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楠瓜 7月17日,楊絳先生的誕辰,她是中國最后一位被尊稱為“先生”的女性。 楊絳 (1911年7月17日- 2016年5月25日) 能被稱之為“先生”,一定不普通,要有風骨,有大學問。 楊絳是我國著名的女作家、文學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家,從出生到去世,跨越一個多世紀。 105年的歲月里,她經(jīng)歷家庭變遷、政治風暴、生離死別,卻始終坦然、優(yōu)雅地走完一生。 很多人喜歡她,大抵就是喜歡她的博學、睿智、淡泊名利、寵辱不驚,以及她為人妻的婚姻經(jīng)營之道。 活了一百年,她的人品、學問、婚姻都留下佳話,民國史上,只此一人,丈夫錢鐘書贊譽她是“最才的女,最賢的妻”。 楊絳與丈夫錢鐘書 時間回到1932年,楊絳與錢鐘書在清華園相遇,初次見面,錢鐘書便對楊絳一見鐘情,還專門寫了一首詩來回味: 纈眼容光憶見初,薔薇新瓣浸醍醐。 不知靧洗兒時面,曾取紅花和雪無? 那個時候啊,校園里總有流言蜚語:“錢鐘書已經(jīng)訂婚了”“楊絳已經(jīng)有男朋友了”,錢鐘書急了,他馬上寫信給楊絳要求見面。 第二次見面,錢鐘書對楊絳說:“我沒有訂婚。” 楊絳忙回應:“我也沒有男朋友。” 有的時候啊,人和人的緣分,一面就足夠了,因為他就是你前世的人。 1935年,兩人結婚,錢鐘書24歲,楊絳23歲。 勢均力敵的才子佳人,在此后六十余年里,相互扶持,相互尊重,最為世人所欣羨。 其中,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就是楊絳的“智慧婚姻”。 新婚不久,錢鐘書就要赴英國留學,還是個在校生的楊絳,決定與丈夫前往。 她是最了解他的。 錢鐘書是個“生活白癡”,做事笨手笨腳,不會系鞋帶、走路會摔跤、甚至吃飯都用不好筷子,為了讓丈夫能全身心鉆研學術,楊絳甘愿洗手作羹湯,做她背后的女人。 錢鐘書打翻了墨水瓶,弄臟了房東家的桌布,弄壞了門軸,砸碎了臺燈……楊絳非但沒有責備,反而笑瞇瞇地說:“不要緊,我會處理”。 楊絳始終把錢鐘書的事情放在第一位。 她是深愛錢鐘書的,她欣賞他的博學多識,包容他的缺點,她懂得,女人在不同的階段當有不同的修行。 “我一生最大的功勞,就是保住了錢鐘書的淘氣和那一團癡氣,讓錢鐘書的天性沒有受到壓迫,沒有受到損傷?!?/strong> 果然,成功男人總是需要一個女人成全的。 而錢鐘書呢,也是深愛妻子的。 楊絳坐月子期間,從未進過廚房的他燉了雞湯,還剝了嫩蠶豆煮在湯里。 還有一次,楊絳晚上把煤爐熄了,早上起來,錢鐘書卻給她端來早飯:濃香的紅茶,熱了的牛奶,煮得恰到好處的雞蛋,還有黃油和果醬。 她很詫異,表揚他一番,又追問道:“誰給你點的火?。俊彼Σ[瞇地說:“我會劃火柴了!” 轟轟烈烈的愛從來都不會長久,滲透在柴米油鹽間的關懷,才最是浪漫,而最好的愛情莫過于乍見之歡,又能久處不厭。 楊絳與錢鐘書在自家門口小樹前 此后的幾十年里,即使遭遇政治變故,一家人流離失所,尊嚴、自由受侵犯,錢鐘書與楊絳也始終相扶相攜、相互鼓勵著,度過了那段難捱的日子。 錢鐘書與楊絳,大概就是婚姻最理想的模樣:我見到她之前,從未想到要結婚;我娶了她幾十年,從未后悔娶她;也未想過要娶別的女人。 世界薄情,可總有人選擇深情地活著,如此的相知相伴,怕是一世紀難有一雙。 執(zhí)子之手,與子共箸;執(zhí)子之手,與子同眠;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執(zhí)子之手,夫復何求? 楊絳與丈夫錢鐘書、女兒阿瑗 只是,與君百歲,終須一別。 1997年早春,女兒阿瑗因病去世;1998年歲末,丈夫鐘書去世,從那一刻起,世間再無“我們仨”。 世間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脆。楊絳還沒從女兒的離世中緩過神來,又承受了喪夫之痛。 可楊絳先生是堅強的,她沒有流淚,只是站在錢鐘書遺體前,久久不愿離去。 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 “鐘書逃走了,我也想逃,可是我壓根不能逃,我得留在人世間打掃現(xiàn)場,盡我應盡的責任?!?/strong> 錢鐘書走后,她悉心整理丈夫的作品和手稿,繼續(xù)自己的創(chuàng)作。 正如她自己所說,人世間不會有小說或童話故事那樣的結局:從此,他們永遠快快活活地一起過日子。 