為什葉派,7.8%為遜尼派。 “什葉”阿拉伯語音譯,意為“黨人”、“派別”。又譯作“十葉派”。什葉派與遜尼派、哈瓦利吉派、穆爾吉埃派并稱為早期伊斯蘭教的四大政治派別,是伊斯蘭教中除遜尼派外人數(shù)最多的一個教派。 什葉派(英文:Shi'ites)以擁護穆罕默德的堂弟、女婿阿里及其后裔擔任穆斯林領(lǐng)袖伊瑪目為其主要特征,故又稱作阿里派。與遜尼派對立。該派只承認哈希姆家族的阿里及其后裔為合法繼承人,并尊奉阿里與其后代為“伊瑪目”,認為他們是“受安拉保護,永不犯錯誤”的賢人,且認為末代伊瑪目已隱遁,將以救世主(馬赫迪)身份再現(xiàn)。后因內(nèi)部主張分歧,又相繼分化出凱薩尼派、十二伊瑪目派、栽德派、伊斯瑪儀派等支派和許多支系。 早期波斯人與其他印歐民族一樣,都接受自然崇拜,相信各種靈魂鬼神,如瑣羅亞斯德(Zoroaster B.C 628~B.C 551)創(chuàng)拜火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