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后滴漏綜合征是一個新的診斷術語、疾病名詞,也是近年來認識的,反映了耳鼻喉科領域的臨床新進展。鼻后滴漏綜合征,是指鼻腔非特異性炎癥或過敏因素產生的一組征候群 ,常常伴有慢性咳嗽、咽異感癥。有人習慣把這一疾病同胃-食管反流性鼻咽炎及哮喘引起的慢性咳嗽相提并論。造成本病的病因主要有:急慢性鼻炎、慢性鼻竇炎、變態(tài)反應性鼻炎、藥物性鼻炎、鼻息肉、鼻腔腫物等。患者常訴鼻涕后流或鼻咽部黏糊樣感,甚至長期的慢性咳嗽。就診時往往主訴與體征不相符,同時又無明確的病變范圍,也構不成疾病的診斷,在臨床上極易被呼吸科和耳鼻喉科所忽視。 臨床表現(xiàn):陣發(fā)性咳嗽,有鼻分泌物向后流、咽異感,咽部發(fā)干發(fā)癢經常清嗓,咽部堵塞感并粘著感。前鼻鏡檢查可見鼻黏膜充血、腫脹、鼻甲肥大、下鼻道總鼻道有分泌物。咽腔檢查鼻咽后壁有黏膿樣物或膠凍樣物滴下或附著。 發(fā)病機制:1.當鼻咽、鼻腔、鼻竇發(fā)生炎癥病變時,刺激了這些部位黏膜感受器產生炎性反應,刺激了末梢感受器的神經肽和神經遞質分泌及反射的敏感性,刺激局部的咳嗽感受器。2.鼻腔纖毛功能受損,上呼吸道分泌物倒流滴入咽喉部。3.由于后流滴入的分泌物刺激又可引起咽喉壁的慢性炎癥,刺激淋巴濾泡增生,增加下呼吸道的炎性反應和支氣管平滑肌的收縮。 輔助檢查:包括胸部正側位片、鼻咽側位、副鼻竇CT、鼻內窺鏡、食道PH測定等。 臨床診斷:根據(jù)上述綜合癥狀的臨床表現(xiàn),結合耳鼻喉科有關檢查診斷不難。但應與哮喘、明確的咽炎、胃-食道反流、懸雍垂過長、支氣管炎等相鑒別。治療原則:病因治療、對癥治療,調節(jié)上呼吸道黏液分泌,修復受損的黏膜上皮和纖毛系統(tǒng)。對變態(tài)反應所致,可選擇性使用組胺治療。對伴鼻腔鼻竇疾病者,施行功能性鼻竇手術。免疫脫敏治療,可使機體產生抗體。同時多飲水,少食糖類食品,保持大便通暢。 (作者系閔行區(qū)中醫(yī)醫(y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yī)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