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很長,內(nèi)容也相對豐富,中間涉及到了七個卦。過去學習《易經(jīng)》的人,看到這一章就非常重視,因為這一章里面“子曰”最多,覺得孔圣人說的話最多,肯定就是最重要的章節(jié)。實際上這一章的中心,還是講人在社會當中要謹言慎動、安心自處。其中引出了七個卦:中孚卦、同人卦、大過卦、謙卦、乾卦、節(jié)卦、解卦,并把這七個卦當中涉及到慎言慎動的爻辭,在人事上進行了一番引申發(fā)揮。下面我們具體來看。 “圣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边@里是談易象的來歷。圣人主要指的是發(fā)明、傳承《易經(jīng)》的古之圣人,比如伏羲氏、文武周公這些所謂的圣賢先王。賾,是復雜、繁雜的意思,有包羅萬象,難以窮盡的感覺,可以說是復雜到了極點。擬,就是比擬、模擬、類比的意思;“擬諸其形容”,就是模擬萬事萬物的樣子,形容就是形體和容貌。宜,指的是恰當、合適;物宜,就是說天地間的萬物,各得其恰到好處的本性,各有其恰如其分的存在現(xiàn)象。對于萬物本身來說,所呈現(xiàn)出來的一切現(xiàn)象,都是恰到好處的。我們每天照鏡子,每個人都覺得自己長得最好看,都覺得自己的鼻子眼睛長得恰到好處,都覺得自己的看法觀點是最正確的。當然現(xiàn)在有些人不一樣了,現(xiàn)在做整容手術很吃香,這又是另外一回事了。這是因為人被異化得太厲害,受太多流行觀念的影響,覺得自己這個物已經(jīng)不宜了,不恰到好處了。但實際上,老天爺把你造成這個樣子,這個樣子對于你來說就是最好的。你非要犯愚癡打妄想,把大把的錢往整容所里扔,那誰也拿你沒有辦法。 上面整個一句直譯過來,就是說古之圣王,通過自己對天地間種種紛繁復雜的事物進行觀察,發(fā)現(xiàn)了各種現(xiàn)象的變化規(guī)律。除了對天地自然的觀察外,古之圣王還對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的復雜關系和行為進行觀察和研究。通過觀察,運用模擬、類比的方式,從這些現(xiàn)象當中抽象出了一陰一陽兩個符號,來概括天地間最根本的、也是相反相成的基本變化。在沒有成卦之前,通過陰陽二儀衍變出了八個單卦和六十四個重卦,然后以此歸納總結(jié)社會人事變化的規(guī)律,從而使雜亂無章的天地萬象,乃至于紛紜變幻的社會人生現(xiàn)象,通過易卦的歸納變得次序井然,可以被人們理解、掌握,可以被人們預知、預判。 這幾句講的就是《易經(jīng)》卦象、爻象的來源,說得清楚明白。上節(jié)課我們說,上世紀搞新文化運動的一部分人,打著“疑古”的旗號,自己是不懂裝懂,半瓶子醋,生拉硬扯地把西方一套方法論拿過來,硬套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把傳統(tǒng)文化糟蹋得不成體統(tǒng)。《易經(jīng)》是傳統(tǒng)文化的根本,是群經(jīng)之首、大道之源。他們把《易經(jīng)》糟蹋得不成樣子,今天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低落到了如此地步,跟這批人的糟蹋也不無關系。 “圣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前面我們講的是圣人能夠把天地間各種復雜、凌亂的現(xiàn)象,通過易道進行歸納總結(jié),形成卦爻之象,從而條理化、清晰化,以此對人類社會起到一種規(guī)范、有序的治理作用。前面的“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從靜態(tài)的角度言說的。下面“圣人有以見天下之動”,就是說圣人不僅看到了天地間各種復雜、凌亂的現(xiàn)象,同時還看到了這些復雜、凌亂現(xiàn)象之間的運動關系。 天地萬象,并不是一個個孤立并靜止不動的,它們是在運動中才形成了各種關系。過去我們學辯證唯物主義,說世界是普遍聯(lián)系的,怎么聯(lián)系呢?就是通過各種運動聯(lián)系起來,并形成了各個不同的系統(tǒng)。天地是個大系統(tǒng),天體有天體的系統(tǒng),地球有地球的系統(tǒng),地上的有機物和無機物都是系統(tǒng),有生命的、無生命的都有各自的系統(tǒng)。乃至于落實到個體身上,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生理結(jié)構,也有著不同的生理系統(tǒng)。這些系統(tǒng)之間,也是通過相互的運動而聯(lián)結(jié)成一個整體。 我們遠古的圣人觀察到了天地間這些永恒的運動,并把自然現(xiàn)象的一切運動關系都落實到社會人事當中,與人類的社會活動相匹配。這樣,就能夠會通這些社會現(xiàn)象,全面掌握并認識其運動關系和規(guī)律,然后根據(jù)關系和規(guī)律,制定出規(guī)范社會大眾行為的制度、規(guī)范、禮儀。