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這個時代,家長都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之后能夠有出息有志向,所以在孩子小的時候,就會給孩子選擇一個好的學校來學習知識,甚至還會報輔導班爭取讓他占據更多的優(yōu)勢。但是對孩子的教育不僅僅是專注于孩子的學習而已,還包括孩子的言行舉止,在這些方面才更能體現父母的教育成功與否。 對孩子影響最大的就是父母在生活中所體現出來的言行舉止,大家都知道,父母平時都是怎么做的,孩子就會常跟著父母學習,在長時間的影響之下就慢慢地養(yǎng)成了習慣,孩子長大之后的性格也會變成這樣。 所以各位家長一定要在孩子做出不好的舉動時及時制止,尤其是下面這5種壞習慣家長要制止,三歲看老,如果家長一味縱容可能毀了孩子。 第一:經常用暴力解決問題 大家可能經常會看到孩子吵架,吵著吵著還會打起來,不管是用腳踢還是用手打還是用嘴巴咬,這都是一種非常不好的行為。如果孩子長大之后,還一直用暴力來解決自己遇到的事,那么和自己的朋友、同事相處的也就沒有那么和諧了。 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反思一下,自己平時是不是經常通過暴力來解決問題,由于你的言傳身教,孩子也學會了用這樣的辦法來達到自己目的。當然平時在帶孩子的時候,經常和他玩鬧,在玩鬧之間可能摻雜著打人、咬人的動作。因為孩子還小,還沒有辨別好壞的能力,不知道在和別人相處的時候不能有這種行為,所以家里面的大人在平時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注意自己在和孩子或者別人相處的時候不要摻雜打人的動作,當然,如果孩子跟著別人學會了,也一定要給孩子講道理及時糾正孩子的錯誤。 第二:“媽媽”能幫自己解決任何事 孩子在小的時候都喜歡找媽媽來解決自己的困難,比如說自己明明會用筷子吃飯,但就想讓人喂著吃,孩子就會向媽媽求助,孩子在和別的小朋友發(fā)生矛盾的時候,第一個要找的肯定是媽媽。 為什么孩子遇到任何事情都要找媽媽呢?其實是孩子過渡的依賴媽媽了,媽媽平時對孩子太過于保護了,會幫著他解決任何事,孩子就會形成強烈的依賴感,遇到什么事情都會找媽媽。如果不加以糾正,孩子長大后也會比較懦弱,遇到挫折的時候不知道怎么解決,想求助媽媽,但是不是任何事情都是媽媽能夠解決的。 所以,媽媽在平時的時候要放開自己包圍圈,讓孩子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 第三:在和別人相處的時候很失禮 大家都喜歡懂事有禮貌的孩子,遇到認識的人知道問好,分別時會說拜拜,得到別人的幫助之后知道感恩,而那些沒有禮貌的孩子都不會得到大家的喜愛。 所以在平時的生活中,媽媽要教育孩子,讓他們知道這樣的孩子招人喜歡。最好是做給孩子在看,看媽媽也是一個講禮貌的人,讓孩子跟著媽媽學習,這是最簡單也最有效的辦法。 第四:脾氣陰晴不定,很容易生氣 現在好多的小朋友都會上演“變臉”,讓大人明白我可不是好惹的。明明上一秒還在愉快的玩耍,稍微遇到自己不滿意的地方就開始大哭大鬧甚至是砸東西。如果家里人在面對他的這種無理取鬧采取忍讓的態(tài)度,那么孩子就會讓家里人明白什么叫做得寸進尺,孩子不會知道什么叫做適可而止,他只會越來越肆無忌憚的發(fā)脾氣。 在面對這種情況的時候,首先要平靜自己的心態(tài),不要和孩子比誰的脾氣大,因為這樣做雖然會平息小孩現在的脾氣,但是他只知道現在我的“拳頭”沒有家長的大,但是長大了我的“拳頭”也會變得很大。 所以家長需要先慢慢平復孩子的情緒,然后慢慢地和孩子聊天,明白他為什么要脾氣,他發(fā)脾氣到底有沒有道理,讓孩子只知道他這樣做是錯的。 第五:干什么事都拖拖拉拉的,沒有一點時間觀念, 有的孩子起床要半個小時,吃飯要一個小時,上學之后也不著急,一定要踩著上課的鈴聲進入教室,這樣讓他的做事效率變得很低,也不知自己在浪費時間。 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在孩子還小的時候,讓他明白時間的重要性,如果他做事積極沒有拖拉,一定要給予自己的肯定。當孩子做事拖拖拉拉、不急不慌的時候,家長及時的指正孩子的錯誤,讓他知道這樣是不對的,應該要怎么做。 大家覺得犯了這樣錯誤的孩子需不需要及時的改正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