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姜堰人物志] 明末清初說書家。原名曹逢春。江蘇泰縣(今江堰)人。15歲時因犯法獲罪,后得免死,從此逃亡在外。他經(jīng)常聽藝人說書,自己加以揣摩,由于生活所迫,從此說書賣藝,浪跡江湖。行至安徽寧國,醉臥敬亭山下,楊柳拂身,從此改名為柳敬亭。后在江蘇松江(今屬上海)得文人莫后光指點,又經(jīng)個人苦心鉆研,技藝大進,先后到揚州、杭州、蘇州說書賣藝。最后留在南京,長期在桃葉渡旁的長吟閣說書,結(jié)識了一些官員及文人墨客,聲譽日隆。在此期間,他與東林黨、復社等團體中的文人來往密切,思想上也受到他們的影響。他經(jīng)歷戰(zhàn)亂,多次被招至軍營說書,并做過幕僚,但均以郁郁不得志而離去。入清代以后,康熙元年(1662)隨漕運總督蔡士英北上,到過天津、北京。四年后又返回南方,在安徽廬江繼續(xù)說書謀生,晚景凄涼。柳敬亭的說書藝術(shù)極為精湛圓熟,在刻畫英雄人物時,可以使聽眾如見其人,如聞其聲,仿佛進入書中,隨其中的情節(jié)變化悲泣喜笑。他擅長的書有《水滸》、《隋唐》、《西漢》等。 2、[搜狗] 柳敬亭(1587一1670?) 祖籍南通余西場,生于泰州。原姓曹,名永昌,字葵宇。明末清初著名評話藝術(shù)家。15歲時強悍不馴,犯法。得泰州府尹李三才為其開脫而流落在外。先后逃亡于泰興、如皋、盱眙。因聽藝人說書,也在市上依稗官小說開講,居然能傾動市人。后渡江南下,變姓柳,改名逢春,號敬亭,因“面多麻,人皆以柳麻子呼之”(沈龍翔《柳敬亭傳》)。在云間(今上海市)得到莫后光的指點,書藝大進。之后,到揚州、杭州說書。崇禎七年(1634),“士大夫避寇南下,僑金陵者萬家”(吳偉業(yè)《柳敬亭傳》),柳敬亭也到南京說書。他“一日說一回,定價一兩,十日前先送書帕下定,常不得空”(張岱《陶庵夢憶》)。連僑居在南京的吳橋范司馬、桐城何相國,也引柳為上客。崇禎十三年,到左良玉軍中說書,常住武昌,并幫辦軍務(wù)。清兵入關(guān)后,替左良玉出使南京和南明王朝權(quán)臣馬士英、阮大鋮疏通關(guān)系,南明稱他為“柳將軍”。清順治二年(1645),左良玉死,馬士英、阮大鋮謀捕柳敬亭。柳出逃蘇州,重理舊業(yè)。以后在揚州、南京、清江浦、常熟等地說了十年書。至順治十三年春,已69歲高齡,到駐在松江的蘇松常鎮(zhèn)提督馬逢知處任軍幕。但郁郁不得志,三年以后,離開軍中??滴踉?1662),柳敬亭于淮南隨清漕運總督蔡士英北上至北京,演出于各王府之間,和官僚政客接觸頻繁,有相當影響。曹貞吉《珂雪詞》書首附錄詞話載:“柳生敬亭以評話聞公卿,入都時邀致接踵。……敬亭名由此益重?!焙笥诳滴跛哪昴戏担?jīng)揚州至泰州。又有一說,謂柳曾兩次去北京。第二年又到安徽廬州,后仍在南京說書。余懷《板橋雜記》記他:“年已八十余矣,間遇余僑寓睡軒中,猶說秦叔寶見姑娘也。”至康熙七年,張潮編《虞初新志》,選吳偉業(yè)《柳敬亭傳》時,在席間見過柳敬亭,這時柳已經(jīng)82歲。柳敬亭說的書目,雖取之于現(xiàn)成的小說話本,但并不照本宣科,閻爾梅《柳麻子小說行》記:“科頭抵掌說英雄,段落不與稗官同”;張岱《陶庵夢憶·柳敬亭說書》記載他說《水滸傳》中“武松打虎”稱:“余聽其說《景陽岡武松打虎》白文,與本傳大異?!闭f明他在表演時,對原文有很大發(fā)揮,形成自己的特色。同時,他以說表細膩見長,改原作內(nèi)容,從說書藝術(shù)的特點出發(fā),有增有刪。張岱說他“其描寫刻畫,微入毫發(fā),然又找(增飾)截(刪削)干凈,并不嘮叨”。在語言運用上,他不滿足于平說,而是以輕重緩急制造氣氛,以形象化的手法寫人、狀物。閻爾梅說他“始也敘事略平常,繼而搖曳加低昂”?!罢f至筋節(jié)處,叱咤叫喊,洶洶崩屋”(張岱《陶庵夢憶·柳敬亭說書》)。明朱一是《聽柳生敬亭詞話》也說他“突兀一聲震云霄,明珠萬斛錯落搖,似斷忽續(xù)勢縹緲,才歌轉(zhuǎn)泣氣蕭條,檐下猝聽風雨人,眼前又睹鬼神立,蕩蕩波濤瀚?;兀至直桌リ柤?,座客驚聞色無主,欲為贊嘆詞莫吐”。他還善于在書詞中補充社會生活,把自己的經(jīng)歷、見聞、愛憎融于書中。對此,黃宗羲《柳敬亭傳》寫道:“敬亭既在軍中久,其豪滑大俠、殺人亡命、流離遇合、破家失國之事,無不身親見之。且五方土音,鄉(xiāng)俗好尚,習見習聞。每發(fā)一聲,使人聞之,或如刀劍鐵騎,颯然浮空;或如風號雨泣,鳥悲獸駭。亡國之恨頓生,檀板之聲無色,有非莫生之言可盡者矣。”他在說書中形成的這些特點,一直為后世評話藝人所仿效。柳敬亭常說的書目,據(jù)有關(guān)資料的零星記載,多為長篇中的選段。所據(jù)選取之長篇,大致有《水滸》、《隋唐》、《西漢》。另外,傳說柳敬亭還留下《柳下說書》百篇。柳敬亭說書60年,南達紹興,西到武昌,北到北京,名重一時,大半生沒有傳徒,到晚年才收了揚州人居輔臣。他晚景凄涼,有人認為他因凍餓而死。 曹永昌在金陵傳有子嗣;永昌高壽,終,葬余西場祖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