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可以自全。 ——約翰·多恩 小雯和老公吵架了。
那天晚上,她正準備睡覺,發(fā)現(xiàn)老公的手機屏幕突然亮了,瞥見一條來自異性的消息:睡了嗎?
小雯瞬間困意全無,腦袋里冒出無數個念頭:“她是誰?這么晚找他干嘛?是不是和他有曖昧關系?”
想到這兒,她頓時氣不打一處來,不由分說就把身邊熟睡的老公搖醒,質問他是誰給他發(fā)了消息。
他迷迷糊糊地回了句,“明天還要早起呢,有什么事明早再說吧?!?/p>
她依舊不依不饒,一口咬定是女人給他發(fā)的消息,所以才不給她看。她一直在喋喋不休,完全沒給他開口解釋的機會。
最后兩個人都不再講話,各自賭氣。
小雯覺得委屈,偷偷跑到陽臺給爸爸打電話,哭著講述了整件事情經過。
爸爸耐心地聽,一個勁地安撫,等到小雯情緒漸漸平穩(wěn)后,心平氣和地對她說,“你知道為什么這么多年,我和你媽媽從沒有因為這種事吵過架嗎?” 小雯搖了搖頭。他接著說,“我和你媽雖然是夫妻,但很少干涉對方的隱私,像看對方手機這種事,我們從來不干,給對方都保留一定的私人空間。 不止是夫妻,朋友、親人之間也一樣,兩個人之間的距離如果太近,過分干涉對方,很容易影響彼此間的感情?!?/p>
小雯沉默了良久,爸爸接著說,“你有沒有想過,這件事或許只是個誤會?” 掛斷了電話,小雯回到臥室,主動跟老公搭話。 看到小雯平靜很多以后,他的態(tài)度也緩和了,拿出手機給小雯看了聊天界面。原來,那個女生是老公的同事,在說完開場白之后,緊接著就發(fā)了一份數據報表。昨天有一條數據出了錯,她急于找他核對,才在深夜發(fā)了消息給他。
誤會消除后,兩個人都為剛剛的事情道了歉,約定好以后不再會因為這樣的小事爭執(zhí)。 感情是一杯清水,需要冷熱適中。不冷不熱,喝下去的感覺是最舒服的。
人與人的交往也是如此。
其實,我們在生活中常常遇到這樣的困擾:
父母對孩子的關愛無微不至,卻常常招致孩子的反感; 熟識多年的好朋友,越想維系感情,越適得其反; 再親密無間的情侶,也常常做出傷害彼此的事情來。 《論語》中有這樣一句話,“朋友數,斯疏矣”。意思是,如果朋友之間太過親密、不留余地,最終反而會讓兩個人疏遠。 這很像禪宗推崇的一個境界——“花未全開,月未圓”。花一旦全開,馬上就要凋謝了;月一旦全圓,馬上就要缺損了。 再親近的人,都該保持一定的距離,把握好“分寸感”。
無論是親子關系,還是夫妻之間,一旦不給彼此保留個人空間、過分干涉彼此,越過了這個尺度,就會漸行漸遠,最終分道揚鑣。 你的身邊有沒有這樣一種人?
他們從不發(fā)脾氣,也從不拒絕別人的請求,善解人意,是大家眼中的“老好人”。
心夢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國慶的前幾天,她收到了同事的請求,想讓她在國慶期間替自己值班。
心夢明明不想去,卻開不了口拒絕。
晚飯的時候,她支支吾吾地跟男友說,“我們十一的旅行,可以推遲一天嗎?”
他直起身子,認真地問她,“怎么了?”
她猶豫了一下說,“小菲想讓我替她加一天班,她那天約了人出去玩。雖然我不想答應,但是總感覺拒絕她的話,我會很內疚……”
男朋友不耐煩地打斷了她,“你為什么要內疚?你也學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對吧?誰都不想在假期加班,這件事如果換做是你,你會推給別人,讓對方替你加班嗎?”
心夢委屈地搖了搖頭。
“她自己不愿意做,卻跟你提出這種要求,不就是故意在難為你嗎?既然如此,你為什么要因為拒絕對方而感到內疚?”
心夢瞬間茅塞頓開,立刻拿起手機給同事發(fā)了消息,堅定地拒絕了對方,和男友如期開始了旅行。 從那之后,每當別人向她提出過分的請求,她都會毫不猶豫地拒絕。
我們都該明白一個道理,永遠別對所有人都善良。
你的不拒絕和一味忍讓,只會讓別人覺得你的善良是理所應當,然后更加得寸進尺。
畢竟,那些為難你的人,都不是什么好人。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可以自全。 我們每天都要面對各種各樣的人,伴侶、親人、朋友、子女...無論處在哪一段關系中,就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困擾, 好在這些困擾,本質上都是相通的。 我們現(xiàn)在遇到的絕大多數問題,古人們早就一遍一遍地經歷過了,并把他們總結成了一整套的經驗和方法, 不論是夫妻朋友之間的相處之道——“朋友數,斯疏矣”,還是幫助”老好人“們卸下內心負擔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