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劑型 (一)湯劑 指用水煎煮藥物,取用湯汁。湯劑是經(jīng)方常用劑型,也是用之最多的劑型。湯劑主要用作內(nèi)服,外用藥用之較少。湯劑經(jīng)過用水煮熬,可將各種藥物有效成分從藥材中煎熬溢入湯汁中,藥之性味渾然一體,去滓服湯,藥力較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故有“湯者蕩之”之說。另外,湯劑便于臨床醫(yī)生隨證化裁,加減用藥,更能凸顯中醫(yī)辨證施治精神。 (二)散劑 指將藥物制作成粉末狀的混合劑。散劑保留了藥材的原有作用及有效成分,尤其能保留有些藥物的辛香發(fā)散之性味而長于湯劑,故有“散者散之”的優(yōu)勢,以及簡、便、廉的特點。經(jīng)方散劑以內(nèi)服為主,亦可外用。 (三)丸劑 多采用黏合劑制作而成。一般用蜂蜜制丸者居多,其次有用米粉、棗膏等制丸者,亦有不用黏合劑,直接借用藥物自身的黏合性制作。丸劑劑型固定,其規(guī)格大小有別,如雞子黃大、梧桐子大、彈丸大、小豆大、兔屎大等。丸劑基本為內(nèi)服劑,其應用次于湯劑。丸劑作用緩和而持久,故有“丸者緩之”之說,多用于治療慢性疾病。丸劑便于攜帶,便于服用。經(jīng)方丸、散劑是將藥物有效成分及藥滓一同服下,故藥力一般不及湯劑。 (四)酒劑 指以酒為溶劑煎煮藥物。酒劑與單純湯劑比較,其功效有所增加,即增添了酒行氣血,強藥勢的療效。如紅藍花酒方、栝樓薤白白酒湯、栝樓薤白半夏湯,皆用酒同煎。經(jīng)方酒劑是內(nèi)服劑,后世有外用劑。 (五)膏劑 指用豬膏為溶劑煎煮藥物。即取豬膏富含油脂,以滋潤胃腸,用于治療胃腸津虧瘀燥之疾。如豬膏發(fā)煎治療黃疸久病、陰吹。 (六)熏劑 指將藥物點燃或用藥物煎煮的熱氣以熏治患處。一般用易燃的藥物點燃后,放置一定距離,用煙氣上熏于患處,屬外治劑型。具有代表性的方藥僅有雄黃熏方,用于治療狐惑病肛門蝕爛。另外,治療狐惑前陰蝕爛用苦參湯煎煮去滓,趁熱熏洗,亦包含熏治的精神。 (七)洗劑 指用藥物煎煮的湯汁外洗全身或患處。外洗法一般用于治臟腑或體表局部的疾病。如用百合洗方洗滌全身以治百合?。豢鄥⒌\石湯、狼牙湯均為洗劑,以洗滌局部,治療體表、肢體、竅道較局限的病變。 (八)坐藥 指將藥物粉末制成栓劑,放入人體竅道的一種外用劑型。此劑型針對性強,作用直接,療效較好。如治療婦人帶下的礬石丸、蛇床子散皆為陰道栓劑,蜜煎導方為肛門栓劑。另外,土瓜根方及豬膽汁方是從肛門給藥的灌腸劑。 (九)外敷劑指將藥物粉末或粉末制成的膏狀,敷于患處。外敷藥治病局限,但療效明顯,作用直觀。如治療金瘡的王不留行散亦可用作外敷劑;服大青龍湯后,汗多者用溫粉粉之;頭風摩散外用治頭風?!案嗄Α币鄬偻夥髣┑囊环N。 二、藥物炮制取材 (一)修制 1.?咀、切、剉 即將藥物咬碎,或切碎,或?qū)⑺幬镎蹟?。如桂枝湯方后云“右五味?咀三味”;生姜要求用刀切;一物瓜蒂散方將瓜蒂“剉”后水煮;烏頭桂枝湯方中桂枝湯五味藥均須“剉”后水煎。剉,即折斷;另外,剉,同銼,即銼磨成粗末。 2.碎、杵 即將較大的藥物碎成小塊,或杵成粉末。如麻杏石甘湯方中石膏應“碎,綿裹”;赤小豆當歸散方應“杵為散”。 3.擘、破即將果實、子實類藥物用手擘開,或用刀具切開,此方法便于煎煮及有效成分的獲取。如桂枝附子湯將“附子三枚,炮去皮,破八片……大棗十二枚,擘”。 4.去皮、去尖 即將木本莖枝類藥物去掉外層木栓層,或子實類去除皮尖,可提高藥物純度。如桂枝、厚樸去皮;桃仁、杏仁去皮尖。 5.去心 即將含有心質(zhì)的藥物去心,以提高療效。如溫經(jīng)湯方中的牡丹皮與麥冬去心。當今臨床用牡丹皮去心,可提高療效,但麥冬多不去心。 6.去毛 即將藥材的茸毛去除,具有凈化藥材的作用。如鱉甲煎丸方中的石韋去毛。 7.去節(jié) 即將藥材的節(jié)結(jié)去除,獲取藥物的最佳功效。經(jīng)方去節(jié)的藥物,一般是指麻黃去節(jié),如麻黃湯。古人云: “麻黃去根節(jié),大能發(fā)汗;根節(jié)能斂汗?!?/p> 8.去蘆 去掉根莖藥材的蘆節(jié),具有凈化藥材的作用。