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雷 火 灸 【穴位選擇】天突、膻中、肺俞、定喘及合谷。 【隨癥加減】如食滯明顯,可加中脘、脾俞、胃俞等穴。 【治療方法】患兒取坐姿,頭向后仰,點燃灸條,距離皮膚2~3cm,灸至皮膚紅熱為度,時間約為15~20分鐘。每天1次,9次為1個療程,視病情輕重和病程長短灸1~2個療程。 【功 效】止咳平喘,健脾益氣。 【臨床運用】臨床治療小兒慢性咳嗽68例。治愈54例,好轉(zhuǎn)13例,未愈1例,有效率98.5%。 驗案:患者,男,3歲。反復咳嗽咳痰1個月余,肺部聽診可聞及少量痰鳴音及干啰音。曾診斷為支氣管炎。予口服抗生素及止咳化痰中成藥治療1周,咳嗽有所減輕,仍痰多,又繼服抗生素,改服中藥湯劑治療1周,癥狀時輕時重,遂停用抗生素,繼服湯劑治療,并背部貼“止咳貼”治療1周,癥狀無明顯改善。考慮患兒為慢性咳嗽,遂停用湯藥及“止咳貼”治療,改用雷火灸治療。點雷火灸條,距離皮膚2~3cm,分別灸雙側(cè)肺俞、定喘、合谷;患兒咳嗽痰多,灸天突、膻中;疾病日久,食欲缺乏,加灸脾俞、胃俞。每穴灸至皮膚微紅發(fā)熱后,移至下一腧穴,每天1次,連續(xù)灸9天。治療1天后,患兒晚上咳嗽次數(shù)減少,治療3天咳嗽明顯減輕,咳痰及肺部痰鳴音較前減少,干啰音不明顯。繼治6天,咳嗽咳痰消失,肺部聽診無異常,食欲也較前好轉(zhuǎn)。 【經(jīng)驗心得】雷火灸又名“雷火神針”,首見于《本草綱目》,屬于中醫(yī)灸法的范疇。但它不同于傳統(tǒng)艾條之處是加入了一些溫經(jīng)散寒、清肺化痰、活血化瘀等中藥,不僅可以起到傳統(tǒng)溫經(jīng)散寒、通經(jīng)活絡(luò)的作用,還有明顯的止咳平喘、健脾益氣等作用。慢性咳嗽病程較長,經(jīng)久不愈,多耗傷正氣,致使肺氣虧虛,脾氣不足,痰濕內(nèi)生,阻于肺絡(luò),肺失宣肅,咳嗽不止。治療宜補肺健脾,宣肺化痰,降逆止咳。故灸肺俞、脾俞、胃俞補肺健脾,可謂肺脾同取,標本合治,定喘、天突為就近取穴,可降氣平喘;灸膻中加強順氣化痰止咳作用;手太陰與手陽明互為表里,合谷為陽明經(jīng)原穴,配以肺俞,加強宣肺功效。通過雷火灸治療,慢性咳嗽多獲良效?!秲?nèi)經(jīng)》指出:“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慢性咳嗽的發(fā)病涉及多個臟腑,雷火灸療法可根據(jù)咳嗽兼癥的不同,予以靈活選穴施術(shù)。臨床上配合藥物治療支氣管炎、肺炎等急性呼吸道感染,也取得了滿意療效?,F(xiàn)代醫(yī)學證實,灸法不僅可以促進炎性物質(zhì)的吸收,改善血流變情況,還可提高免疫力。 【方劑出處】崔霞,等.雷火灸治療小兒慢性咳嗽68例.四川中醫(yī),2007,25(11):119. 2.拔 罐 法 【穴位選擇】大椎、肺俞、風門。 【治療方法】成人用3號玻璃罐,兒童用1號玻璃罐。肺俞、風門兩穴,用閃罐法扣拔后留罐,成人15分鐘,兒童10分鐘;大椎穴直接拔罐,留罐時間成人15分鐘,兒童10分鐘。3天1次,治療3次。 【功 效】溫散寒邪,宣肺止咳。 