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作為冷兵器時代最偉大的軍事家,在當年的楚漢相爭中,他創(chuàng)造了許多令世人驚嘆、令對手無奈的戰(zhàn)爭范例。即使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韓信的戰(zhàn)例還有著參考價值、甚至實用價值。 身為漢初名將,韓信為西漢的開國是立下了汗馬功勞的。他出身低微,但靠著自己卓越的軍事才能,分別封過齊王、楚王;淮陰侯;被劉邦拜為上將軍并授印,還曾經封為左丞相、相國,是目前已知唯一的一位把王、侯、將、相全部擔任一遍的古人?!妒酚洝せ搓幒盍袀鳌酚涊d:“(韓信)涉西河,虜魏王,禽(禽通擒)夏說,引兵下井陘,誅成安君,徇趙,脅燕,定齊,南摧楚人之兵二十萬,東殺龍且,西鄉(xiāng)以報,此所謂功無二于天下,而略不世出者也。”韓信也被后人奉為“兵仙”“戰(zhàn)神”。所以,漢語中留下許多和韓信有關的成語,這些成語都有一定的背景或典故。 1 一飯千金、知恩圖報 《史記·淮陰侯列傳》:“信釣于城下,諸漂母漂,有一母見信饑,飯信,竟漂數十日。信喜,謂漂母曰:‘吾必有以重報母。’”又:“信至國,如所從食漂母,賜千金。” 上邊這段話的意思是韓信小時候家里很窮,常常是吃了上頓沒下頓。萬般無奈之下,他只好到淮河邊釣魚,作為他的主要經濟來源。然而,由于他酷愛學習,一邊垂釣還一邊手捧竹簡(當時的書),專心苦讀。由于他讀書過于專注,即使有魚咬鉤,他也會看不見,結果釣了半天魚,卻經常一條也未抓到手。沒有魚也就換不來米糧,到吃飯時只能挨餓。 那時在淮河漂洗紗絲的婦女很多,韓信的落魄相被其中一位看到后,這位被后人獨稱為“漂母”的婦女很同情他,也為韓信的好學精神所感動,就把自己飯給饑餓的韓信吃,從而使韓信度過了難關。韓信吃了漂母的飯以后,非常激動,就對漂母說:“我日后一定會重重地報答你?!闭l知漂母卻激勵他說:“你一個堂堂的男子漢,卻不能養(yǎng)活自己。我是同情你才給你飯吃,并不是圖你日后的報答?!?/p> 韓信一聽羞愧難當,更加苦讀和習武。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時間的堅持學習和苦練,韓信終于功成名就。 韓信被拜將、封王之后,衣錦還鄉(xiāng)。他想起了當年給他飯吃的漂母,就派人將這位善良且對他有大恩大德的漂母找來,當面賞賜她一千兩黃金作為對當年給他飯吃的回報并兌現自己要重重報答漂母的諾言。誰知,漂母仍和當初一樣,堅持不受那千兩黃金,還從那時起就隱居起來,讓世人再也找不到她。 清江浦區(qū)現存有漂母墓,淮安區(qū)現在也存有漂母祠,漂母井等紀念漂母賢德的建筑物。在漂母祠旁邊有一塊詩碑,上面刻著當年乾隆皇帝南巡臨淮時寫下的一首詩:洴澼纊人識俊雄,偶然一飯濟涂窮。叢祠不斷故鄉(xiāng)火,凍浦猶存沈釣風。奚異三千六百軸,輸他濟北殺城翁。淮陰生死由巾幗,是始須知以是終。 這就是“一飯千金”“知恩圖報”的來歷。 2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元·無名氏《暗度陳倉》第二折:“著樊噲明修棧道,俺可暗度陳倉古道。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棧道守把。俺往陳倉古道抄截,殺他個措手不及也?!?/p> 公元前206年,劉邦率軍攻下咸陽,被項羽封為漢王,前去南鄭,途中燒毀向東的棧道,然后再大張旗鼓地修理,表示他是無意向東邊方向擴展。這是劉邦采取的韓信計策:率大軍悄悄繞道北上,在陳倉(今陜西寶雞市東)打敗雍王章邯,比較容易地平定了關中。