如防己黃芪湯方中的黃芪去蘆。 9.去汗 即將藥物晾曬干燥,去除水分。如烏梅丸方中用“川椒四兩,去汗”。 10.去足、去翅足 指蟲類藥物的修制方法。如?蟲去足;虻蟲去翅足。去翅足是否可提高療效,尚待研究,當今臨床應用多不去翅足。 (二)火制法 1.炮 指將藥物放鐵鍋內(nèi),用高溫猛火加熱以炮破為度,或用火灰、熱土等加熱炮制。如桂枝附子湯將“附子炮去皮,破八片”;烏頭赤石脂丸方中“烏頭一分,炮”。附子、烏頭經(jīng)炮制后,可以降低毒性,實驗研究炮制可破壞附子、烏頭所含烏頭堿成分,并能提高止痛療效。 2.炙 指將藥物置入鐵鍋內(nèi),并加入液體輔料,用火烤炙的一種方法,以改變藥物性味,或增效、去毒,或便于加工。如桂枝湯方中:甘草二兩,炙;皂莢丸方:皂莢八兩刮去皮,用酥炙。炙,有用蜜炙、酥炙、醋炙等。另外,“炙”尚有烘烤之意,如升麻鱉甲湯方中“鱉甲手指大一片,炙”;九痛丸中的“生狼牙一兩,炙香”;《金匱要略》附方《肘后》獺肝散,方中用“獺肝一具,炙干末之”。 3.燒 指直接用火烤燒的加工方法,以減少藥物對胃腸的刺激,或提高療效。如蜀漆散方中的蜀漆燒去腥,云母燒二日夜;滑石白魚散方中的“亂發(fā)二分,燒”;硝石礬石散方中的“礬石,燒”;王不留行散方中將“王不留行、蒴藋細葉、桑根皮三味,燒灰存性,勿令灰過”;枳實芍藥散方中的“枳實燒令黑,勿太過”。 4.熬 指將藥物置鐵鍋內(nèi)干炒的加工方法,以改變藥材性味,或減毒。熬,《說文解字》謂: “干炒?!比鐬躅^煎方用烏頭大者五枚,熬;葶藶大棗瀉肺湯方中葶藶熬令色黃;蜘蛛散方中蜘蛛熬焦;三物小白散方中巴豆去皮心,熬黑,研如脂;豬膚湯方用白粉五合,熬香。熬法是根據(jù)用藥要求,將藥物或炒黃,或炒焦,或炒黑,或熬香,故應嚴格把握操作加工方法。 5.炒 同熬。亦指將藥物置鐵鍋內(nèi)用文火炒熱的加工方法,以改變藥材性味,或去除水分。如升麻鱉甲湯方將“蜀椒,炒去汗”。去汗,即經(jīng)炒熱去除水分、油分。 6.煨 指將藥材包裹于濕面粉,或濕泥,或濕紙中,用微火逐漸加溫,或置熱火灰中加溫的方法,以便有效成分的充分利用。如訶黎勒散方將訶黎勒十枚,“煨”后入藥。 (三)水制法 1.洗 可凈化藥材,去除雜質(zhì)。如百合地黃湯“以水洗百合,漬一宿,當白沫出,去其水”;半夏瀉心湯方中用“半夏半升,洗”。 2.浸、漬 可提高藥物有效成分。如赤小豆當歸散方中“赤豆一升,浸,令芽出,曝干”;烏梅丸方“以苦酒漬烏梅一宿,去核”。 3.煮 此與浸、漬法作用基本相同。瓜蒂散方中“赤小豆,煮”,即將其煮后再與瓜蒂合一起,杵為散劑。 4.酒洗 可改善藥物性味功效。如大承氣湯方中“大黃四兩酒洗”,抵當湯“大黃三兩酒浸”等。經(jīng)酒浸洗的大黃具有活血逐瘀的作用。 三、煎藥用水與煎煮方法 (一)煮藥用水 1.清水 亦稱流水,即一般飲用水。清水性情平和,經(jīng)方大部分用此水煮藥。如桂枝湯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澤漆湯中的澤漆用東流水五斗,煮取一斗五升,再入其他藥煎煮。 2.泉水 即山泉之水。泉水富含礦物質(zhì),有益于人體,其性偏涼,能下熱氣,利小便。如百合地黃湯、百合知母湯、滑石代赭湯、百合雞子湯要求用泉水煎藥,可清心肺虛熱。 3.潦水 即天降之雨水。潦水剛自天而降,不含地下雜質(zhì),味薄而純,可助藥力。如麻黃連軺赤小豆湯,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黃再沸,去上沫,內(nèi)諸藥,煮取三升。 4.井花水 即清晨最先汲取的井泉之水。井花水質(zhì)潔凈輕浮,性味甘平無毒。如風引湯即用井花水三升,煮三沸,溫服一升。 5.甘瀾水 甘瀾水性行而不滯,有助陽利飲之作用。甘瀾水制作方法:取水二斗,置大盤內(nèi),以杓揚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顆相逐,取用之。如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以甘瀾水一斗,先煮茯苓,水煮減二升,納入諸藥,再煮取三升。 6.