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家叔本華曾是青年時代尼采的偶像, 叔本華去世5年后,一個偶然的機緣,他的著作《作為意志與表象的世界》被尼采在舊書攤里發(fā)掘,尼采當時就認定“這是一本讀了第一頁,就必定會讀完的書”,于是廢寢忘食、不眠不休、通宵達旦地讀,懷著熱情孜孜以求,生怕錯過了任何一個字,渴望從每一句話里汲取營養(yǎng)。 叔本華書里濃郁的悲觀主義的基調(diào)與正感受到生命意義的茫然、富有詩人氣質(zhì)的青年時代的尼采深深地契合。當時的尼采覺得叔本華書里說的不只是叔本華自己的思想,也是與他從未蒙面的尼采本人的思想——尼采從叔本華那里讀到了自己,他前所未有地感受到有人真正懂他,是他的知音,而在叔本華去世多年之后,尼采成為了他最虔誠的一名門徒。 說尼采“虔誠',真不是隨便說說的, 在戰(zhàn)爭中,尼采有一次從馬上跌落,無意識中竟大喊一句”保佑我!叔本華!“ 可見,叔本華對尼采而言,是一個神一般的存在,是那個階段尼采精神世界中的上帝。 可以說,對叔本華哲學的崇拜與信服,使年輕的尼采發(fā)現(xiàn)了哲學,并愛上了哲學; 而對叔本華哲學的批判與克服,才真正成就了尼采的哲學,才真正使尼采找到了屬于他自己的哲學之路,一條不同于叔本華、不同于任何人的前所未有的哲學之路——這是尼采用他的血、他的淚、他的汗、他孤高的一生,他整個生命的注入而鋪就的一條存在主義的哲學之路。 尼采的前半生視叔本華為一語道破天機的神明, 因為在那個時代,大多數(shù)人都相信人類的生命最初源于某個光輝偉大的“造物主”,并被“造物主”賜予了某種不朽的意義,有待我們?nèi)ヌ剿?、去發(fā)現(xiàn),去完成; 而叔本華說,生命不過是一個又一個欲望的此起彼伏,人們通過追逐欲望來自我滿足,卻在這一個欲望得以滿足的同時立刻陷入了下一個不滿足——如此周而復始,循環(huán)往復,永無止息——這就是人生。就像后來蕭伯納戲謔的那樣:人生有兩大悲劇——一是你得不到你想要的,二是你得到了你想要的。前者使人痛苦,而后者叫人無聊。 所以,什么是人生?在叔本華這里,人生,說到底,不過是一場永不知足的逐求,不過是一個在欲望的驅(qū)使下漫無目的卻馬不停蹄的四處奔忙,不過是在得不到的痛苦和得到后的無聊之間循環(huán)往復的過程,而無聊是別一種痛苦……所以,不論我們得到或得不到,得到什么,得到多少,我們終將感到失落,因為始終還有下一個我們不可企及之物、求而不得之欲…… 結論:逐求是焦躁痛苦的,快樂是短暫偶然的,所以,由此而構成的生命是無意義的,注定是悲劇性的。 叔本華恰逢在18、19世紀黑格爾哲學大行其道、整個歐洲哲學正走向理性的巔峰,人們對作為“天之驕子”、“上帝寵兒”的人類抱有越來越深信不疑的樂觀期待的時候,在人們與日俱增的自信和熱情上毫不客氣地潑了一盆冷水。他對人生無意義的論述顯得不合時宜,卻又讓人難以否認。尼采仰慕他,因為他刺破了人類社會表面的繁華,一針見血地道出了一直徘徊在尼采(也是很多人)心底深處的對欲望的無奈和長久揮之不去的對人生意義深切的虛無感。 而叔本華給出的解脫之道是什么? 既然欲望是人生苦難的根源,那么絕欲便可斷苦;而人世間是欲望根植的土壤,那么逃世才能絕欲——于是他的救苦救難的邏輯如下:否定欲望、否定人生的意義——禁欲+避世——解脫。 叔本華的這一味所謂的“解藥”讓尼采恨得牙癢癢,他看到的叔本華從一個對世界對人性兼具深刻感受力和冷眼旁觀的智者,變成了一個遇到困境不思進取、一味逃避的軟弱靈魂——這最終促成了尼采后半生哲學立場的驟變,從此他與叔本華分道揚鑣,并用自己的余生去矯正和對抗這種叔本華式軟弱靈魂對人心的蠱惑力。 尼采反對叔本華, 不因為個人恩怨,只因“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 叔本華說:人生沒什么意義,只是一片欲壑難填的苦海; 尼采說:人生或許本來無意義,沒有任何一個人或任何一個神有權利告訴你什么是人生的意義;但正因如此,人生是有意義的,因為我將創(chuàng)造我自己人生的意義。 叔本華說:只有絕欲避世,才能脫離苦海; 尼采說:不要絕欲,而要升級你的欲望——把你的欲望從一種對物質(zhì)的追逐,轉為對生命的創(chuàng)造——不要做物質(zhì)的奴隸、上帝的奴隸、任何人或物的奴隸,做自己的主人,創(chuàng)造你自己。 尼采拋棄了年少時的偶像“叔本華”,也拋棄了所有人的偶像“上帝”——這位千百年來人類強烈依賴的精神之“父”、人生導師——尼采不接受一位“父親”、一個“導師”或一個“神”來規(guī)劃他的人生,告訴他生命怎樣度過才更有意義。他要自己選擇自己的道路,自己定義自己,自己創(chuàng)造自己的人生意義——他不需要主宰者,因為他自我主宰,他是自己的主人,聽從于內(nèi)在的靈魂。 自己主宰自己,而不為外物(or外人or外神)所主宰, 自己創(chuàng)造自己人生的意義,而不接受他者強加的意義, 當你活成了你渴望成為的自己,而不是別人期待你成為的樣子, 你才算真正活出了你的“自我”, 你才成為了這世上獨一無二的一個“我”,獨一無二的一個“人” 這就是尼采所說的“強力意志”, 也是他唯一認可的“自由”; 而這樣的人在尼采的詞典里被譽為“超人”。 可見, 世界上有千千萬萬個人, 自稱千千萬萬個“我”。 當你只是思考著別人的思考, 夢想著別人的夢想, 那么你不是你自己的“我”, 你只是另一個別人,只是另一個“他”, 不,你只是“他”的影子, 而他又是另一個“他”的影子…… 所以世上是千千萬萬個影子, 有幾個實實在在的”我“? |
|
來自: mayjleeivvsy13 >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