于是被后人稱之為“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比喻在軍事上用表面的行為作掩護,迷惑對方,而背后進行有利于己的行動。 3 獨當一面 《史記·留侯世家》:“而漢王之將,獨韓信可屬大事,當一面?!?/p> 據《史記》記載,張良對劉邦說:“漢王手下這么多大將,只有韓信是做大事的人。他可以獨當一面?!币簿褪钦f在張良眼中,只有韓信是可以單獨迎戰(zhàn)一面之敵或者能單獨擔當一個方面的重要任務。這也就是成語“獨當一面”的來歷。 4 羞與為伍、居常鞅鞅 《史記·淮陰侯列傳》:“信知漢王畏惡其能,常稱病不朝從。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與絳、灌等列。信嘗過樊將軍噲,噲跪拜送迎,言稱臣,曰:‘大王乃肯臨臣!’信出門,笑曰:‘生乃與噲等為伍!’” 上面這段話告訴我們,漢室平定后,劉邦知道韓信的軍事才能,唯恐韓信造反。先將韓信由齊王改楚王,后又降為淮陰侯。韓信也知道劉邦對其才能又恨又怕,經常稱病不去朝中。 從此,韓信日夜怨恨卻又希望被重用,在家悶悶不樂,對于自己被和絳侯周勃、穎陰侯灌嬰一樣處于封侯的同等地位感到非常恥辱。 樊噲因鴻門宴有功,被劉邦封為“舞陽侯”。一次,韓信從樊噲門前經過,樊噲跪地迎接,并以臣子身份說:“大王能踏臨噲門,實在是噲三生有幸!”韓信走時,樊噲又跪地相送,對韓信百般敬仰。但是韓信出了樊噲府門后就笑著說:“我這一生竟然是和樊噲這樣的人同伍(都是封侯)的??!” 后來就把因不平或不滿而常常郁郁不樂稱為“居常鞅鞅”,將不愿與自己輕視的人在一起說成是“羞與為伍”。 5 捷足先得、逐鹿中原 這一條成語也可以說成“捷足先登”。 《史記·淮陰侯列傳》:“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p> 劉邦聽說韓信已經死了,心里很高興,但還是假惺惺地問:“韓信臨死時說過什么話?”呂后說:“韓信說悔恨沒有采納蒯通的計謀?!眲罹蛯⒇嵬ㄗ硪獨?,蒯通辯解說:“秦朝失去了他的帝位,天下英杰都來搶奪它,于是才智高超,行動敏捷的人率先得到它……” 后來就借此比喻行動迅速而占得先機者為“捷足先登”。而“逐鹿中原”是比喻爭奪天下,也就從那時逐漸流傳開來了。 6 多多益善 《史記·淮陰侯列傳》:“上問曰:‘如我能將幾何?’信曰:‘陛下不過能將十萬?!显唬骸诰稳纾俊唬骸级喽喽嫔贫??!?/p> 韓信在幫助劉邦打下天下后,出于鞏固自己政權的考慮,嫉賢妒能,尤其是對韓信這樣軍事才能太過突出的人。于是,就找借口把韓信抓了起來。這時,坐在皇帝寶座上的劉邦問韓信:“如果我?guī)П蛘痰脑?,能指揮多少人?”韓信回答說:“陛下不過能領兵十萬?!眲钣謫枺骸澳敲茨隳苤笓]多少人呢?”“臣帶兵,多多益善啊?!表n信回答的是越多越好,沒有上限。 劉邦聽了又譏笑說:“你用人帶兵的本事比我大,那為什么還被我抓起來呢?”韓信無奈地回答說:“陛下雖不能帶更多的兵打仗,但是很善于管理和使用我們這些將領,所以,我雖然能輔佐陛下平定天下,最終也只能落得陛下手中的一個階下囚而已。況且陛下是上天賜予的,已經不是人力所能做到的了?!?/p> 7 胯下之辱、能屈能伸、以德報怨 《史記·淮陰侯列傳》:“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眾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視之,俛出袴下,蒲伏(同匍匐)。一市人皆笑信,以為怯。” 明·王典《淮陰少年行》詩曰:“淮陰少年爭叱咤,嗔目語難相凌罵。王孫佩劍空雄豪,俯首從之出胯下?!庇衷疲骸巴鯇O王楚錦衣歸,卻召少年作中尉?!?/p> 韓信小時因為喜歡習武,所以平常好帶刀劍,使槍舞棒。 