漿水 又名清漿水、醋漿水,具有調(diào)中開胃、清熱除煩的作用?!侗静菝审堋吩疲骸按端谖词欤独渌?,浸五六日,味酸,生白花,色類漿,故名?!比鐚⒊嘈《巩敋w散杵為散,漿水服方寸匕;枳實梔子豉湯,以清漿水七升,空煮取四升,納入枳實、梔子,煮取二升,下豉,更煮五六沸;白術(shù)散方后指出:若嘔,以醋漿水服之。 7.麻沸湯 沸湯,即沸開水。多用于藥物不需久煎,取氣不取味。如大黃黃連瀉心湯,以麻沸湯二升,漬之須臾,絞去滓,分溫再服;附子瀉心湯以麻沸湯二升,漬之須臾,絞去滓,納入附子汁,分兩次溫服;理中湯方以麻沸湯數(shù)合,和一丸,研碎,溫服之。 8.酒 指清酒或白酒。如膠艾湯用清酒,栝樓薤白白酒湯用白酒。用酒直接煮藥,可增強行氣血的作用,如紅藍花酒方,以酒一大升,煎減半,頓服一半;栝樓薤白白酒湯,方中用白酒七升,三味同煮;栝樓薤白半夏湯,方中用白酒一斗,四味同煮。另外,有酒、水并用煎煮的方藥,如炙甘草湯、膠艾湯等。 9.苦酒 即米醋。用苦酒直接煎藥,可增強清泄郁熱。如苦酒湯方,將半夏放入苦酒中,以雞子殼置刀環(huán)中,安于火上,煮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芪芍桂酒湯方以苦酒一升,水七升,相合一起,煮取三升,溫服一升。 10.蜜 即蜂蜜,亦稱白蜜。用蜜煎藥可緩解藥物峻猛之性及毒性。如烏頭湯方中先將川烏五枚,?咀,以蜜二升,煎取一升,即出烏頭,再將烏頭與麻黃、芍藥、黃芪、甘草,用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然后將藥汁放入蜜煎中,更煎之,取七合;烏頭桂枝湯方先將烏頭一味,用蜜二斤,煎減半,去滓,再取桂枝湯煎液五合溶解混合。 11.膏 指將藥物加入豬膏中煎煮。見膏劑。 (二)煎煮方法 1.麻沸湯 屬浸、漬法,不需煎煮。見前麻沸湯。 2.先煮 即將方中有些藥物先行煎煮,可提高療效,或消除副作用。如方中用麻黃者,一般要先煮麻黃去上沫,有人認為麻黃之“上沫”服后,可致心煩,故去之;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方后云: “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減二升,內(nèi)入諸藥,煮取三升?!笔衿帷侗静菥V目》謂:“生用則上行必吐?!毖芯空J為,蜀漆含常山堿,對胃腸黏膜有刺激,先煮可使常山堿破壞,有減毒作用。 3.后煮 即將方中有些藥材待其他藥物煎煮一定時間后,再放入煎煮較短時間,以防止有效成分被破壞。如梔子豉湯、梔子甘草湯后下香豉,是取其辛宣透解功用;桂枝人參湯后下桂枝,是取其解表功用;大承氣湯后下大黃,是取其瀉下功用。 4.微煮 即煎煮時間較短。如甘姜苓術(shù)湯,以水五升,煮取三升;茯苓四逆湯,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即經(jīng)過短時煎煮,以保留較多湯汁。微煮可防止辛溫發(fā)散藥有效成分揮發(fā)。 5.久煮 即煎煮時間較長。如小半夏湯,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桂枝新加湯,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炙甘草湯,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即經(jīng)過較長時間煎煮,使藥汁濃縮保留少部分湯汁。久煮也可使有些藥物有效成分盡入湯中,或使多種藥物性味融合。 6.米熟湯成 即煎煮的藥物以米熟湯成為度。如白虎加人參湯、附子粳米湯等方提出“煮米熟湯成”。此方法除煎煮的時間標志外,主要是為了取粳米調(diào)養(yǎng)脾胃的作用。另有“發(fā)消藥成”,如豬膏發(fā)煎方后云“豬膏半斤,亂發(fā)如雞子大三枚。上二味,和膏中煎之,發(fā)消藥成”。發(fā)消后,即對咽喉、食道、胃腸無刺激。 7.去滓再煎 指藥物經(jīng)煎煮去滓后,再將藥汁重新煎煮。此方法可以使藥物性味更加合和、醇厚,多用于調(diào)和或和解之劑,如小柴胡湯、大柴胡湯、半夏瀉心湯等。 