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家境普通,世代耕種,雖然自幼讀書識字,但天資平凡,并不是什么天才。但就是這樣一個普通的鄉(xiāng)下青年,卻能在官場中如魚得水,不到四十歲就做到了二品大臣的高位上,這與他為人處世的智慧密不可分,而人際交往更是其中重要的一環(huán),今天便分享曾國藩對于人際相處的三個要訣: 一、可以愛財,但不能貪財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按理來說不管是古代還是現(xiàn)代,錢財都是必不可少的,俗話說得好“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 但是愛財和貪財卻是要分清的,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通過正當(dāng)途徑來獲取錢財是理所應(yīng)當(dāng)?shù)?,甚至能夠做到與他人互惠互利更是受人尊敬,但是貪財不一樣,占小便宜、利用自己職務(wù)之便來收取不正當(dāng)錢財確實是令人不齒的,想要受人尊敬,一定要注意可以愛財?shù)荒茇澵敗?/p> 二、慎重承諾,不可失信人無信不立,誠信幾乎可以算是做人做事的基本要求,但是卻很少有人能夠做到,其中最大的一個原因就是:太輕易地承諾自己不確定能辦到的事。 相信很多人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某個老朋友、老同學(xué)滿懷著緊張和誠懇地來求助你,幫忙辦一件事,你因為關(guān)系好或是要面子立馬答應(yīng)了,幾乎是拍著胸脯地保證,結(jié)果事后發(fā)現(xiàn)你做不了主。然后當(dāng)對方非常放松、非常高興的等待時,你卻突然告訴他這件事情不好辦,甚至辦不了。結(jié)果就是:你害得自己和對方都耽誤了時間,耽誤了事情,還失去了這個朋友,甚至毀掉了你的信用。 所謂“輕諾必寡信”就是這個道理,所以答應(yīng)別人之前一定要慎重地考慮,不可以失去信用。 三、自知而不自是所謂自知就是自己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能力和修養(yǎng),不自是就是不狂妄自大。 勞謙虛己,則附之者眾;驕慢倨傲,則去之者多。謙虛的人,往往能受到別人的愛戴和尊敬,相反的,自以為是、剛愎自用的人往往會失去民心,即使是原本親近的人都會離你而去。所以與人交往時,一定要有一個謙虛的態(tài)度,對于自己不懂的,虛心求教,非但不會丟面子,還會讓別人感到你是一個上進(jìn)謙遜的人;對于自己擅長的,樂于助人而不驕傲,這更會讓別人尊敬你,親近你。 所以曾國藩曾說:“總之不貪財、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者,自然鬼服神欽,到處人皆敬重”。與君共勉。 【聞塵雜說】諸子百家,三教九流。帶你探尋中國古代各個學(xué)說的思想與魅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