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四季的脈象其實是有差異的。《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中說:“四變之動,脈與之上下?!?/font> “春日浮,如魚之游在波;夏日在膚,泛泛乎萬物有余;秋日下膚,蟄蟲將去;冬日在骨,蟄蟲周密?!比梭w的脈象可隨季節(jié)氣候的變化而有相應(yīng)的春弦、夏洪、秋毛、冬石的規(guī)律性變化。 《素問.脈要精微論》: 肝脈弦,心脈鉤(洪),脾脈代(緩),肺脈毛(?。?,腎脈石(沉)。 為什么會存在這些差異呢?春季屬五行中屬木,五臟屬肝,“木曰曲直”,春天萬物生長,能曲能升,且有升發(fā)的特性,故而肝脈弦。夏季五行屬火,五臟屬心,“火曰炎上”,火具有發(fā)熱、溫暖,向上的特點,故而心脈洪。長夏五行屬土,五臟屬脾,“土爰稼檣”,指農(nóng)作物的播種和收獲,故而脾脈代(緩)。秋五行屬金,“金曰從革”,具有能柔能剛,變革,蕭殺特性。故而肺脈毛(?。?。冬五行屬水,“水曰潤下”,具有滋潤、就下、閉藏特點,故而腎脈石(沉) 根據(jù)五行和五臟特點,一般四季發(fā)生的疾病也各有特點。 春季主青色。 青色主寒證、氣滯、血瘀、疼痛和驚風(fēng)。 (1)面色淡青或青黑者,屬寒盛、痛劇。 (2)突然面色青灰,口唇青紫,肢涼脈微,多為心陽暴脫,心血瘀阻之象。 (3)久病面色與口唇青紫,多屬心氣、心陽虛衰,血行瘀阻,或肺氣閉塞,呼吸不利。 (4)面色青黃(蒼黃),多見于肝郁脾虛。 (5)小兒眉間、鼻柱、唇周色青者,多屬驚風(fēng)或驚風(fēng)先兆。 夏季主赤色。 赤色主熱證,亦可見于戴陽證。 (1)滿面通紅者,多屬外感發(fā)熱,或臟腑火熱熾盛的實熱證。(2)兩顴潮紅者,多屬陰虛陽亢的虛熱證。 (3)久病重病面色蒼白,卻顴頰部嫩紅如妝,游移不定者,屬戴陽證。是臟腑精氣衰竭殆盡,陰陽虛極,陰不斂陽,虛陽浮越所致,屬病重。 長夏主黃色。 黃色主虛證、濕證。 (1)面色淡黃,枯槁無華,稱“萎黃”。常見于脾胃氣虛,氣血不足者。 (2)面黃虛浮,稱為“黃胖”。多是脾氣虛衰,濕邪內(nèi)阻所致。 (3)若面目一身俱黃,稱為“黃疸”。黃而鮮明如橘子色者,屬“陽黃”,為濕熱熏蒸之故;黃而晦暗如煙熏者,屬“陰黃”,為寒濕郁阻之故。 秋主白色。白色 主虛證(包括血虛、氣虛、陽虛)、寒證、失血證。 (1)面色淡白無華,舌、唇色淡者,多屬血虛證或失血證。 (2)面色?白者,多屬陽虛證;面色?白而虛浮者,多屬陽虛水泛。 (3)面色蒼白(白中透青)者,多屬陽氣暴脫之亡陽證;或陰寒凝滯,血行不暢之實寒證;或大失血之人。 冬季主黑色。 黑色主腎虛、寒證、水飲、瘀血、劇痛。 (1)面黑暗淡者,多屬腎陽虛。 (2)面黑干焦者,多屬腎陰虛。 (3)眼眶周圍色黑者,多屬腎虛水飲或寒濕帶下。 (4)面色黧黑、肌膚甲錯者,多由瘀血日久所致。 面部色診的意義 (一)判斷氣血的盛衰 面部是觀察人體氣血變化的窗口,體內(nèi)氣血的盛衰在面部反映最及時而明顯。例如,面色紅潤光澤,為氣血充盛;面色淡白無華,為氣血不足;面色晦暗青紫,多屬氣血瘀滯等。 (二)識別病邪的性質(zhì) 機體感受不同病邪,會引起體內(nèi)不同的病理變化,反映在面部就會出現(xiàn)不同的色澤改變。如面部色赤多為熱邪,色白多為寒邪,色青紫多為氣滯血瘀,面目色黃鮮明為濕熱熏蒸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