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選擇手工工藝班,很大程度上是被展示櫥柜里的布藝作品吸引了。 女紅俗稱針線活,有學員說風風火火工作了一輩子,現(xiàn)在退休了,要回歸,多點女人味。穿上戰(zhàn)袍可以巾國不讓須眉,退卻絨裝,就是織布刺繡的花木蘭。 還有的學員說多動動手指,是為了鍛煉大腦。 我聽到最多的理由是:因為夢想。 手工工藝班的課程,先是串珠子,串紙巾盒、果盤、接下來是繞手鞠球。 說實在的,編織的過程,還挺磨人的,要耐心加細心,有時候手指還會磨紅,真正的快樂是在大功告成那一刻,成就感凸顯出來了。 交作業(yè),班級群里曬作品,交流、分享。不僅娛樂自己還給家人帶來快樂。班里的王奶奶說自己完成了一個果盤的編制,孫兒回家看見了,喜歡得不得了,嘩啦一下子把水果從果盤里倒出來,換成一堆玩具小汽車。 這快樂,實實在在,摸得著看得見,就在眼前。 (資料:傳統(tǒng)的手鞠是先用和紙包好稻殼,然后一層層纏繞好底線,再用真絲或棉線繡出華麗圖樣) 我們被這門手工藝的作品吸引了、著魔了。繡女孫繩琴,是學霸級的學姐,老師贊她一點就通,而且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她的作品一在班群里秀出,就引來無數(shù)的大拇指和贊美。 每周一課,如小草對甘露的渴求,帶著對知識的渴求,只等老師這一"東風"的到來。 一次提前網購的手工材料未按約定時間郵遞到達,影響到上課的進程。老師靈機應變,本來是要編制果盤,改成了編小球,只要利用上一節(jié)課串紙巾盒余下的珠子、魚線就好了。 老師用這樣的方式詮釋出物盡其用的含義。 這是額外的收獲!老師樂意奉獻,自然贏得學生的一片贊譽。 每一堂課的時間如飛,在求知中度過,在領悟中度過,在輕松中度過。 最成功的教育模式不過如此:拿出自己的作品展示,吊足學生的胃口,然后讓學生追著老師求教。 真正的樂趣是學己所愛,而每一點進步就是一聲歡笑。 班里一位最年長的繡女姜奶奶,今年七十了,童顏鶴發(fā),積極樂觀,愛說愛笑,手工活極好,穿針引線不在話下,姜奶奶樂意助人,對同學們有問必答,是我們眼里的另一位老師。在她身上即可以學到手工技藝,也可以受到陽光溫暖的感染。 23位學員中,唯一的男神喻佐復,一大老爺們,飛針走線,如萬紫千紅一點綠,惹人注目,而好奇的背后有故事。 以前他和妻子總是一起來老年大學學才藝。夫妻二人恩恩愛愛成雙成對比翼雙飛的身影,無論走到哪里,會贏得欽佩的目光。 而今年老伴沒有報上名,他的責任就是學會了,傳授給妻子。 還記得年少時的夢嗎?像朵永不凋零的花。 這朵花,在我們的心里雪藏了那么多年,從少年到白頭。 年輕時我們有這樣那樣的愛好,但諸多方面的原因,不是所有的人能有幸地去追逐理想並為之付諸行動。 現(xiàn)在我們退休了,是時候了,所有以前不能完成的心願夢想,都可以拿出來發(fā)酵了。 所以我們聚在一起了,我們編織夢想,編織生活,繡出夢想,繡出豐采。 在開學第一天,校長的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大意是每一位能坐在教室里的人,都是幸福的,是最棒的。 這個年齡段,仍然好學上進,在這里秀才華,散發(fā)光彩! 每一個人都值得為自己點贊。 這是人生中的金秋年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