這就是“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 所謂典禮,就是一整套人類社會文化活動的系統(tǒng)。作為我們?nèi)祟悂碚f,典禮包括政治制度、法律法規(guī)、官僚體系、禮儀規(guī)范,乃至于民俗文化系統(tǒng)等等。如果要詳細系統(tǒng)地了解典禮,就要學習儒家五經(jīng)當中的《禮記》,因為“禮”這個東西在儒家學說中處于很重要的地位。儒家提倡的五常,仁義禮智信中的這個“禮”,恰恰是處于五常之正中。如果沒有這個禮,人們所顯現(xiàn)出來的仁和義,就會顯得很粗放、很粗野,而所謂的智和信,如果沒有禮來作為規(guī)范的話,也很難使人理解和信服。 禮在我們傳統(tǒng)文化當中,確實是很重要的,而《禮記》這部經(jīng)典對于儒家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儒家必修的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其中的《大學》和《中庸》兩篇就是從《禮記》當中抽出來的。如果我們要系統(tǒng)學習《禮記》的話,其中的內(nèi)容包羅萬象,可以說中國上古文化的精神,通通都可以包羅在其中了。 我們看社會運動中形成的各種關系,必須要有典章制度,有法規(guī)、禮數(shù)來進行約束、規(guī)范和確定,才能在人與人之間形成一種良性的社會關系。國家機器要正常運轉(zhuǎn),就必須要有一套嚴密的政治體制作為保障。經(jīng)濟生活要正常進行,同樣也要有一整套嚴密的法律法規(guī)作為保障。就算是普通人,一男一女生活,所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要想過正常的夫妻生活,也必須舉行婚禮儀式,要在《婚姻法》的保障之下才能夠確立夫妻關系,不然一切就會亂套。這就是“行其典禮”的意義。這一切,都是古之圣人通過“見天下之賾”、“見天下之動”,然后“觀其會通”而提煉歸納出來的。 從總象全局到爻象吉兇 下一句“系辭焉以斷其吉兇,是故謂之爻?!蔽覀兩厦嫠f的一系列,包括種種關系、種種禮儀變化、種種社會制度等等,以此為基礎就形成了易象、卦爻。其所呈現(xiàn)出來的吉兇悔吝等等的結(jié)果,就是通過系辭、通過語言文字把它表達出來。“是故謂之爻”,這里只說了爻辭。每個易卦都由六爻組成,每一爻的內(nèi)容、意義,以及吉兇判斷等等,用語言文字能夠表達出來,就是爻辭。 熟悉了《易經(jīng)》的結(jié)構就知道,這里光講了爻辭,而忽略了更重要的卦辭、象辭、彖辭,還有爻辭當中的小象辭,確實是有一定的缺失。我們說《周易》八八六十四卦,周文王被囚禁在羑里七年,好不容易才在患難中把它搞出來,這里卻跳過去、完全給忽略了。只談爻辭,只用六爻來斷吉兇,就會失去了各卦的卦辭、象辭這些大的前提。 在方山易的講述中,本光法師就指出,我們學易的時候觀象玩辭,斷斷不可離開一個卦的總象而斤斤計較于每一爻象。易卦的爻辭、小象辭必須結(jié)合整個卦的卦辭、象辭、彖辭來進行綜合判斷,不然就破壞了一個卦內(nèi)部的整體結(jié)構。這個整體結(jié)構支離破碎了,有點像瞎子摸象的感覺。平常我們打卦,如果一卦有動爻,這個動爻就是重點,它所表現(xiàn)的內(nèi)容就是在當下所體現(xiàn)的或即將發(fā)生的變化。作為一個卦來說,動爻是判斷吉兇悔吝很重要的所在。但是如果只從一爻之動來判斷結(jié)果,而不去觀察卦辭、彖辭、象辭,往往就會導致目光短淺,難以從全局、從整體長遠的眼光來判斷事情的全貌。 對于學易的人來說,如何來解、來斷這個卦是非常關鍵的。對于那些純粹用《易經(jīng)》來搞占卜的人,可能對爻辭斷吉兇這方面更重視一些,而對如何整體把握全卦的精神、如何行為處事的方面,就不太重視,往往就會忽略象辭、卦辭、彖辭里面的相關內(nèi)容。 歷史上有許多易學流派,比如漢易中的《焦氏易林》就是專門打卦占卜用的書。它通過《周易》六十四卦的爻變,使每一本卦再生成六十四個子卦,這樣就形成了四千多個可供占斷的卦來。這四千多條卦辭也是自己通過卦象、爻象的關系推演出來的,沒有依《周易》六十四卦的卦辭、彖辭和象辭。單從占卜之術的角度而言,《易林》可能顯得比《周易》六十四卦來得更精確、細密一點,但是對于真正學易的人來說,通過易道修養(yǎng)心性、增上德業(yè)才是根本。對于“君子觀象玩辭”、以心性修養(yǎng)而進乎大易之道的要求來看,像《焦氏易林》和宋代以后衍生出來的各種易卦卜筮之學,就沒有什么作用了。 這一章的前面是講創(chuàng)立《易經(jīng)》的圣人,通過觀察天地之間萬物紛紜變化,用易卦恰到好處地比擬、模擬了天地變化的規(guī)律。通過觀察天地萬物的運動變化,古代圣王制定了人間社會一系列的典章制度,并通過文辭附在《易經(jīng)》的卦爻上面,用語言解釋出了這些現(xiàn)象當中的吉兇征兆。 知行合一 從容中道 |
|
來自: 古潤易象 > 《易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