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木竹石圖》軸,元,趙孟頫作
《古木竹石圖》軸,元,趙孟頫作,絹本,墨筆,縱108.2cm,橫48.8cm。 本幅署款“松雪翁”三字。鈐“趙子昂氏”、“松雪齋”印二方。 枯木竹石圖是歷代文人善畫的題材,約始于唐代,至北宋文同、蘇軾有較大的發(fā)展,南宋、金元間繼有作者,至趙孟頫加以強調,形成一時風尚,終元一代盛行不衰。 趙孟頫畫枯木竹石,在繼承文、蘇的基礎上,將書法的用筆融于繪畫之中,他主張“書畫同源”,即以書入畫,其馳名古今畫壇的名詩句“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于八法通?!睂笫喇媺绊懢薮螅藞D即體現(xiàn)了這一理論,用書法的“飛白”寫出石及枯樹干,章法簡潔,筆法蒼健灑脫,透出力度。竹以流暢的筆調,以“個”字或“介”字,一筆一筆撇捺,既有力又含蓄,富筆墨情趣,體現(xiàn)了文人畫家的風雅韻致。 從此圖署款和繪畫風格推斷,當是趙孟頫晚年之作。 清內府《石渠寶笈·三編》著錄。 《葵花圖》軸,元,趙孟頫繪
《葵花圖》軸,元,趙孟頫繪,紙本設色,縱31cm,橫23.8cm,故宮博物院藏。 本幅自題:“子昂寫生。”鈐“趙氏子昂”朱文印。 鑒藏?。骸坝竦獭敝煳挠?,“蘭陵龔策書畫藏印”朱文印。 趙孟頫提倡作畫貴有古意,對唐至北宋的繪畫風格多有摹仿。此圖即采用五代西蜀黃筌父子的“黃體”——勾勒填彩的畫法,線條細勁,敷色明凈。因從現(xiàn)實生活中“寫生”而來,秋葵姿態(tài)生動,比“黃體”更富有生機。此圖畫面簡潔,筆法細潤,風韻高雅,體現(xiàn)了趙氏所追求的古意與高華,是其早年花鳥畫的代表作品。 ↓本張圖片手機橫起看《秋郊飲馬圖》卷,元, 趙孟頫作
《秋郊飲馬圖》卷,元, 趙孟頫作,絹本,設色,縱23.6cm,橫59cm。 本幅右上方自書“秋郊飲馬圖”五字,左上方署款“皇慶元年十一月,子昂”。知此圖為趙孟頫59歲作。 趙孟頫擅長人馬圖,總體追求刻意寫實,一筆不茍。具體畫風有兩類:一是宗唐人韓干之法,馬尚豐肥,用色華麗,襯以山水樹石背景,人、馬、景合為一體;一是仿北宋李公麟之作,筆墨清淡,著力于線條,注重描法與形象、質感的統(tǒng)一,不施色彩,以墨代色加以輕染。人馬畫中的人物均著唐裝,風格既具“復古”的唐畫之韻,又帶濃郁的文人氣息,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性。 此圖屬仿唐人的工筆設色畫法。清秋郊野,一唐裝圄官在池畔牧馬,紅色衣袍在大青綠的草坪映襯下顯得尤為奪目,有力地突出了主體人物。所率十匹駿馬均骨肉停勻,活躍多姿,它們或奔騰追逐,或徐步緩行,或俯首就飲,或引頸長鳴,意態(tài)生動。 此圖在布局上富有特色,以中景露地不露天及右開式構圖,把平視、仰視、俯視三種造景方式有機地加以揉合,靈活地處理景物,使畫面開闊舒展,疏密有致。畫法亦將唐人的青綠重彩法與宋以來的文人筆墨法加以融合,別具新意。如人物線描工細勁健,又類似篆籀用筆,古樸中見雋秀;樹石、坡陀行筆凝重,勾、皴、破、染并用,工謹中含清逸;青綠、大紅重色中又兼施赭石、水墨,于濃麗中顯清雅。總體風格行、利相兼,妙、逸并具,精逸技巧與文人雅韻結合,反映了趙孟頫晚年成熟的人馬畫面貌。 此卷后幅有元代柯九思及清代的弘歷、汪由敦的題跋,元以來曾經諸名家收藏。汪砢玉《珊瑚網》、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匯考》、吳升《大觀錄》等書著錄。 ↓本張圖片手機橫起看《人騎圖》卷,元趙孟頫繪
