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周弗逸 心理咨詢師 在中華民族一直有個優(yōu)良的傳統(tǒng),“謙受益。滿招損”,于是許多人經常以這句話作為自我警戒,處處顯出虛心謙謹的樣子,然而實際上,到了現代社會,如果處處都將自己與他人比較,心理時刻處于動搖之中的時候,實際上耗費了自己大量的心理能量,許多的心理動力都用在了防御、掩飾和偽裝之上,最后導致自己的人生一片虛無。 而實際上這句話的真實含義,其實是一些有識之士在功成身退之后的自我人格管理,比如說郭子儀,在戰(zhàn)場上,沉著有謀,朝廷需要他時,馬上行動。等到上面懷疑他,要罷免他時,也是不顧一切,馬上就回家吃老米飯。郭子儀成為歷史上“富貴壽考”四字俱全的絕少數名臣之一。他在自己的人生中,處處用到“謙受益。滿招損”其實是為了自保以及人格的完善。 但是,假如你的人生都沒有開掛,還是個小角色的話,還處處自己提醒自己“謙受益滿招損”的話,只能說,你有何德何能,可以既謙又滿,此時還不如,如那些詩中所說“我輩豈是蓬蒿人、仰天大笑出門去”,亦或是“長安少年無遠圖,走馬西擊長城胡。”諸如此類的心胸和氣魄,才能讓人生來得痛快! 1、為什么你的心飄蕩不定? 在我的心理咨詢中,許多人來到咨詢室,不管是中年人或者是青少年,經常處于內心的風雨飄揚狀態(tài),別人的一句玩笑或者一個評判的目光,總會激發(fā)起他們極大的敏感或者是極大的憤怒。而歸結于這些人的內心狀態(tài)的話,從自體心理學的角度而言,這類來訪者處于高度自戀的狀態(tài),他所有的心理能量都投注于自己是否完美這一指向,正因為太在乎,所以,別人的一點冷言冷語,就可以讓他陷入極度的懷疑和自我否認以及暴怒中,并且不斷給予自己負面暗示,從此人生再無翻盤的可能。這類來訪者的內心如同晴雨表或者溫度計,所有的自尊自戀自我欣賞,全部有賴于外在的目光。為此,他們可以忽視自己的能力或者不管自己的感受,在外在尋找一個權威,并且不斷通過自虐來昂揚地尋找外在強勢客體的認可和奴役,只為了這個想象中的權威對其一點點欣賞與贊美的目光。 而究其原因之一,首先孩子在小的時候需要來自母親情感的鏡映,來確定自己的自體的感受的穩(wěn)定。從生下來,孩子的目光就一直在追隨母親的目光,他們需要母親眼中反映出的光輝,來維持自戀力比多的充滿,相反,如果母親目光暗淡、疏離、冰涼的話,孩子無法確認自己的感受,并且如同被遺棄在空寥的宇宙,永遠找不到回家的路。 這樣的創(chuàng)傷必將導致孩子自體破碎和缺損,于是就有了無止境的需要從外界來確認自己 ,將自己放在排序和比較中,通過這種外在的存在感來表明自己所處的位置。而另外,內在的好客體的缺失,也讓這些孩子產生各種物質依賴成癮問題,或是靠娛樂且虐待身體來安頓自己那顆破碎的心。 而實際上,對于真正自體穩(wěn)定并且內化了好客體的人來說,他總是堅定地追尋自己的目標或者拿到自己想拿的東西,這其中,很少把能量耗費在外界環(huán)境或他人對其的評判之中。由于指向明確、目標清晰,相信自己足夠好,最后成功顯得更為容易。 2、人生有可比性嗎? 好多人一輩子堅定地需要把自己和別人比較,因為自己比別人好一點或者不如別人好,為此沾沾自喜或者灰心喪氣。而實際上,我們內心對自己的每一個評價可能都是從外在反饋,習得而內化的——這也稱之為投射性認同。