一日,韓信身背佩劍上街,被一青年無賴截住并對他說,“看你長得又高又大,還帶著寶劍,其實你的膽子很小?!比缓螽敱娮I笑他說:“你要是不怕死,就把你身上寶劍拔下來刺我;要是怕死,那就從我胯下鉆過去。”韓信看了看這個無賴,覺得小不忍則亂大謀,況且秦朝典刑極嚴,如果拿刀使劍地爭斗起來,都是處以極刑。于是,他俯下身,伏在地上從那無賴的胯下鉆了過去。 當時集市上的人都嘲笑韓信,認為他確實是個膽小如鼠的人。然而,韓信不管別人怎么笑他,他仍天天堅持讀書習武,后來輔佐劉邦建立了漢王朝,成長為一位了不起的軍事家。 韓信封楚王之后,衣錦還鄉(xiāng)。他召來當年羞辱他的那位青年,不僅沒有為難他,還讓他做“楚中尉(一個管捕盜的官)”。韓信的這些美好品德,就構成了“胯下之辱”、“能屈能伸”、“以德報怨”的成語。 淮安城里自明代起就在興文街中段修建有一座胯下橋牌坊,以紀念和弘揚韓信能夠忍辱負重的美好品德。歷數百年后,胯下橋牌坊圮毀。至清同治丁卯年(公元1867年),地方賢士集資重修。因清末民國年間戰(zhàn)亂不斷,胯下橋再次圮毀無存?,F在的胯下橋是1982年由淮安縣政府撥款重修,1986年曾被大風刮倒,隨即又由縣城建局派人扶起,并用水泥加固至今。 8 十面埋伏、四面楚歌 《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p> 元·無名氏《抱妝盒》第二折:“從今后跳出了九重圍子連環(huán)寨,脫離了十面埋伏大會垓。” 西楚霸王項羽在楚漢戰(zhàn)爭中被漢軍圍于垓下,漸漸不支、兵少食盡之際,漢軍和與漢聯盟的諸侯軍圍了楚軍一層又一層,即所謂“十面埋伏”。夜晚,更深人靜,楚軍人人思鄉(xiāng)心切,韓信就令圍困項王的漢軍及諸侯軍一起唱楚人鄉(xiāng)曲,結果,項羽以為自己的楚地已經失陷,聽得大驚失色,楚軍則聽得毫無斗志。陳壽著的《三國志·吳書·胡綜傳》上說,“昔武王伐殷,殷民倒戈,高祖誅項,四面楚歌。”這樣,后人將在軍事上遇到腹背受敵、走投無路的絕境時,就常常用“四面楚歌”來形容。 9 背水一戰(zhàn)、置之死地而后生 《史記·淮陰侯列傳》:“信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陳。趙軍望見而大笑?!?/p> 在秦末楚漢相爭時,韓信與項羽部下趙王狹路相逢。當時趙王不僅兵多將廣,而且糧草等也很豐足。韓信帶領漢軍且戰(zhàn)且退。待退到泜河河邊時,韓信讓一萬人背靠泜河安營扎寨,趙王大軍看見都大笑,認為韓信不懂軍事。此時漢軍已無退路,韓信便進行戰(zhàn)前動員:我們已經退到了河邊,前面是趙王大軍,后面是滾滾的泜河,無后退之路,必須向前,這一仗只能勝不能敗。于是,韓信所率的漢軍在戰(zhàn)場上個個奮勇爭先,人人拼死殺敵。結果把強大的趙王軍隊徹底打敗,還活捉了趙王歇,斬殺了趙王大將成安君陳余,大獲全勝。 仗打完后,有人對韓信說,從來沒有聽說過還有背水扎營的。韓信說,兵書上有一句話叫“置之死地而后生”,就是這個道理??! 10 拔旗易幟 《史記·淮陰候列傳》:“趙見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趙壁,拔趙幟,立漢赤幟?!?/p> 同樣是在與趙王歇的那場戰(zhàn)斗中,韓信在趙軍攻來時,派兩千人悄悄繞到了趙王的營地,將趙軍旗幟全部拔掉換成漢軍旗幟。趙軍本來被漢軍背水一戰(zhàn)已相持不下,發(fā)現自己營地旗幟換了,以為后面的大本營已經完全陷落,結果軍心大亂,毫無斗志,將官也制止不住。而漢軍前后夾擊,最終獲得大勝。 11 金石之交、解衣推食 《漢書·淮陰侯傳》:“今足下雖自以為與漢王為金石交,然終為漢王所擒矣?!?“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p> 金石之交、解衣推食都是比喻友情深厚,牢不可破。 