【臨床運用】臨床治療外感后咳嗽46例。除3例小孩哭鬧玻璃罐脫落治療未果,43例患者中經(jīng)3次治療痊愈36例,好轉(zhuǎn)5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5.3%。 驗案:患者,女,48歲。2006年3月就診??人?個月。1個月前因感受風寒而惡寒發(fā)熱,頭痛,鼻塞流清涕,時有咳嗽,咳痰清稀。未曾治療,休息3天后頭痛、惡寒、發(fā)熱、鼻塞等癥消退,但咳嗽癥狀加重,口服消炎藥(具體不詳)及傷風止咳糖漿后好轉(zhuǎn),但未完全治愈,尤其在晨起或稍受涼時加重,喝熱飲后緩解。經(jīng)人介紹,來針灸科治療。癥見臉色微白,時有咳嗽少量清稀痰液,舌苔薄白,脈浮緊。診為外感風寒咳嗽癥。即以上述方法治療,一診后癥狀明顯好轉(zhuǎn),二診后癥狀消失。 【經(jīng)驗心得】《本草綱目拾遺》中論述:“罐得火氣合于肉,即牢不可脫……患者但覺有一股暖氣,從毛孔透入……肉上起紅暈,罐中有氣水出,風寒盡出,不必服藥?!卑喂薹ň哂胸搲?、溫熱和調(diào)節(jié)作用,通過負壓作用使毛細血管擴張,局部充血,促進人體的氣血流通,并且可以開泄腠理將汗毛孔開放,使體內(nèi)的病邪從皮毛被吸出體外,從而經(jīng)絡(luò)氣血得以疏通,達到治病的目的。通過溫熱作用可以溫通經(jīng)絡(luò),溫養(yǎng)陽氣,溫散寒邪,回陽救逆,以振奮機體自身的調(diào)節(jié)功能,使陽氣來復,寒邪得散。風寒外邪犯肺,肺失清肅,體內(nèi)正氣與之相搏,或經(jīng)藥物治療,外邪雖有所發(fā)散但未能散盡,故咳嗽不止。風門、肺俞為足太陽膀胱經(jīng)穴,風門因風邪出入門戶而得名,故可治感冒風邪所致的惡風、發(fā)熱、頭痛、咳嗽等癥,尤其善治一切風寒引起的咳嗽、哮喘等。肺俞為背俞穴,是肺氣在背部輸注之處,主治呼吸系統(tǒng)如咳嗽、哮喘的病癥。通過對風門、肺俞的負壓作用,使體內(nèi)余留寒邪隨之而出。大椎是手足三陽經(jīng)和督脈經(jīng)的交會穴,督脈統(tǒng)督諸陽,通過對大椎穴的溫熱作用,可以振奮機體陽氣,以祛除寒邪。故三穴合用,能起到顯著的治療效果。 【方劑出處】沈素絨.單用拔罐治療外感風寒后期咳嗽46例.上海針灸雜志,2008,27(2):28. 3.刺血加貼敷法 【穴位選擇】耳穴取耳尖、扁桃體。 【治療方法】耳穴取耳尖、扁桃體點刺放血,約放出血液3~10滴;配穴取少商、商陽、關(guān)沖,點刺放血,每穴3~10滴。左右交替,注意動作要輕盈、快速、穩(wěn)健。魚際絡(luò)脈青紫者,適當放血2~5滴。1天1次,5次為1個療程。 同時配合貼敷療法:取白芥子10g研細,加等量白面,用水調(diào)好制成餅,貼敷肺俞穴,每次30分鐘,1天1次,每次取一側(cè),交替貼敷,5次為1個療程。 【功 效】行氣活血,止咳平喘,理氣化痰。 【臨床運用】臨床治療小兒咳嗽145例。治愈116例,有效29例,無效0例,總有效率100%。 驗案:王某,男,3歲。家人代述:反復發(fā)熱4天,伴流涕、咽痛、咳嗽。家人給予口服抗病毒沖劑,并在個體診所肌內(nèi)注射柴胡注射液等,仍每日反復發(fā)熱,體溫均在38.5~40℃之間,遂來我院就診。