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鳴是耳內鳴響,如聞蟬鳴或潮聲,其聲音忽高忽低,妨礙聽覺。耳聾是指不同程度的聽力減退,甚則聽覺完全消失。耳鳴往往是耳聾的先兆,耳鳴日久??砂l(fā)展成耳聾。西醫(yī)的少數聽覺器官發(fā)育不良所致的先天性耳聾、中耳炎、聽神經病變、高血壓和某些藥物中毒引起的耳聾可與本病互參。 [病因病機] 耳為膽經所轄,若情志不舒,氣機郁結,氣郁化火,或暴怒傷肝,逆氣上沖,循經上擾清竅;或飲食不節(jié),水濕內停,聚而為痰,痰郁化火,以致蒙蔽清竅發(fā)為本病。素體不足或病后精氣不充,恣情縱欲等可使腎氣耗傷,髓??仗摚瑢е露[失聰;或飲食勞倦,損傷脾胃,使氣血生化之源不足,經脈空虛不能上承于耳發(fā)為本病。 [辨證論治] 實 證 主癥:突發(fā)耳鳴,耳聾,耳中悶脹或響聲不斷,聲響如蟬鳴或海潮聲,按之不減。肝膽火旺者多伴頭脹,面赤,口苦口淡,舌質紅,舌苔黃膩,脈弦滑。 分析:肝膽之氣隨經上逆,犯于清竅,則突發(fā)耳內鳴響,聽覺失靈?;鹗⒀咨希瑒t頭脹面赤。膽氣上逆,膽汁隨之上溢,則口苦咽干?;饠_心神,神不守舍,則夜寐不安,煩躁。舌紅苔黃,脈弦數,均為肝膽火盛之象。痰火上擾,氣機受阻,亦可發(fā)為耳鳴,耳聾。痰火郁結,氣機不 利,則胸脘滿悶。痰火上涌,則吐痰涎,口苦,舌質紅,舌苔黃膩,脈弦滑,均為痰火偏勝?;鹬赜谔祫t口苦,痰重于火則口淡。 治則:清泄肝膽或豁痰通竅。 處方:取手、足少陽、足陽明經腧穴為主。用瀉法為主。耳周圍穴位可行平補平瀉法。穴取翳風、聽會、外關、足臨泣、耳門、中渚、丘墟、豐隆。 方義:手足少陽經脈循行于耳之前后,故取手足少陽之翳風、聽會、耳門、 外關、足臨泣、中渚、丘墟以疏通少陽之經氣。本方既有局部穴位,又有遠端穴位,上下配穴以通上達下。中渚和丘墟還具有清泄肝膽之功;豐隆有清化痰熱之效。 隨證選穴:肝膽火旺加行間、俠溪;痰熱郁結加勞宮配豐隆以泄熱豁痰而通竅。 虛 證 主癥:耳鳴耳聾已久,或耳鳴時作時止,勞則加劇,多伴頭暈目眩,腰膝酸軟,虛煩失眠,遺精帶下,神疲納少,脈細弱等。 分析:腎開竅于耳,腎精虧損,不能上充清竅,以致耳鳴,耳聾。腎主骨而生髓,腰為腎之府,腎氣不足則腰膝酸軟。腎主封藏,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腎虧相火妄動,干擾精室而遺精。下元虧損,封藏失職而帶下,水虧于下,不能上濟于心則虛煩失眠。腎虛及脾,運化失職則神疲納少。脈細弱為精血虧少之征。 治則:補腎精益氣血。 處方:取足少陽、陽明、太陽經腧穴為主,配合局部穴位。均用補法。氣虛、陽虛者可加灸法。穴取翳風、耳門、三陰交、太溪、聽會、關元、足三里。 方義:翳風、耳門、聽會通利耳竅。腎開竅于耳,腎虛則精氣不能上注于耳,所以補足少陰腎經之原穴太溪以益腎精,三陰交為肝、脾、腎三經之交會穴,可以益腎健脾,有助于精血之生化。關元培補元氣配足三里增強其補虛之力。諸穴合用,共奏止鳴復聰之功效。 隨證選穴:虛煩失眠加大陵、神門;頭暈目眩加印堂、百會。 [按語] 耳鳴耳聾的治療效果與其病因有關。一般屬實證,病程較短者效果較好。若因藥物致聾或鼓膜已嚴重損害,或年高腎虛者,治療效果較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