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胄,字玄胤,相州安陽人,今河南省安陽市人。戴胄忠貞有識見,通曉律法條令,尤其精通文簿。 隋煬帝大業(yè)末年,擔(dān)任門下錄事,當(dāng)時名臣蘇威、黃門侍郎裴矩都很看重戴胄,認(rèn)為他是個難得的人才。 隋煬帝被殺以后,在洛陽的王世充立隋煬帝之孫、越王楊侗為帝,戴胄被任命為給事郎。后來,王世充開始計劃稱帝,戴胄極力勸誡,說楊侗待其不薄,希望王世充能行伊、周之事,即像伊尹輔佐成湯之孫商王太甲、周公輔佐武王之子周成王一樣,努力王事,振興隋朝,安撫黎民。 但是,王世充早已打定主意,不做什么忠臣賢佐,而是要行廢立之事。于是,只是表面贊同,并厚賞戴胄,把他打發(fā)走了。沒過多久,王世充步步緊逼,脅迫楊侗賜其九錫。眾所周知,“加九錫”,是前朝很多篡位之人的必要步驟,基本是最后一步,下一個動作就是篡位稱帝了。戴胄不顧個人安危,抗言直諫,希望王世充收回成命。此時的王世充,一心過把皇帝癮,根本聽不進(jìn)去。只是,因為要稱帝,多少要收些人望,并沒有為難戴胄。死罪可免,活罪難逃。很快,戴胄被調(diào)離洛陽,出任鄭州長史,讓他和侄子戴行本鎮(zhèn)守虎牢關(guān)。 后來,秦王李世民攻克虎牢關(guān),將其收于麾下,引為秦府士曹參軍。等李世民即位,戴胄出任兵部郎中,并被封為“武昌縣男”。 不久,遷任大理少卿。有一次,吏部尚書長孫無忌被召入宮。不知何故,長孫無忌沒有解下佩刀,直入東上閣。隨即,被尚書右仆射封德彝彈劾。封德彝的處理意見是,監(jiān)門校尉疏于檢查,應(yīng)該處以死罪;長孫無忌佩戴兵器見駕, 應(yīng)該罰銅20斤。唐太宗點頭,表示同意。 戴胄對此表示反對,大意是:守門校尉值班開小差與長孫無忌私帶佩刀,同樣是犯錯。如果懲罰,那應(yīng)該是同罪。如果依法處置,長孫無忌未免被罰太輕,而守門人則明顯是受罰太重,有失公允。很明顯,戴胄的意思是,封德彝是因為長孫無忌是功臣,而且是皇帝您的大舅子,才那么處理??墒?,皇帝你可不能偏袒自己的大舅子。 唐太宗被搞得無言以對,可無論多么不高興,怎么也得表個態(tài):“法律,不是朕一人一家的法律,乃是天下人之法律。怎么能因為無忌是勛臣國戚,置國法于不顧?”其實,唐太宗心里的真實想法,很難得知。于是,明令重議。封德彝不愧是老江湖,很能為領(lǐng)導(dǎo)“把脈”,還是堅持維持原判。唐太宗覺得可以。由此可見,唐太宗是想要輕判,對戴胄的反對意見,估計罵了不少遍。 戴胄可不管你封德彝的老資歷,也不管長孫無忌的特殊身份,很不給李世民面子,還是堅持改判。戴胄最后感覺無望,就退一步說:“校尉是因為長孫大人才觸法,這不是他的過錯,應(yīng)該從輕發(fā)落。微臣以為,以此定死罪,未免有失公允若論。”唐太宗也就坡下驢,免了校尉的死罪,還當(dāng)面夸獎了戴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