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了【護苗 ? 成長】有獎征文活動
我不想“望女成鳳”,絕非不想讓女兒沒出息、有成就,而是處于一種對傳統(tǒng)養(yǎng)育的“叛逆”。放下為父者尊嚴的冷面孔,丟棄為長者緊握的大棍子,對孩子寬容些,再寬容些,不要苛求她必須這樣或那樣。孩子猶如一株鮮嫩的樹苗,理當“修剪”,但“修剪”過度或不當,就會扼殺她的天性。天性,是一個人創(chuàng)造力的真正源泉,它猶如自由,一旦被束縛或殘戕,就像失去海闊天空的翅膀,無異于好心制造孩子的終生“精神殘疾”。我的母親就堅信“棒子底下出孝子”,對我一直“望子成龍”,像待囚徒和牲口那樣地苛責,非打即罵,結果我非但沒有“成龍”,反而有許多連自己都難以忍受的性格缺陷。因此,我發(fā)誓不能讓女兒重蹈我的復轍。 女兒自小很乖,似乎天性中就沒那種令人擔憂的壞毛病,這給了我極大的安慰。除了偶爾的教育訓導,我自然極少責備她、罵她和打她,她也從不做令父母膛目結舌的事情。記得我小時天天挨打受罵,懼怕之余,腦子盡想著“反抗”“逃亡”“自殺”的荒誕念頭。果真有一次,我逃出去躲在鄰村姑姑家,嚇了母親一跳!有一次,我從幾米高的崖上跳下,血流滿地,差點喪命,也“教訓”了母親。 至今,我都認為那全是被逼的!最近從報刊上連續(xù)讀到有孩子因完不成作業(yè)怕回家受罰,逃到野外活活凍死;有孩子因沒考好分數,被父母打死或干脆自殺身亡,我就感到不寒而栗!孩子畢竟還是孩子,正在成長成熟和成才階段,一切都未定型,理當多些寬容,用慈心善意誘導,激發(fā)其自覺性,又何必“相煎太急”?歸根結底,生命是最可寶貴的。 我的女兒性格比較軟弱,屬典型的“林黛玉型”,因此,我在學習上對她從不苛求,比如必須考多少分,必須學這學那,參加什么什么“輔導”。在她讀4年級時,我送她學國畫,學了兩個假期,她成績倒不錯,深受教師贊賞,但只要一開學離開輔導班,她似乎就忘了畫畫,對我有意識的提醒督促也無動于衷。很顯然,她有這方面的悟性,卻少這方面的熱情,我又何必“勉為其難”呢?我總頑固的認為,如今都市父母一天到晚一年到頭將孩子當成賭桌上可押的“寶”,又是學鋼琴又是學書法又是學舞蹈又是學外語,實在是一種現代的愚昧行為。 人的許多才智和創(chuàng)造力,并非刻意的培養(yǎng)和強化訓練所具備,像那樣讓孩子剛放下沉重得早就不堪重負的書包,回到家未及喘口氣,又背上沉重的琴或畫具,匆匆趕赴“輔導班”,累不累呀?孩子累,父母也累,累的又豈止是孩子稚嫩的身體?!由于我小時飽嘗這樣的苦難,因此,當妻子眼饞別人領子女去四處掏錢找各種各樣的“成才”渠道時,我卻說,是金子,總會發(fā)光的!是果木,總有開花的季節(jié)。 女兒自覺地喜歡電腦,她操練得比我們還熟,學校也開了計算機課,每次“上機”回來興奮地又說又笑。于是,我趁機鼓勵她一有空閑就去朋友開的電腦,跟“叔叔阿姨多學習”,這正合女兒心意,于是說聲“謝謝爸爸”,大赦似地蹦蹦跳跳下樓去了。對孩子來說,學習是一種樂趣,成長是一種輕松,親情是一種溫暖;對父母來說,關愛是一種責任,教育是一種藝術,引導是一種生活。 在這個崇尚自由的時代,我們應該更換的,豈止是家庭之外的陳舊觀念;在家門里,首先應該放下“父道尊嚴”,與孩子交心,成為真正的朋友,讓孩子生活在陽光般溫潤和田野樣寬舒的日子里,自在茁壯地成長,這也是一種革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