楚漢相爭中,韓信打下齊王田廣和司馬龍且的軍隊后,派人告訴劉邦說:齊人是虛偽狡詐的,之前幾次反復易主。他們這么容易反復,而且南邊又與楚國交界,所以可以暫時立一個代理的齊王來穩(wěn)定局勢比較好。我只是為大局著想,并不是我韓信要這個王位。劉邦聽了后,認為韓信在趁機要王位,大怒,因張良、陳平及時勸說,說明此時無韓信還不能得天下,于是劉邦改口假惺惺地說道:“大丈夫平定諸侯,那就可以真正地封王,何必再做個暫時代理的?” 項羽的精銳司馬龍且軍隊覆滅后,項羽對韓信的軍事才能很害怕,就派盱眙人武涉去勸降韓信說:“你自己認為和漢王劉邦是厚交,為他盡力盡心,東征西討。要知道漢王這人貪得無厭,你將來肯定是要被他擒殺?!?/p> 韓信認為,劉邦 “授予我上將軍的印信,給我?guī)兹f人馬,脫下他身上的衣服給我穿,把好食物讓給我吃,對我言聽計用,所以我才能夠到今天這個地位。既然劉邦對我如此親近、信賴,我怎么可能背叛他?即使到死也不會變心的?!?/p> 后來韓信由齊王貶楚王再削為淮陰侯,自己感嘆說:“果真被人說中了,現在天下安定了,而我是活該要遭烹殺的了。” 12 勛冠三杰、戰(zhàn)無不勝 《漢書·高帝紀》:“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張康);鎮(zhèn)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zhàn)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p> 后人因此把韓信、張良、蕭何并稱為興漢三杰,而在這“三杰”之中,韓信的作用無疑又是最大的。在今淮安區(qū)鎮(zhèn)淮樓東路的韓侯祠中有“勛冠三杰”的大橫披。曾寫下“山雨欲來風滿樓”千古名句的唐代大詩人許渾,在他的《過楚州》中曾寫下“劉仙臺下稻花晚,韓信廟前楓葉秋”的詩句,可見在唐代,韓信廟就已經是淮安的一個著名景點了。 13 國士無雙、推陳出新 《史記·淮陰侯列傳》:“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p> 蕭何月下追回韓信后,對劉邦說,一般將領多的是,但像韓信這樣的,那是一國之中獨一無二的人才啊。 韓信離開項羽后投奔劉邦。劉邦對這位曾受胯下之辱的人看不起,就讓他管理糧倉。也就是《淮陰侯列傳》說的“以為治粟都尉。”按《西漢演義》說,韓信采取了“推陳出新”的管理辦法,即把糧倉開設前后兩個門,把新糧從前門運送進去,再把舊糧從后門運出來,這樣可以防止糧食在蜀中炎熱潮濕的環(huán)境下腐敗變質。從而使蜀中糧倉不再有變質的現象,這無疑是倉儲管理史上的創(chuàng)舉。但劉邦并未認可韓信的才能。當時劉邦手下偷偷逃走的士兵很多,韓信就跟著那些士兵一起逃走。蕭何聽說韓信走了,趕緊去追,匯報劉邦也來不及。等他把韓信追回來后,再拜見劉邦時,劉邦氣得問他:“你為什么要跑?”蕭何說,“臣沒跑,臣去追韓信了?!眲罡鼩猓骸懊刻炫芰四敲炊啵矝]見你追,現在韓信跑了,你就追,什么意思?”蕭何說:“別的人,到處都有,但是像韓信這樣的,可是一國之中獨一無二的。你要想得到天下,那必須用韓信不可?!?/p> 劉邦直到這時,才采納蕭何意見,為韓信筑壇拜將,拜韓信為上將軍并授予上將軍印,真正把韓信重用起來。 淮安城的上坂街北首一直建有“漢淮陰侯韓信故里”碑,兩側對聯即為“王孫遺址 國士無雙”和“文官下轎 武官下馬”。碑正面的“淮陰市”是明代當地的一條街的名稱,和新中國成立后設立的“淮陰市”是沒有關聯的。 14 兔死狗烹 《史記·淮陰侯列傳》:“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碧煜乱讯ǎ夜坍斉?!’” 