人間不會有單純的快樂,快樂總夾雜著煩惱和憂慮,人間也沒有永遠。 生離死別是人生的常態(tài),看透就好。 再后來,楊絳回憶著一家三口的幸福過往,寫下了《我們仨》,文字溫暖,卻也盡是凄涼。 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nèi)齻€人,很單純。我們與世無求,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難,鐘書總和我一同承當,困難就不復困難;還有個阿瑗相伴相助,不論什么苦澀艱辛的事,都能變得甜潤。我們稍有一點快樂,也會變得非??鞓?。所以我們仨是不尋常的遇合。 對于楊絳來說,相愛的家人就是一切。 1981年,一家三口在三里河寓所留念 回想起錢鐘書與楊絳的初次相遇,楊絳長相并不出眾,為何會獲得才子的青睞?或許就是勝在氣質從容,和身上那一股優(yōu)雅勁兒。 楊絳歷經(jīng)百年人生的起起伏伏,即便是晚年孤獨一人,卻依舊平靜而充實地活著。她把這種處世哲學流露筆尖,她的文字讀來平淡、從容而又意味深遠,總能帶給我們溫暖與力量。 作為緬懷,楊絳先生的一些文字,與你分享。 你的問題主要在于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 如要鍛煉一個能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稱心,才能養(yǎng)成堅忍的性格。一個人經(jīng)過不同程度的鍛煉,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yǎng),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 有些人之所以不斷成長,就絕對是有一種堅持下去的力量。好讀書,肯下功夫,不僅讀,還做筆記。人要成長,必有原因,背后的努力與積累一定數(shù)倍于普通人。所以,關鍵還在于自己。 少年貪玩,青年迷戀愛情,壯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人壽幾何,頑鐵能煉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鍛煉,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績;不同程度的縱欲放肆,必積下不同程度的頑劣。 在這物欲橫流的人世間,人生一世實在是夠苦。你存心做一個與世無爭的老實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擠你。你大度退讓,人家就侵犯你損害你。你要不與人爭,就得與世無求,同時還要維持實力準備斗爭。你要和別人和平共處,就先得和他們周旋,還得準備隨時吃虧。 惟有身處卑微的人,最有機緣看到世態(tài)人情的真相。一個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傾軋排擠,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潛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上蒼不會讓所有幸福集中到某個人身上,得到愛情未必擁有金錢;擁有金錢未必得到快樂;得到快樂未必擁有健康;擁有健康未必一切都會如愿以償。保持知足常樂的心態(tài)才是淬煉心智、凈化心靈的最佳途徑。一切快樂的享受都屬于精神,這種快樂把忍受變?yōu)橄硎埽蔷駥τ谖镔|的勝利,這便是人生哲學。 我是一位老人,凈說些老話。對于時代,我是落伍者,沒有什么良言貢獻給現(xiàn)代婚姻。只是在物質至上的時代潮流下,想提醒年輕的朋友,男女結合最最重要的是感情,雙方互相理解的程度。理解深才能互相欣賞、吸引、支持和鼓勵,兩情相悅。門當戶對及其他,并不重要。 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簡樸的生活、高貴的靈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晚年伏案創(chuàng)作的楊絳 人生實苦,任誰都有逃不過的劫難,愛而不得、生離死別都是人世間的苦澀,可還是愿你能如楊絳先生一般: 嘗盡人生百味,始終明媚從容;看透世事滄桑,內(nèi)心依舊安然無恙。 看更多走心文章 視 覺 志 GI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