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方 生石決30克 地龍干12克 鉤藤18克?。ê笕耄?淮牛膝1 2克 全瓜蔞12克 陳膽星10克 石菖蒲1 2克 加減法 1·抽搐:加僵蠶12克、全蝎粉3克(調(diào)灌)。 2·痰多:加竹瀝油3 0 克(熱痰用);或制半夏1 0克、橘紅9克(痰濕用)。 3·便秘:加生川軍9克(后入)、玄明粉12克(沖服)。 4·血壓高:加羚羊角粉3克(調(diào)灌)。 5·心肝火旺。加炒川連3克、龍膽草9克。 6·昏迷較深。閉證用至寶丹一粒(研細(xì)沖入煎藥內(nèi)服)。脫證用蘇合香丸一粒(服法同上),內(nèi)閉外脫加獨參湯(人參9-12克)灌救。 方義 基本方用生石決、鉤藤平肝熄風(fēng);全瓜萎,陳膽星,石菖蒲,淮牛膝平補肝腎,活曉祛瘀,地龍遙絡(luò)。 二、腦溢血后遺癥 (一)半身不遂偏重 基本方 生黃芪l 5克 紅花9克 地龍干1 2克 丹參15克 桃仁9克 川芎9克 赤芍1 2克 加減法 血壓偏高:加豨薟草30克。 口眼歪斜:加全蝎、蜈蚣等分(研末),一日二次,每次2。1克,或沖入煎劑中服。 肢體麻木:加制南星9克、制半夏9克、陳皮9克。 肢體拘攣:加水蛭、全蝎等分(研粉,一日二次,每次2。1-3克)。 陰虛明顯:加生地15克,麥冬10克。 陽虛明顯:加仙靈脾12克、熟附片9克(先煎)。
方義 基本方用黃芪、地龍益氣通絡(luò),熄風(fēng)止痙;川芎活血行氣,丹參、紅花、桃仁、赤芍活血祛瘀。 (二)語言不利偏重 基本方 羌活9克 石菖蒲12克 遠(yuǎn)志6克 白附子4.5克 制南星9克 僵蠶12克 加減法 1.口角流涎:加炒白術(shù)12克 芡實12克。 方義 基本方用白附子、制南星祛風(fēng)痰之流竄;遠(yuǎn)志、僵蠶、石菖蒲豁痰、熄風(fēng)、宣竅;羌活勝濕止痛。 (三)失音不語 基本方 生地12克 熟地12克 山萸肉12克 石菖蒲12克 熟附片9克(先煎) 麥冬1 0克 巴戟肉9克 五味子3克 加減法 大便干結(jié):加肉蓯蓉l 2克。 方義 基本方用生地、熟地、山萸肉滋腎陰;熟附子、巴戟肉溫腎陽;麥冬、五味子養(yǎng)陰液;石菖蒲開竅化痰。 (四)腦動脈血栓形成 基本方 生黃芪1 5克 川芎9克 葛根9克 當(dāng)歸1 0 赤芍12克 紅花9克 水蛭粉2克(吞服) 加減法 1。肢體麻木:加片姜黃9克 雞血藤18克。 2。心動過緩:加紫草15克。 3.心率快、下肢腫:加熟附片9克(先煎)、豬苓15克。 方義 基本方用黃芪、葛根益廣升清;當(dāng)歸、川芎活血行血;紅花、赤芍祛瘀通絡(luò);水蛭祛瘀散結(jié)。 四、腦 栓 塞 基本方 桂枝9克 生黃芪1 5克 紅花9克 川芎9克 當(dāng)歸10克 仙靈脾1 2克 仙茅12克 地龍1 2克
基本方用黃芪、桂枝益氣升陽,溫通經(jīng)脈;當(dāng)歸、川芎活血補血,行氣祛風(fēng);仙靈脾,仙茅助腎陽;紅花消積瘀;地龍通絡(luò)。
五、腦動脈硬化 生地1 2克 當(dāng)歸l0克 川芎9克 玉竹12克 枸杞子1 0克 石斛1 2克 五靈脂1 2克(包煎) 加減法 1.血壓高:加夏枯草1 8克。 2.膽固醇高:加草決明3 0克。 3.胸悶胸痛:加郁金1 0克、生蒲黃1 0克(包煎)。 4.大便干甚:加大黃9克(后下)。 5.大便稀溏:加馬尾蓮12克。 6.陽虛:加黃芪3 0~9 0克。 7.陰虛:加白薇9克。 8.舌苔自膩:加佩蘭1 5克、馬尾蓮9克。 9.心動過綏:加敗醬革1 5一30克,紫草l 5~3 0克。 10.心率快、下肢腫合并心功能不全:加附子9克(先煎),或北五加皮9克。 1 1。項頸強痛、頭痛明顯:加葛根3 0克、藁本9克。 12.腦血栓形成或肢體活動障礙、麻木:加赤芍24克、紅花1 2克、絡(luò)石藤4 5克、姜黃1 2克。 1 3伴冠狀動脈供血不足或心絞痛:加蒲黃9克(包煎)、郁金1 2克、石菖蒲1 5克。 方義 基本方用生地、石斛、玉竹、杞子以涼血、滋陰、養(yǎng)液;當(dāng)歸、川芎活血行血;五靈脂散瘀解痙。 六、腦血管痙攣 基本方 珍珠母3 0克(先煎) 地龍干12克 山羊角3 0克(先煎) 鉤藤l 5克(后入) 大白芍1 5克 生甘草3克 加減法 1.血壓高:去山羊角,加羚羊角粉1.5克(吞服)。 2.昏迷:加安宮牛黃丸1粒(化服)。 方義 基本方用珍珠母、山羊角、鉤藤、地龍平肝潛陽,清熱鎮(zhèn)痙;白芍、甘草緩解攣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