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中 毒性藥物的煎煮 《傷寒論》是成書于兩千多年前的中醫(yī)學(xué)經(jīng)典著作,書中張仲景對于毒性藥物的運(yùn)用頗為廣泛: 全書用藥 84 種,其中16 味中藥為毒性藥物,毒性藥物占用藥總數(shù)的 19% 。 全書共載方劑 113 首,含毒性藥物的方劑60 首,占方劑總數(shù)的 53%。 在含有毒性藥物的方劑中,張仲景所應(yīng)用的特殊煎煮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 先煎: 先煎是指入湯劑的中藥需在未入其他藥時先行煎煮。先煎或為更好地煎出藥力,或?yàn)榫徍退幮?,或?yàn)榻档投拘浴9鹬?/span>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當(dāng)“先煎蜀漆,減二升”,就是為了減低蜀漆的毒性。現(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生蜀漆引起嘔吐的原因主要是其中所含的常山堿能夠刺激胃腸道的迷走及交感神經(jīng)末梢,引起反射性的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同時常山堿和異常山堿也存在較大的細(xì)胞毒性。先煎蜀漆可以破壞部分常山堿和異常山堿,抑制其對胃腸神經(jīng)的刺激和細(xì)胞毒性,從而減少毒副作用。 此外,在應(yīng)用附子的麻黃附子細(xì)辛湯、桂枝附子湯等方中均采用增加水量以相對延長煎煮時間來減低附子的毒性,亦有先煎之意。這是由于附子中所含有的主要毒性成分———烏頭堿毒性極強(qiáng),但在較長時間的浸泡和煎煮過程中容易被水解成毒性小得多的苯甲酰烏頭胺和烏頭胺,故而可以通過先煎來減低附子的毒性。 2. 后下: 后下是指某些中藥久煎宜失去功效,故在其他中藥快要煎好時才下入,稍煎即可?!秱摗分泻忻⑾醯? 個湯方中芒硝皆為后下,僅煮一兩沸即可。醫(yī)家認(rèn)為,芒硝不宜久煎是由于久煎瀉下力大,反滯上邪,如周巖在《本草思辨錄》中說“芒硝咸寒勝于苦辛,多煮則下宜速,下速則遺上邪,故仲圣必后納微煮而后揚(yáng)之?!?現(xiàn)代藥理研究則認(rèn)為,芒硝屬于無機(jī)鹽類,若與大黃、甘草等藥同煎,或會影響大黃、甘草等藥有效成分的析出,以致瀉下之力大減??傊徽撛蛉绾?,芒硝皆宜后下。 3. 久煎: 久煎是指煎煮湯劑的時間超過一般湯劑的時間。在《傷寒論》中煎藥時間主要從以煎煮時加水量和煮取量之間的差值來推算煎藥時間,現(xiàn)以煮去8 升水以上者為久煎。久煎又分為兩種不同的煎法: 1)一次性久煎。此類包含2 首含有毒性藥物的方劑,為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和大承氣湯。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因有先煎藥物蜀漆,大承氣湯因有后下藥物大黃和芒硝,故煎煮時間相對較長,且大承氣湯證候急而用藥峻,故當(dāng)久煎以使氣味醇厚,攻下力猛而得效。 2)二次煎煮( 即去滓再煎) 。包括小柴胡湯、大柴胡湯、半夏瀉心湯、生姜瀉心湯、甘草瀉心湯、旋覆代赭湯,共6 方。此6 方皆為“以水一斗( 或一斗二升) ,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二升”,且皆含半夏??即? 方所致病證皆為樞機(jī)不利或寒熱錯雜,且皆有胃氣上逆表現(xiàn),或嘔吐,或干嘔,或不欲食,或噫氣不除,故皆用半夏以治胃氣不得順降,且用藥皆寒熱并行,攻補(bǔ)兼施,故通過去滓再煎之法以調(diào)和諸藥性味,以減低對脾胃的刺激,兼濃縮藥量。 4. 煎后納末: 煎后納末是指在其他中藥煎好后,再將某些中藥的粉末放入藥汁中,一同服用。一般此種煎煮方法多用于藥性峻烈的藥物,入煎劑恐損傷正氣,故只以散劑形式服用。如甘遂、大戟、芫花諸藥,張仲景均采用煎后納末之法煎煮。張錫純云: “甘遂之性,原宜作丸散,若入湯劑,下咽即吐出,是以大陷胸湯方必將藥煎成,而后納甘遂末于其中也”,將張仲景之意分析透徹?,F(xiàn)代藥理學(xué)研究表明,甘遂、大戟、芫花等藥毒性較大,入煎劑容易刺激腸道而引起劇烈的腹瀉。因此,這些藥物研末沖服,既能夠很好地保留其祛除痰飲的功效,又能緩解其劇烈之性。 5. 煎煮丸藥: 煎煮丸藥即以水煮丸藥,連渣服用。在《傷寒論》中使用此法的方劑有大陷胸丸和抵當(dāng)丸。此二方皆藥力峻猛,但經(jīng)水煮之后,其峻猛的藥力可變得緩和而持久。故尤在涇在《傷寒貫珠集》中言: “故變湯為丸,煮而并渣服之,乃峻藥緩用之法,峻則能勝破堅(jiān)蕩實(shí)之任,緩則能盡際上迄下之邪也”。 6. 單煎兌入: 單煎兌入是指將某些中藥單獨(dú)煎煮取汁后,兌入其他諸藥提前煎好的藥汁中,一同服用。《傷寒論》中僅有附子瀉心湯一方用到了單煎兌入之法,附子瀉心湯須另煮附子取汁,兌入其他藥汁中服用。此法一方面能夠相對減輕附子的毒性; 另一方面,附子單煎以保其辛熱之氣,大黃、黃芩、黃連麻沸湯漬后絞去滓以取其寒涼之性,寒熱通用,分而行之,各奏其效。誠如尤在涇所言: “寒熱異其氣,生熟異其性,藥雖同行,而功則各奏,乃先圣之妙用也”。 從《傷寒論》可以看出,張仲景對同一味毒性藥物在不同方劑中使用時所采用的煎煮方法也不盡相同,他對毒性藥物煎煮方法的重視和靈活運(yùn)用,都是基于他對中藥性質(zhì)功效的了解和病證本質(zhì)的認(rèn)識,體現(xiàn)出張仲景辨證論治思想的精妙。 善用煎煮方法以減毒增效,將會大大提高臨床應(yīng)用毒性中藥的使用范圍和安全系數(shù),《傷寒論》中的寶貴經(jīng)驗(yàn)值得我們在臨床實(shí)踐中認(rèn)真揣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