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簡牘 古人有名有字,“名”為父母所賜的名,“字”是到了成年,自己取的,或者別人贈的名。如何為孩子取名,不只體現(xiàn)著父母的文化修養(yǎng),更是對孩子未來的期許和訓(xùn)誡。和現(xiàn)代人動輒成龍成鳳的想法不同,古代名門旺族取名,看似平淡,實際都充滿了文化和教育意義,我們首先來看看大文學(xué)家白居易的名字由來。 白居易的父親叫白季庚,唐玄宗天寶末年考明經(jīng)科出身,授蕭山縣尉,歷左武衛(wèi)兵曹參軍、宋州司戶參軍,彭城縣令等。他生有四個孩子,長子白幼文,和白居易不是一母所生,末子幼美九歲夭折。最出彩的是二子白居易與三子白行簡。兄弟二人皆以“文學(xué)仕進,官至清近”。白居易詩文俱佳,文學(xué)才能全面,但唯獨沒有小說作品,而弟弟白行簡小說《李娃傳》是唐代小說中的名篇,我看到簡牘App平臺里有人發(fā)了這個名篇,大家可以找來看。白家兄弟成才原因多多,其父白季庚對二人的教育也功不可沒。 白季庚通過名字來教育兒子,分別給兩個兒子起名“居易”、“行簡”,告誡兩個兒子:“居易”住房不必豪宅大廈,“行簡”出門不必高車駟馬,無論是“居”,還是“行”,都要平易簡樸,摒棄奢華。取字一般和名含義相互表里,比如岳飛出生見大鵬盤旋,所以取名飛,字鵬舉。李白母親見太白星入懷,所以取名白,字太白。白居易字“樂天”,樂天隨緣就不會過多強調(diào)住房條件,居住條件再差也能“居易”;白行簡字“知退”,知退守拙就不會過多強調(diào)出行條件,經(jīng)濟條件再好也要“行簡”。最有意思的,白居易寫詩字字凝練,卻通俗易懂,能讓沒有文化的老婆婆聽懂,更是一種深層次的“居易”。 給孩子起個有警示意義的名字,讓孩子時時刻刻提醒自己、約束自己,引導(dǎo)孩子健康成長,白居易的父親白季庚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 另一個比較出色的就是蘇東坡家族。蘇氏一門三杰,父子三人同列唐宋八大家,舉世罕見。蘇東坡的父親叫蘇洵,號老泉,就是《三字經(jīng)》里提到的“蘇老泉,二十七,始發(fā)憤,讀書籍”。這個大器晚成的名人,關(guān)于孩子的得名,特意寫了散文《名二子說》,交代了為兩個兒子蘇軾、蘇轍命名的緣由,表達了對兒子的期望與告誡,并介紹了二子的性格和名字由來。 《名二子說》簡牘版 (車)輪、輻(條)、(傘)蓋、軫「車廂四周橫木」,皆(是各)有職(守關(guān))乎車,而軾「車前扶手的橫木」獨若無所(作)為者。雖然(如此),去(掉車)軾則吾未見其為完(整)車也。(蘇)軾乎,吾(憂)懼汝之不(懂收斂)外飾也。天下之車,莫不由轍(而行),而言車之功(勞)者,(車)轍不(參)與焉。雖然(如此),(一旦車禍)車仆馬斃,而(禍)患亦不及(車)轍,是轍者,善處乎禍福之間也。(蘇)轍乎,吾知(你一生禍事)免矣。 蘇軾名字中的“軾”,本義是指設(shè)在車箱前面供人憑倚的橫木?!墩f文》中解釋道:“軾,車前也?!碧K軾的字“子瞻”,則源于《左傳·莊公十年》“登軾而望之”中的“望”,比較符合蘇軾少年時躊躇滿志的張揚作風(fēng)。而蘇洵卻擔(dān)心蘇軾鋒芒必露,不懂得內(nèi)斂。實際也是如此,蘇東坡詩詞書畫樣樣善長,還是個美食家,東坡肉就是他的發(fā)明。因為貪吃,別號“老饕”,甚至他也精通易經(jīng),除了“東坡居士”這個號,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號“鐵冠道人”,他寫過一本《東坡易傳》傳世。這樣一個全才,卻仕途歷經(jīng)坎坷。就是因為他不知內(nèi)斂。 元豐二年(1079年),四十三歲的蘇軾調(diào)往湖州任知州。上任后,他即給宋神宗寫了一封《湖州謝表》,這本是例行公事,但蘇軾是詩人,筆端常帶感情,即使官樣文章,也忘不了加上點個人色彩,說自己“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老不生事或能牧養(yǎng)小民”,這些話被新黨利用,說他諷刺朝廷,莽撞無禮,對皇帝不忠,如此大罪可謂死有余辜。他們從蘇軾的大量詩作中挑出他們認為隱含譏諷之意的句子,一時間,朝廷內(nèi)一片倒蘇之聲。七月二十八日,上任才三個月的蘇軾被御史臺解往京師,受牽連者達數(shù)十人。這就是北宋著名的“烏臺詩案”(烏臺,即御史臺,因其上植柏樹,終年棲息烏鴉,故稱烏臺)。 宋代善待文人,所以只是貶職處理。然后被貶黃州,寫下了《赤壁賦》、《后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名作。外放杭州,筑建西湖蘇堤。蘇軾幾起幾落,被貶潁州(今安徽阜陽),被貶惠州等等。蘇軾大才,在各地遍留名篇。更是關(guān)心民生,在各地疏浚筑堤,政策斐然,卻屢遭貶黜。最后還是逢朝廷大赦返京,死在北歸途中。蘇洵的眼光還是很準的,如果蘇軾能記得父親的囑咐,如此大才,經(jīng)歷可能完全是另一幅景象。 然而弟弟蘇轍,“轍”本義是指車跡,車輪碾過的痕跡?!蹲髠鳌でf公十年》有“下,視其轍”的句子。蘇轍的字“子由”,則帶有仿效、依循的意思,說白了就是跟著別人走。在為人處事方面,蘇轍相比哥哥蘇軾,要內(nèi)斂得多。哥哥蘇軾稱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嘆之聲,而其秀杰之氣終不可沒”。雖然一生也有起落,但對比蘇軾,則要平穩(wěn)多了。 一個人的氣息修養(yǎng)可以處處體現(xiàn)出來,古人喜歡低調(diào)返樸的名字。近代的國人特別喜歡極端的名字,天上天,龍中龍。稱王稱龍的,未必就是人才。猶如媒體報道土豪提麻袋裝錢給孩子買跑車,未見豪,只見土。古代的兩大文豪家族給我們做了很好的榜樣,名字平淡卑微,卻真的豪,兩家皆是震古爍金的文豪,誰敢說不是? 簡牘 一個專注傳統(tǒng)文化的公眾號 〖 關(guān)注簡牘 〗 關(guān)注公眾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