這是韓信在未央宮被謀殺前的感嘆。兔子抓完了,還要那些好的獵狗有啥用?天上的飛鳥捕盡了,好的弓箭只有收藏起來了;天下平定了,那些幫著打天下的能臣謀士還留著有什么用呢?該殺、該烹煮了。 其實在韓信被殺前,武涉、蒯徹都曾和他說過,等天下平定后,劉邦肯定要殺他。但韓信一直認為劉邦和他的友誼是金石之交、解衣推食那樣的親密無間。因而他對劉邦本是一片忠心。然而自古帝王多猜忌,劉邦對于韓信在自己身旁卻總認為沒有安全感,直到呂雉長樂鐘室縛韓信斬之,才“且喜且憐之。” 15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宋·洪邁《容齋續(xù)筆·蕭何給韓信》:“信之為大將軍,實蕭何所薦,今其死也,又出其謀。故俚語有‘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之語?!?/p> 這一典故是說韓信至所以受劉邦重用是因為得到蕭何的舉薦,而韓信最后屈死未央宮,也是蕭何給劉邦出的主意。 韓信初投項羽,未得重用;后投劉邦,劉邦只讓他管理糧倉。雖然韓信想出了“推陳出新”的方法,但并未引起劉邦的注意。韓信無奈想離開劉邦另謀出路時,是蕭何及時追回了韓信并向劉邦極力推薦,并舉薦說韓信是“國士無雙、略不世出”,劉邦最終“筑壇拜將”重用了韓信。然而天下平定了后,猜忌心重的劉邦也是采用了蕭何的謀略,由呂后擒殺韓信于“長樂鐘室”。因此后人才有“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感嘆。乾隆詩中也才會有“淮陰生死由巾幗”的感慨,既說出韓信年輕時受漂母一飯之恩,又點出韓信最后死于呂后的結局。有副寫韓信的對聯說得很形象:“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這里的“一知己”就是蕭何,而“兩婦人”則是指漂母和呂后。 在漢語中,還有“略不世出”,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此所謂功無二于天下,而略不世出者也?!薄皞斡卧茐簟?,出自《史記·高祖本紀》:“(劉邦)用陳平計,乃偽游云夢,會諸侯于陳,楚王信迎,即因執(zhí)之?!薄肮Ω哒鹬?、不賞之功”,來自《史記·淮陰侯列傳》:“臣聞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蓋天下者不賞。”“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來自《史記·淮陰侯列傳》:“因固問曰:‘仆委心歸計,愿足下勿辭?!瘡V武君曰:‘臣聞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试弧穹蛑裕ト藫裱?。’顧恐臣計未必足用,愿效愚忠?!薄爸輰ⅰ?,出自《漢書 高帝紀上》:“漢王齊戒設壇場,拜信(韓信)為大將軍,問以計策?!薄捌シ蛑?、婦人之仁”,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項王喑惡叱咤,千人皆廢,然不能任屬賢將,此特匹夫之勇耳?!薄绊椡跻娙耍Ь创葠?,言語嘔嘔,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至使人有功,當封爵者,印刓弊,忍不能予,此所謂婦人之仁也。”“鐘室之禍”,來自《史記·淮陰侯列傳》:“信入,呂后使武士縛信,斬之長樂鐘室?!薄皞飨ā保瑏碜浴妒酚洝せ搓幒盍袀鳌罚骸敖翊笸跖e而東,三秦可傳檄而定也?!薄班l(xiāng)利倍義”,來自《史記·淮陰侯列傳》:“乘人之車者載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豈可以鄉(xiāng)利倍義乎?”