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腳冰冷其實是一種病癥,冬天手腳冰涼很常見,但如果夏天你也仍手腳冰涼的話,那就要當心了,這主要是心血管系統(tǒng)障礙和體寒造成的。天氣一冷,就感覺全身發(fā)冷,手腳尤其冰涼得受不了,這種情況,就是中醫(yī)所說的“陽虛”,也就是一般所俗稱的“冷底”或是“寒底”。 為什么會手腳冰涼 手腳冰涼怎么“回暖” 無論是手腳冰涼,還是上肢、下肢怕冷,古老的中醫(yī)艾灸都能幫你解決這些難題。 1、手腳冰涼,大椎通陽 低頭時,摸到頸后最突起的高骨,在這塊高骨的下方就是大椎穴,中醫(yī)認為“大椎通陽”。 大椎穴: 大椎穴在后背正中線上,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有手腳冰涼癥狀的女性,不妨每次洗澡時先用熱水沖大椎穴10分鐘左右,直到穴位處皮膚泛紅——這就起到了類似溫灸的作用,整個頭頸后背乃至全身皆覺得熱時,再停歇,沐浴后注意保暖,好好睡上一覺;或者每日早、晚艾灸大椎穴20~30分鐘,致穴位處酸脹發(fā)熱即可。 2、上肢怕冷,按壓陽池 陽池穴: 陽池穴在腕背橫紋中,當指伸肌腱的尺側(cè)緣凹陷處。(此穴為雙穴,左右各一) 刺激這一穴位,可迅速暢通血液循環(huán),平衡荷爾蒙分泌,曖和身體,進而緩解發(fā)冷癥。 刺激陽池穴,最好是慢慢地進行,時間要長,力度要緩,最好是兩手齊用,先以一只手的中指按壓另一手的陽池穴,再換過來用另一只手的中指按壓這只手上的陽池穴。這種姿勢可以自然地使力量由中指傳到陽池穴內(nèi)。 3、下肢怕冷,按摩涌泉 涌泉穴: 涌泉穴在人體足底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此穴為雙穴,左右各一) 先用右手掌快速搓揉左腳心,然后用左手掌快速搓揉右腳心,搓到有熱感為止。每天早晚搓揉100下,接著搓揉各腳趾100余下。 注意:比起揉搓的方法,艾灸以上穴位,效果更好。建議1天1次,每次2~3個穴位,每穴30~40分鐘,輪流施灸,每十天可以休息2~3天繼續(xù)灸。 (具體多長時間還需根據(jù)自身身體需要進行自我調(diào)節(jié)) 調(diào)理藥膳 1枸杞老姜茶 紅糖性溫、味甘、入脾,具有益氣補血、健脾暖胃、活血化淤的作用。老姜(姜母),味道辛辣,可以補血活絡(luò)。 具體做法:準備一塊老姜、50克枸杞、50克紅糖、500克水,將老姜枸杞洗凈,所有材料放入鍋內(nèi),中火煮約15分鐘即可。 2當歸生姜羊肉湯 漢代張仲景《金匱要略》記載,當歸生姜羊肉湯有溫中補血,祛寒止痛功效,特別適合冬日早晚食用。 具體做法:當歸20克,生姜30克,沖洗干凈,用清水浸軟,切片。羊肉300克,洗凈切碎。當歸、生姜、羊肉放入砂鍋中,加清水旺火燒沸后去浮沫,加料酒,小火燉至羊肉熟爛,加以調(diào)味。 3姜糖膏 原料:懷姜、紅糖、紅棗各500g,土蜂蜜250g。 做法:選用上等的懷姜,是同類生姜中的佼佼者。清洗懷姜,并榨汁。切碎精選的紅棗,同時準備適量的紅糖和土蜂蜜。熬制12小時,即可。 4當歸紅棗補血湯 制作配方:當歸5克、枸杞10克、去核紅棗12顆、豬骨500克、蔥姜適量、食鹽少許。 制作方法:把枸杞、紅棗、當歸用清水洗干凈,放入燉鍋中,然后將豬骨放入煮滾的水中焯一次,再放入燉鍋中;接著往鍋內(nèi)加入適量的水,開大火煮,帶水煮滾后再調(diào)成中火。一般煮到豬骨肉軟爛后、調(diào)入適量蔥姜和少許食鹽即可食用。 功效:當歸紅棗補血湯這款補血藥膳具有補氣安神,活絡(luò)筋骨,生血養(yǎng)氣之功效,適宜氣虛力弱的貧血女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