8.烊化 即先將其他藥物煎煮去滓,取湯汁后再入易溶藥物加溫烊消。如調(diào)胃承氣湯方先用水煮大黃、炙甘草后,去滓,再入芒硝,用火微煮令水沸即可;小建中湯方用水煮桂枝、芍藥、甘草等六味藥后,去其滓,再入膠飴,用火微煮消解;炙甘草湯方用清酒與水先煮八味藥后,去其滓,再入阿膠烊化消盡。 9.兌沖 即將易溶于水的藥物加入已煮成的藥汁中服用。如白通加豬膽汁湯用水煮去滓后,再入膽汁、人尿,令和相得;百合雞子湯用泉水煮藥去滓后,再入雞子黃,攪勻;桃花湯中的赤石脂一半入煎劑,一半研末沖服。另外,一般散劑多用作兌沖,如五苓散、四逆散“以白飲和服方寸匕”。 10.酒煎 指用酒煮藥,見酒劑。另外,也可用酒煎丸藥,以提高丸藥的功效。如下瘀血湯方后云“上三味,末之,煉蜜和為四丸,以酒一升,煎一丸,取八合,頓服之”。 11.蜜煎 指用蜂蜜煎藥,見煮藥用水中的蜜。 四、給藥方法 (一)內(nèi)服藥 1.分次 (1)頓服 指1日服1次藥,或?qū)?劑藥湯1次服下,此方法藥力集中,取效快捷。如十棗湯“平旦溫服之,不下者,明日更加半錢”;半夏干姜散“頓服之”。 (2)再服 指1日服2次,或?qū)⒅瞥傻乃幬镌诙虝r間分2次服下。如腎氣丸“日再服”;栝樓薤白白酒湯“分溫再服”,其服藥間隔時間未明確限制。另外,有些藥物首次與第2次服量不等,如茯苓四逆湯、小承氣湯等。一般是先服小量,后增量服之。 (3)一日三服 指1日將1劑藥湯分3次服下,此屬常規(guī)服藥法。如小柴胡湯、小建中湯等要求“日三服”。另外,有些方藥服藥時間有要求,如桂枝湯雖分3次服藥,但須“半日許令三服盡”。有些方藥雖分3次服藥,但每次量不一定均等,如桃核承氣湯煮取二升半,分三服,首次要求空腹服五合。 (4)一日四服 指1日將1劑藥分4次服下,可保持藥物治療作用的連續(xù)性。如生姜半夏湯“分四服,日(晝)三夜一服”;麥門冬湯“晝?nèi)挂环?。另外,有?~6次服藥者,如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溫分五服”;豬膚湯“溫分六服”。 (5)得下止服 指服峻猛之藥見效即停服,以防損傷胃氣。如大承氣湯“得下余勿服”;烏頭煎服之“不差,明日更服,不可一日再服”。 2.服法 (1)溫服 即常用的服藥方法,可避免過寒或過熱對胃腸的刺激。如小建中湯、附子粳米湯等均要求“溫服”。 (2)冷服 根據(jù)病情有些藥物需放置稍冷服下。如生姜半夏湯要求“小冷,分四服”。因其證為寒飲搏結(jié),服熱藥恐發(fā)生寒熱格拒?!端貑枴の宄U笳摗吩唬骸爸魏詿幔瑳龆兄??!?/p> (3)酒服 指用酒服藥,以助藥勢。如腎氣丸用“酒下十五丸”;薯蕷丸“空腹酒服一丸”;赤丸“先食酒飲下三丸”。 (4)含咽 指服藥后含口中而緩咽之,多用于治療咽喉疾病。如苦酒湯“少少含咽之”;半夏湯“少少咽之”。含咽法能使藥液在咽喉停留一定時間,發(fā)揮對局部的治療作用。 (5)食前服 指空腹服藥,此法有利于藥入腹中以逐邪。如桃核承氣湯方“先食溫服五合,日三服”;烏梅丸“先食飲服十丸,日三服”;茵陳五苓散方“先食飲方寸匕,日三服”。先食,即指進食前服藥。 (6)平旦服 指早晨未進食前空腹服藥。如十棗湯方“平旦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錢”。十棗湯攻逐之力峻猛,空腹服藥吸收快、逐邪快、取效快。若攻下力度不夠,待明日再加量服之。 (7)臨發(fā)服 指疾病將要發(fā)作時服藥。如治療瘧疾的蜀漆散“臨發(fā)時服一錢匕”,此方法可助正祛邪。 (8)少量試服 有些方藥可先給少量試服,不效再決定增量。如桂枝茯苓丸“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加至三丸”;赤丸方“不知,稍增之,以知為度”;烏頭桂枝湯“初服二合,不知,即服三合,又不知,復加至五合,其知者,如醉狀,得吐者,為中病”。此方法可觀察藥物的治療效果,并能防止藥物的副作用。 (9)服量分大小 指根據(jù)身體強弱及對藥物的敏感度決定服量。如小青龍加石膏湯“強人服一升,羸者減之,日三服,小兒服四合”;烏頭煎“強人服七合,弱人服五合”。此說明用藥應因人而異。 (二)外用藥 1.