《人騎圖》卷,元趙孟頫繪,紙本設色,縱30cm,橫52cm。 《石渠寶笈續(xù)編》著錄 貯淳化軒 七璽全 本幅繪一戴官帽腰系玉帶的紅袍青年男子騎于馬背之上,男子微有髭須,左手牽韁,右手持鞭,右腳輕踩馬鐙,神態(tài)優(yōu)雅自足。馬匹孔健有力,左前蹄微起,呈行進之勢。畫面布局、人物形象和馬匹寫實畫法,都深受唐代畫馬圖影響。 此圖元代收藏情況不明。趙孟頫弟趙孟籲在作于大德三年(1299年)的題跋中說“每一展卷,不能去手”,此卷似曾經其收藏。趙孟頫孫趙麟至正二十六年(一三六六)的題跋顯示,元末此卷藏于平江(今蘇州)城內。入明后,有安國、袁夢鯉、項元汴等人收藏印記。明清之際入王時敏之手,又經其子康熙朝大學士王掞收藏,后入清內府。此卷匯集了趙孟頫弟趙孟籲、侄趙由辰、子趙雍和趙奕、孫趙麟趙氏家族五人的題跋,在趙孟頫的書畫作品中并不多見。后隔水自題一段,又有趙孟籲、趙雍、趙奕、趙由辰、趙麟、倪淵、宇文公諒、也先溥化、程郇、陳潤祖、何頤貞、釋文信、朱景淵、清乾隆帝等題跋。有安國、袁夢鯉、項元汴、王時敏、王掞等收藏印記。 著錄于《寓意編》《穰梨館過眼錄》。 ↓本張圖片手機橫起看《水村圖》卷,元,趙孟頫繪
《水村圖》卷,元,趙孟頫繪,紙本,水墨,縱24.9cm,橫120.5cm。 本幅款識:“大德六年十一月望日,為錢德鈞作。子昂?!毕骡j“趙氏子昂”朱文印。本幅有清乾隆皇帝詩題兩段,乾隆、嘉慶內府藏印及“楞伽真賞”等收藏印26方,半印8方。 引首為清乾隆皇帝弘歷所書“清華”二大字,并鈐乾隆印鑒4方。前后隔水有“宣統(tǒng)御覽之寶”、“古稀天子”等收藏印9方。尾紙題跋:“后一月,德鈞持此圖見示,則已裝成軸矣。一時信手涂抹,乃過辱珍重如此,極令人慚愧。子昂題。”鈐“趙氏子昂”、“松雪齋”印二方。并詩題:“向來寫意思卜居,住處只今成畫圖。胸中本自渺江海,主人相挽寫分湖。鄧楀題?!扁j“覺非齋”朱文印。另有覺非叟、無名氏、顧天祥等人題記總計56段。 此圖卷作于元大德六年(1302年),趙孟頫時年49歲,這是他最后一幅可靠的紀年作品。趙孟頫以水墨寫江南水鄉(xiāng)平遠開闊的景色,從用筆到構圖都受到董源的影響,但董源的畫法已完全融入趙孟頫的個人風格之中,于不經意間表現(xiàn)出來。山用披麻皴畫出,景物以平遠的形式展開??使P較多,用筆松秀含蓄,“寫”的意味較濃,體現(xiàn)了書法的審美趣味。畫家借景抒情,表現(xiàn)了一種靜穆的心態(tài)和對“平淡天真”的追求。此圖重要之處在于其對元畫獨特風格的形成產生了較大的影響,由此可見趙孟頫在開創(chuàng)元、明、清文人畫潮流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此圖卷曾為董其昌所收藏,后收入清內府?!惰F網珊瑚》、《清河書畫舫》、《式古堂書畫匯考》、《石渠寶笈初編》等書著錄。 ↓本張圖片手機橫起看《秀石疏林圖》卷,元,趙孟頫繪
《秀石疏林圖》卷,元,趙孟頫繪,紙本,墨筆,縱27.5cm,橫62.8cm。 趙孟頫繪竹石,強調“以書法入畫”,此幅繪古木新篁生于平坡秀石之間,以飛白法畫石,以篆書法繪樹,純用水墨表現(xiàn),是其“書畫同源”之理論在繪畫實踐中的具體體現(xiàn),也是元代文人畫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尾紙自題七言絕句:“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會此,方知書畫本來同?!?這是趙孟頫關于繪畫與書法筆墨相通之理論的名句,對后世文人畫的影響至深。 ↓本張圖片手機橫起看《幽篁戴勝圖》卷,元,趙孟頫繪
《幽篁戴勝圖》卷,元,趙孟頫繪,絹本,淡設色,縱25.4cm,橫36.2cm。 此幅繪一只戴勝鳥棲于竹枝之上,回首顧盼,神情警惕。竹枝采用雙勾法,戴勝采用沒骨法繪出并淡設赭黃色。畫面敷色明凈,筆法謹細。工致的畫風秉承了北宋畫院的畫法,但“幽篁”的畫法采用了書法用筆,顯示了畫家對文人情趣的追求。在趙孟頫的流傳作品中花鳥畫最為少見,此幅應為其早年之作。 此件作品曾經清初大收藏家梁清標和乾隆內府收藏,《石渠寶笈續(xù)編·御書房》著錄。 ↓本張圖片手機橫起看《浴馬圖》卷,元,趙孟頫繪
《浴馬圖》卷,元,趙孟頫繪,絹本,設色,縱28.5cm,橫154cm。 圖中繪夏日疏林間,奚官在水塘為駿馬洗浴納涼的情景。人物與馬各具姿態(tài),生動自然,相互呼應,營造了一個輕松的氛圍。人物衣紋流暢,樹木坡石勾勒簡練,色不掩墨,青綠與淺絳結合,色彩清麗雅致。 本幅款識:“子昂為和之作”。另有清乾隆帝御題詩一首,鈐“幾暇怡情”、“乾隆宸翰”印。引首為乾隆御書“青溪龍躍”。尾紙有王稚登、宋獻題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