“肝膽相照”,來自《史記·淮陰侯列傳》:“臣愿披腹心,輸肝膽,效愚計,恐足下不能用也?!薄胺ス︸婺堋保瑏碜浴妒酚洝せ搓幒盍袀鳌罚骸凹倭铐n信學道謙讓,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兵仙神帥”,來自明·茅坤《史記鈔》:“予覽觀古兵家流,當以韓信為最,破魏以木罌,破趙以立漢赤幟,破齊以囊沙,彼皆從天而下,而未嘗與敵人血戰(zhàn)者。予故曰:古今來,太史公,文仙也;李白,詩仙也;屈原,辭賦仙也;劉阮,酒仙也;而韓信,兵仙也,然哉!”“各自為戰(zhàn)”,來自《史記·淮陰侯列傳》:“此所謂‘驅市人而戰(zhàn)之’,其勢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為戰(zhàn)。”“秋毫無犯”,來自《史記·淮陰侯列傳》:“大王之入武關,秋毫無所害,除秦苛法,與秦民約,法三章耳,秦民無不欲得大王王秦者。”“大張旗鼓”,來自《史記·淮陰侯列傳》:“平旦,信建大將之旗鼓,鼓行出井陘口,趙開壁擊之,大戰(zhàn)良久。”“反其道而行之”,來自《史記·淮陰侯列傳》:“項王所過無不殘滅者,天下多怨,百姓不親附,特劫于威,強耳。名雖為霸,實失天下心。故曰其強易弱。今大王誠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誅!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義兵從思東歸之士,何所不散!”“人心難測”,來自《史記·淮陰侯列傳》:“始常山王、成安君為布衣時,相與為刎頸之交……此二人相與,天下至驩也。然而卒相禽者何也?患生於多欲而人心難測也?!薄皶r不再來”,來自《史記·淮陰侯列傳》:“夫功者難成而易敗,時者難得而易失也。時乎時,不再來,愿足下詳察之。”“不可勝數”“肝腦涂地”,來自《史記·淮陰侯列傳》蒯通言:“天下初發(fā)難也,俊雄豪桀建號壹呼,天下之士云合霧集,魚鱗櫜鹓,熛至風起。當此之時,憂在亡秦而已。今楚漢分爭,使天下無罪之人肝膽涂地,父子暴骸骨於中野,不可勝數?!薄巴慈牍撬琛?,來自《史記·淮陰侯列傳》:“三秦王為秦將,將秦子弟數歲矣,所殺亡不可勝計,又欺其眾降諸侯,至新安,項王詐阬秦降卒二十余萬,唯獨邯、欣、翳得脫。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楚強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愛也?!薄吧硎桩愄帯保瑏碜浴妒酚洝せ搓幒盍袀鳌罚骸皾h王借兵而東下,殺成安君泜水之南,頭足異處,卒為天下笑?!薄盀榈虏蛔洹?,來自《史記·淮陰侯列傳》:“公,小人也,為德不卒。”“鋒不可當”,出自《漢書·韓信傳》:“漢兵遠斗,窮寇〔久〕戰(zhàn),鋒不可當?!薄妒酚洝せ搓幒盍袀鳌罚骸叭嘶蛘f龍且曰:‘漢兵遠斗窮戰(zhàn),其鋒不可當。’”“敗軍之將,不可言勇”,取自《史記·淮陰侯列傳》:“廣武君辭謝曰:‘臣聞敗軍之將,不可以言勇;亡國之大夫,不可以圖存?!薄耙远虛糸L”,取自《史記·淮陰侯列傳》:“故善用兵者,不以短擊長,而以長擊短?!薄皻馔躺胶印保∽浴对s劇·蕭何月下追韓信》:“背漢投楚,氣吞山河,知音未遇,彈琴空歌?!钡鹊鹊鹊?。 韓信一生是富于傳奇色彩的,據不完全統(tǒng)計,和韓信相關的成語俗語多達80多條,可能是我們中華民族留下成語典故最多的一個人了。 有關韓信的成語豐富了我們中華文化,也教育了我們一代又一代的炎黃子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