竅道給藥 (1)鼻竅 用于治療頭部、心肺等疾病。《金匱要略· 痙濕喝病脈證》云:“病在頭中寒濕,故鼻塞,內(nèi)藥鼻中則愈?!薄督饏T要略·雜療方》治療卒死,除鼻竅給藥外,尚有舌下給藥、耳竅給藥,如桂屑著舌下、搗薤汁灌耳中等方法。 (2)陰道 用于治療陰道與子臟等疾病。 ①礬石丸、蛇床子散為陰道栓劑。如“蛇床子散方,溫陰中坐藥”,即將蛇床子粉末,“以白粉少許,和令相得,如棗大,綿裹內(nèi)之”;礬石丸是將藥物粉末,“煉蜜和丸棗核大,內(nèi)臟中(陰道)”。 ②狼牙湯為陰道洗滌劑。 (3)肛門 用于治療肛門與腸道等疾病。 ①蜜煎導方為肛門栓劑。 ②土瓜根方及豬膽汁方為灌腸劑。 ③雄黃熏方為熏肛劑。如云:“蝕于肛者,雄黃熏之。雄黃……筒瓦二枚合之燒,向肛熏之。” 2.體表給藥 良”;狼牙湯洗滌治療婦人陰瘡, “以水四升,煮取半升,以綿纏箸如繭,浸湯瀝陰中,日四遍”。 (2)膏摩 指用藥膏涂搽體表一定部位或穴位,并加以按摩的外治法。如《金匱要略·臟腑經(jīng)絡先后病脈證》曰: “四肢才覺重滯,即導引、吐納、針灸、膏摩?!备嗄Γ焊啵杆幐?;摩,指按摩。膏摩能使藥性氣味浸入皮膚腠理,以疏通經(jīng)絡,驅(qū)逐邪氣。 (3)摩散 指將藥末撒在體表患處,并加以按摩的外治法。如頭風摩散方后云“沐了,以方寸匕,已摩疾上,令藥力行”。 (4)粉敷 指用藥粉外敷患處的外治法。如大青龍湯方后云“汗多者,溫粉粉之”,溫粉粉之可以止汗,以免汗多傷陽。另外,王不留行散方后云“小瘡即粉之”,即對較小的外傷或瘡腫,可將王不留行散藥粉敷于患處,以消瘀止血。 (5)點藥烙之 指用藥物燙烙的一種外治法。如小兒疳蟲蝕齒方,將雄黃、葶藶粉末,取臘月豬脂熔化,再用槐枝以藥棉纏枝頭,點藥趁熱以燙烙蝕齒局部,以殺蟲。 (1)外洗 指用藥物洗滌全身或局部的治病方法。如用百合洗方治療百合病,以“百合一升,水一斗,漬之一宿,以洗身”;礬石湯治療腳氣沖心, “以漿水一斗五升,煎三五沸,浸腳 (三)服藥禁忌 有些方藥服后,飲食有禁忌,以利藥物充分發(fā)揮治療作用。如服桂枝湯“禁生冷、黏滑、肉麺、五辛、酒酪、臭惡等物”;侯氏黑散用“溫酒調(diào)服,禁食一切魚肉大蒜”;服烏梅丸禁服“生冷滑臭等食”。 (四)藥后調(diào)養(yǎng) 有些方藥服后,可采用飲粥等輔助調(diào)養(yǎng)法,以養(yǎng)胃氣或助藥力。如桂枝湯方后云“服已須臾,啜熱稀粥一升余,以助藥力”;十棗湯方后云“得快下后,米粥自養(yǎng)”;大建中湯方后云“如一炊頃,可飲粥二升,后更服,當一日食糜,溫覆之”。另外,冷粥亦可助藥力,如三物小白散方后云“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不利,進熱粥一杯;利過不止,進冷粥一杯”;侯氏黑散方后云“常宜冷食,六十日止,即藥積在腹中不下也。熱食即下矣,冷食自能助藥力”。 主要參考書目 [1]成無己.注解傷寒論.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62. [2]趙以德.金匱方論衍義.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1993. [3]吳崑.醫(yī)方考.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1998. [4]孫星衍.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63. [5]柯韻伯.傷寒來蘇集.上海:上海衛(wèi)生出版社,1956. [6]錢潢.傷寒溯源集.上海:上海衛(wèi)生出版社,1957. [7]吳謙.醫(yī)宗金鑒·訂正仲景全書.第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79. [8]汪昂.醫(yī)方集解.上海:上??茖W技術(shù)出版社,1959. [9]徐忠可.金匱要略論注.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3. [10]喻嘉言.醫(yī)門法律.