來時體溫為39℃。針對病情,給予耳尖、扁桃體放血,白芥子餅貼敷肺俞穴。大約30分鐘后體溫開始下降,1h后體溫降至38℃,囑多飲水,后未再發(fā)熱。 【經(jīng)驗心得】小兒咳嗽為肺氣不足,肺臟嬌嫩,易外感風邪,使肺失宣肅,津液不布,凝液為痰,痰阻氣道所致。小兒為稚陽之體,感風之后極易化熱,故臨床上以實證、熱證常見,故選耳尖、扁桃體、商陽、少商、關(guān)沖等穴放血以驅(qū)風、宣肺、清熱涼血。白芥子性味辛溫,入肺經(jīng),功能溫肺豁痰,消腫止痛,主治咳嗽多痰;肺俞解表,止咳化痰。經(jīng)穴位放血及外敷治療,既有透入藥物的相應作用,也有局部熱療促進經(jīng)絡(luò)疏通、行氣活血、止咳平喘、理氣化痰的功效,且退熱快,不傷脾氣,易于病后正氣恢復,調(diào)節(jié)臟腑功能,達到內(nèi)病外治的目的。 【方劑出處】李齊.刺血加貼敷法治療小兒咳嗽145例.中醫(yī)外治雜志,2007,16(5):13. 4.咳嗽膏貼敷 【藥物組成】全瓜蔞15g,貝母50g,青黛15g,蜂蜜120g。 【治療方法】先將全瓜蔞、貝母、青黛一起研成細末,再將蜂蜜入鍋內(nèi)加熱,煉去浮沫,加入藥末,調(diào)和成膏。用時取藥膏分別敷貼于肺俞、天突和膻中穴上,蓋以紗布,膠布固定。24~48h更換1次,1周為1個療程。 【功 效】理氣化痰,降逆止咳。 【臨床運用】臨床治療小兒慢性咳嗽67例。痊愈45例,顯效21例,有效1例,總有效率為100%。 【經(jīng)驗心得】《素問·咳論篇》認為咳嗽是由于“皮毛先受邪氣”“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小兒“肺常不足”,最易受邪侵,導致肺宣肅失常、肺氣上逆而發(fā)為咳嗽,臨床觀察小兒慢性咳嗽大多屬于肺熱之證。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咳嗽作為一種神經(jīng)反射,與呼吸中樞、外周咳嗽感受器有關(guān)。慢性咳嗽的原因可能是咳嗽感受器受到機械、物理或化學刺激或者是敏感性增加的結(jié)果。采用咳嗽膏分別敷貼于肺俞、天突和膻中穴位治療,并且與常規(guī)辨證內(nèi)服湯藥進行比較,療效顯著。咳嗽膏中全瓜蔞和貝母能夠清熱化痰止咳,青黛能清熱解毒,蜂蜜有潤肺止咳和調(diào)和諸藥的作用;而且所取穴位肺俞(第3胸椎下,旁開1.5寸)有調(diào)肺氣、止咳嗽的功能,天突(在胸骨上切跡上緣正中上0.5寸)有理氣化痰、降逆平喘的功能,膻中(胸部前正中線上,平第4肋間,兩乳頭連線的中點)有寬胸理氣、止咳化痰的功能。藥物通過穴位直達病所,與穴位的治療作用相得益彰,能夠較快改善咳嗽的癥狀,未發(fā)現(xiàn)毒性反應和副作用,較口服湯藥小兒更容易接受。 【方劑出處】唐海波,等.穴位敷貼咳嗽膏治療小兒慢性咳嗽67例.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08,(6):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