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真武湯
真武湯系仲景為少陰陽虛水泛證所立的一個專方。由于水氣流動,變易不居,所以臨床表現(xiàn)較多。如上逆凌心則悸,上犯清陽則眩,浸潰筋肉則肉跳身震、沉重疼痛,水聚肌膚則腫,上犯于肺則咳,干犯胃氣則嘔,浸淫于腸則下利腹痛。 真武湯方由下藥組成: 茯苓、芍藥、生姜各三兩(切),白術二兩,附片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渾,溫服七合,日三服。 本證的關鍵是陽虛而兼水飲。非單純的陽虛,也非脾虛等水腫,所以用炮附片壯陽制水,用苓術甘淡培土行水,生姜溫中散水,芍藥斂陰而制附片之剛燥。 上述諸多臨床見癥,究竟怎樣才能準確地加以把握呢?經(jīng)驗證明,只要抓住悸、眩、瞤、顫、利、沉六個字,認真加以辨析,則此方之驗,可令人稱神。 那么,當怎樣辨析呢? 悸,心中不時自覺異樣跳動,伴有一種似懼非懼的空虛不寧感,可伴有胸悶。 眩,目昏花頭昏重,可伴眼前發(fā)黑欲倒或微嘔感。 瞤,表現(xiàn)為全身不定處的陣發(fā)性肌肉抽掣、跳動。 顫,身微顫抖而自覺欲倒地,是其特征性表現(xiàn)。也可表現(xiàn)為陣發(fā)性肢體抖動。 利,泄瀉清稀便,腹冷痛,可伴有腹鳴。 沉,身沉重欠溫,微浮腫,可伴有輕度身痛。 脈多遲緩,可有結脈、促脈出現(xiàn),舌質淡而苔白滑,面浮而無光澤。 以上六癥中任見一癥加舌脈即可使用該方。而臨床實踐表明,瞤顫二癥為其最具特征性表現(xiàn)。換句話說,本方對此二癥具有特異性治療效果。 茲舉數(shù)例,以證其效。
◎病案舉例 案一、震顫 王某,女,58歲。因藥物過敏,身起大片紅斑而氣憋,于京城某院急診,經(jīng)用大劑量激素輸入,病情得以控制。但自此身腫,沉重,而尤其嚴重的是,心中不斷出現(xiàn)顫抖感,雙手抖動不己。不能夾菜送入口中,站立不能穩(wěn)定,經(jīng)中西治療無效,至今己兩月余,無奈只好回川。診其脈細數(shù),舌苔薄白。斷為腎陽虧虛,水邪上泛。處以真武湯加味: 炮附片20g,茯苓20g,白芍15g,白術15g,生姜12g,桔梗15g。 上方僅服2劑,心中己無顫抖不寧感。再服3劑,除手偶有輕微顫動感外,用筷夾菜自如。諸癥悉除。 案二、肌肉瞤動 楊某,女,27歲。“感冒”不斷,身體虛弱,病程己兩個多月。來診時主要表現(xiàn)為后腦至背心冷感,伴大量涎膩汗。時值夏季,涎汗淌滴。而尤為難受的是上半身不定處肌肉跳動,心中陣陣發(fā)慌,雙手微顫抖,行走不穩(wěn)感。惡風,呵欠頻頻,體重自病以來驟增,脈虛緩,苔薄白。 此證可診為感冒日久,衛(wèi)失固攝之汗證;也可考慮為暑邪為患,耗氣夾濕之證;還可考慮為痰飲為患證。而其肌肉跳動,雙手顫抖,行走不穩(wěn)感,乃為真武湯的特征性癥狀。其體重驟增必然身沉,也是真武湯主癥之一。因此,將其辨為腎陽虧虛,失于溫煦,水氣失調于內,營衛(wèi)失和于外。處以真武湯加味: 炮附片20g,白術15g,茯苓20g,生姜15g,白芍20g,桂枝12g,炙甘草10g,大棗20g,龍骨20g,牡蠣20g,黃芪30g。 服藥僅2劑,手顫肌跳及諸癥均大減,夜間常有痰涎滿口,前方加荊芥、半夏、陳皮,又服3劑,調養(yǎng)而愈。 案三、重癥水腫 熊某,男,27歲。半年前于外地打工時,因全身水腫住入某院,診為腎病綜合征,經(jīng)治好轉,但不久復發(fā),再入院治療腫消出院,不久又發(fā),因無力承受醫(yī)藥費用,遂回川。經(jīng)本縣中醫(yī)開中藥數(shù)十劑不效,且腫勢較前更甚,腹部脹大如鼓,臍眼外翻,陰囊腫大如球,四肢不溫,表情淡漠。尿檢大量蛋白,兼見顆粒管型,脈遲細,舌胖大、兩側極深齒印。診為腎陽虛衰,水邪泛濫,三焦雍阻。處以真武湯合五苓散加味: 炮附片25g,白術15g,白芍15g,茯苓20g,生姜15g,澤瀉30g,肉桂10g,豬苓12g,螻蛄10g,雷公藤10g。 上方每日1劑。服完15劑后復診,水腫基本消退,腹脹全消,查尿僅有少量蛋白。又斷續(xù)服上方兩個月,癥狀消失,尿檢正常。以六君子湯加黃芪、山藥等善后,現(xiàn)己七年,一直健如常人。 |
|
來自: 晝三夜二205 > 《劉方柏臨床百方解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