上海:上??茖W技術(shù)出版社,1959. [11]尤在涇.金匱要略心典.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1992. [12]魏荔彤.金匱要略方論本義.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7. [13]李培生.傷寒論講義.上海:上??茖W技術(shù)出版社,1985. [14]李賽美.傷寒論講義.第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2. [15]董正華.傷寒論講義.西安:出版社,2009. [16]李克光.金匱要略講義.上海:上??茖W技術(shù)出版社,1985. [17]張琦.金匱要略講義.第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2. [18]劉藹韻.金匱要略譯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19]呂志杰.張仲景方劑學.第2版.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12. [20]張建榮.金匱證治精要.第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0.21]張建榮.金匱婦人三十六病.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 [22]許叔微.許叔微傷寒論著三種·傷寒九十論.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3. [23]俞震.古今醫(yī)案按.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1998. [24]謝映廬.謝映廬醫(yī)案.上海:上??茖W技術(shù)出版社,2010. [25]曹穎甫.經(jīng)方實驗錄.上海:上??茖W技術(shù)出版社,1979. [26]劉渡舟.新編傷寒論類方.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4. [27]陳明.劉渡舟臨證驗案精選.北京:學苑出版社,1996. [28]趙守真.治驗回憶錄.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 [29]冉雪峰.冉雪峰醫(yī)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 [30]中國中醫(yī)研究院.岳美中醫(yī)案集.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 [31]中國中醫(yī)研究院.蒲輔周醫(yī)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 [32]刑錫波.傷寒論臨床實驗錄.天津:天津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1984. [33]吳佩衡.吳佩衡醫(yī)案.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79. [34]吳禹鼎.經(jīng)方臨證錄.西安:陜西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1994. [35]張燦玾.張燦玾醫(yī)論醫(yī)案纂要.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 [36]嚴世蕓.張伯臾醫(yī)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2003. |
|
來自: 昵稱Qigkg3af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