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屬于中醫(yī)“風眩”范疇。中醫(yī)通過清痰瘀、血瘀、軟化血管,不必加大心臟的泵力就能恢復心血管的正常供血功能。 常見的證候類型及其治療方法如下。 心肝受擾證 主癥:心煩急躁,坐臥不安,心悸失眠,多夢易醒,頭痛頭脹,眩暈,脈弦滑。(血壓值波動與情緒有密切關系) 治療:寧肝安神為主,輔以養(yǎng)肝補心。 方藥:酸棗仁湯合百合地黃湯加減 黃連 心肝火旺證 主癥:眩暈耳鳴, 頭痛頭脹(伴有發(fā)熱、太陽穴處有 血管跳動感),煩躁易怒,心急不安,失眠多夢,面紅目赤,口苦口干,小變黃赤,大便干燥,舌質色紅,苔黃或黃膩,脈弦數或浮弦數有力。 治療:清心火、瀉肝熱為主,輔以涼血、柔肝及潛鎮(zhèn)。 方藥:丹梔逍遙散加減、龍膽瀉肝湯加減,或黃連解毒湯加減。 柴胡疏肝散 肝氣郁結證 主癥:眩暈頭痛,精神抑郁,夢多易驚,胸悶乏力,脅肋脹痛,脘腹脹滿,納食減少,舌質色黯或由瘀斑,脈象沉弦或弦澀。 治療:疏肝理氣為主,輔以活血通脈。 方藥:柴胡疏肝散合香蘇散加減。 芍藥甘草湯 肝氣上逆證 主癥:眩暈欲仆,頭痛頭脹,煩躁易怒,心急不安,耳鳴如潮,惡心胃脹,脈見浮弦滑或浮弦而大。 治療:平肝降逆為主,輔以柔肝潛陽。 方藥:芍藥甘草湯合五磨飲子、磁朱丸加減。 天麻鉤藤飲 肝陽上亢證 主癥:眩暈耳鳴,頭脹頭痛,腰酸膝軟,面紅目赤,五心煩熱,盜汗,午后潮熱,舌質紅,苔黃或少苔,脈細弦數或浮大弦數而沉取無力。 治療:滋陰清熱與潛陽熄風相配合。 方藥:天麻鉤藤飲、三甲復脈湯或鎮(zhèn)肝熄風湯加減。 鎮(zhèn)肝熄風湯 肝風上擾證 主癥:眩暈欲仆,頭重足輕,走路不穩(wěn),或伴有頭痛,頸部不舒,手足或唇、面部有蟻性感,頭面部肌肉抽搐或跳動,舌顫,舌麻,舌質色紅,苔黃或少苔,脈細弦數或浮弦大數。 治療:實風以平肝涼血,潛陽熄風為主。虛風以育陰柔肝,潛陽熄風為主。同時加入一些請營涼血,疏通經絡藥,以加強降壓效果,而且有預防、減輕和治療中風的作用。 方藥:實風宜用羚角鉤藤湯加減。虛風宜用大定風珠湯加減。虛實辨不清者,可用鎮(zhèn)肝熄風湯加減。 知柏地黃丸 心腎不交證 主癥:眩暈耳鳴,伴有明顯的心悸、失眠、腰酸、夢遺、健忘等癥,同時兼有不同程度的五心煩熱、盜汗,舌質色紅,脈細數。 治療:滋陰清熱與養(yǎng)心安神相配合,并可加入涼血調血藥,以加強降壓效果。 方藥:心陰虛為主者用天王補心丹加減;腎陰虛為主者用知柏地黃丸加減。 二仙湯 腎氣虛衰證 主癥:眩暈健忘,疲乏無力,精神不振,腰膝酸軟,嗜睡,尿多,頭發(fā)稀疏,牙齒浮動,舌質色淡,買沉弱。 治療:補陰益陽,偏陰虛者補陰為主,輔以清熱潛陽;偏陽虛者溫陽為主,輔以益氣利水。 方藥:杞菊地黃丸、附桂地黃丸、地黃飲子或二仙湯加減。 補中益氣湯 氣血兩虛證 主癥:眩暈,心悸,少眠,氣短懶言,疲乏無力,飲食減少,面色萎黃無神,發(fā)色不澤,唇甲無華,舌質色淡,脈細數。 治療:補益心脾,氣血雙補。 方藥:偏重血虛用天王補心丹加減;偏重氣虛者用補中益氣湯加減。 痰瘀阻脈證 主癥:眩暈頭痛,四肢顏面發(fā)脹或浮腫、麻木,四肢口唇末端紫黯,納差疲乏,舌胖大有齒印,苔厚或膩,或舌質色黯有瘀斑、瘀點、舌下靜脈粗大青紫,脈濡、滑或澀、沉弦。 治療:祛瘀化痰,輔以行氣通絡。 方藥:痰飲偏重者用指迷茯苓丸加減;瘀血偏重者用降血湯加減 中醫(yī)其他療法
中醫(yī)的治療方式,關鍵在于找準病因,對癥下藥,使人體陰陽平衡,百病自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