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公認的中國古典長篇小說四大名著 吳承恩的《西游記》、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曹雪芹的《紅樓夢》、施耐庵的《水滸傳》 但還有一本明代長篇小說被遠遠低估,這就是明代小說家許仲琳所寫的《封神演義》 在名氣上《封神演義》演義與四大名著屬于同一層次,但是在成就上卻不被世人所接受 人們認為封神榜不如四大名著的原因有如下幾點 文學性比不上四大名著四大名著的主體都是人,都映射或者暗示一段歷史,都有其中心思想,如三國講“忠”、水滸說“義”、紅樓有“情”、西游求“自由”,而《封神演義》則沒有明確的主體; 語言上西游詼諧,紅樓精準,三國凝練,水滸生動,而封神語言功力明顯不足。另外研究《封神演義》的文學家也遠遠比不上研究四大名著的人數(shù)。 特立獨行的價值觀四大名著講“忠”、“義”、“情”、“自由”,無一不是弘揚邪不壓正的價值觀,在以人為主的價值觀體系里,這屬于主流價值觀,也更符合大眾的口味,但是在《封神演義》中的價值觀已經(jīng)不單單是“人的價值觀”。 四大名著講人,而封神講的是神、是運,是冥冥中不可揣測的宿命。 在封神演義中神仙主要分為兩大體系,分別是原始天尊門下闡教,與通天教主門下截教;闡教門徒自視正派,卻專干些偷雞摸狗、栽贓陷害、殺人劫貨的勾當;截教門徒多為妖獸術士,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卻一個個落得凄涼下場,慘死闡教刀下。 這種正不壓邪的主體自然不會受到推崇,但《封神演義》本就是講的神仙的斗爭,講的是我們凡人看不透的“宿命”,正所謂“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老子—《道德經(jīng)》),在“宿命”、“天道”的眼中是沒有正邪之分的,要是人人都能接受反而不正常了。 不符合統(tǒng)治階級的訴求四大名著中的水滸、三國講究忠、義,三國視漢為正統(tǒng),水滸歸順朝廷,都可以歸納為封建忠君思想,都維護了統(tǒng)治者的正統(tǒng)性,有助于社會穩(wěn)定。而《封神演義》這本書講的的武王伐紂,講的是暴力推翻政權,思想太過激烈,這種煽動社會不穩(wěn)定因素的“怪”書自然不受統(tǒng)治者青睞,在歷史上《封神演義》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都是禁書。 封神《封神演義》講述的不是人間正義,而是在深切的刻畫現(xiàn)實,它以神仙斗爭為載體,告訴我們正未必壓邪,冥冥中的“天道“、“宿命”不會告訴我們“為什么”,在封神光怪陸離的背后是看透人世的超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