如果從客體關系的角度,或者你有一對對你充滿了評判和挑剔的、同時對自己也極度不自信的父母,因為無法容納你孩童時期各種嘗試中出現的錯誤所引發(fā)的焦慮,于是他們貶低你打壓你,甚至給你一種犯錯了就不配活著的感覺,這些信念都深深地印刻在你的內心,乃至于你以后人生的分分秒秒都在掩飾自己不夠好,證明自己配活下去。于是你的人生就成了一場貓捉老鼠的苦役,只是這時候貓鼠全部在你的內心了。這樣的窘境豈不是自己深陷其中,毫無察覺,比較好的做法是,找一個專業(yè)咨詢師的介入,能夠像鏡子一樣印照出你內心的行為情感模式,當這些內在心理動力得以外顯的時候,你因看到才有了改變的可能。 把自己和別人比較,令到你覺得自己不夠好的時候,你是極難參與正常的競爭。另外如果人際互動中,一些向別人提要求的機會,你可能會想象自己被拒絕,這種幻想層面的恥感,會讓你一直固步自封的、把自己囚禁于狹小的場域,永遠不用和外界接觸。 而在這一點上,你需要一個“不含誘惑的深情和不帶敵意的堅決的咨詢師”,幫助你去調節(jié)這部分的心理沖突的張力,讓你敢于到人際中去提要求并且能承擔失敗之后的挫折,因為那個時候,張力沒有那么大的時候,你可以更自如自若,舉重若輕。 而實際上,每個人的出生,從精子追逐卵子的那一刻,你的人生就和別人不一樣,你們的脾氣秉性、父母兄弟,以及后來的人生際遇不一樣,如此懸殊的個體,你非要放在社會價值評判的系統(tǒng)中,通過相貌、金錢、財富等統(tǒng)一的標準搞到自己患得患失、輾轉不眠豈不是自虐于己。 3,那些不比較的人都活得怎么樣? 在心理咨詢中,有個技術叫空椅子。這個技術是,讓當事人去模擬自己,以及與自己內心糾纏的那個人的心理狀態(tài),在兩種心態(tài)中進行對話。后來當事人無一發(fā)現,與自己糾纏的人,其實在內在是希望你對他松綁的,他希望你能待在自己的世界里,做好自己的事情,這樣更輕松。因此,這個技術也告訴我們,假如我們和別人比較的話,爭高論低伏小,實際上對對方也造成了心理壓力,對方更希望你待在自己的世界里,做好自己的事情,活好自己的人生。 一些用一輩子和父母捆綁在一起的孩子也要明白這點,你試圖拯救父母挽救父母,其實不過是糾纏更深,你父母有自己的悲歡離合,他們不能從其中散場,但是透過空椅子技術,你會發(fā)現,其實他們更希望你自己過好自己的人生,你的拯救其實是將自己的命運放置其中,進行了又一輪的糾纏。 所以,這也證明了內心穩(wěn)定的重要,不把自己和別人比來比去,不硬邀著別人進入自己的人生故事,不隨便因為外界對自己的反饋而將自己的心意改弦易張,你終將收獲自己的人生。而一些寓言故事也清晰的告訴了我們這點,“呆若木雞”這個故事說的就是內心穩(wěn)定的重要性,紀渻子為齊王馴練斗雞,剛開始的時候,這雞性情驕矜、看不起別人,其實這只雞不過是把自己放在了比較中,得意忘形而已,隨后紀渻子終于把雞訓練的心神安定、不驚不動,好像木頭做的一樣,即使別的雞叫喚,他也毫無反應,這時候,這才成了一只可以橫掃天下的雞。 正因為心不動所以外境不動,因為外境不動,所以大家被他的沉著冷靜吸引,所以更愿意提供機會或者依附于他。不然,你看娛樂圈這么多年,美女大把,但是杜鵑偏偏一張千年不變僵尸臉,卻比許多小花要光華得多了,比的是什么,比的就是那份淡定和沉著,對自己的篤定和堅信。 當然最后要提醒大家的是內心的沉著穩(wěn)定,不是來自于脫離現實的妄想、虛幻的夸大以及唯我獨尊,它需要自己鍥而不舍的努力和專注,并且永遠有著外界在對你進行著互動的檢驗。 作者周弗逸 心理咨詢師 心理作家 咨詢微信fuyixinl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