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央視一道節(jié)目《經典詠流傳》比較火,火得網友大呼“央視爸爸”要么不出招,要么一出招就是大招。 在節(jié)目中,除了那些經典的古詩詞以及讓人耳目一新的傳唱外,有一個環(huán)節(jié)特別精彩,那就是節(jié)目的鑒賞時刻。其中圈粉最多的當屬北師大博士生導師康震,各位字字珠璣。 1、《三字經》節(jié)選 宋·王應麟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習相遠。 茍不教,性乃遷。 教之道,貴以專。 康震點評 其實《三字經》嚴格來講,它都不是一本書,因為當時它剛剛開始寫的時候,大概就一千零六十多個字,那么誰會下這個功夫,三個字一句的把這個寫出來,然后大家都還喜歡背,起碼咱們前頭幾句都會背。所以我覺得這是挺耐人琢磨的一件事,這就是大家常說的大家寫小書。作者王應麟是南宋時候的一個大儒,他寫了一本書叫《譽海》,這本書就是給那些準備參加科舉考試的人準備的知識百科全書。然后他把這些東西現(xiàn)在都變成了一千個字。為什么這本書特別受追捧呢?它雖然小,它的知識層次特別豐富,它基本上分了好幾個部分,比如說第一個部分講教育原則的,再往下是介紹好人好事的;再往下,是講中國朝代的變化,再往下是講我們古代有哪些書的,再往下是鼓勵你好讀書。所以你別看書小,包羅萬象,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這個就是為什么這本書是在蒙學當中最首屈一指的。 王應麟編了它,到明代初期、明代晚期、清朝、民國初年都不斷有人擴充它,甚至1949年以后,人們還在擴充它,因為《三字經》里邊說元代的時候是大漢民族的那種觀念來說元代的,1949年以后就把這部分觀念給改過來,包括以前對歷史的評價也改過來。所以《三字經》也在與時俱進。包括現(xiàn)在,如果力宏有興趣的話,他也可以往下編。 2、《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宋·蘇軾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康震點評 因為這個古人寫詞,一般就寫一首詞,但是這個詞前面還要加一個小序這是不尋常的。雖然在蘇軾之前就有人這樣做,但從蘇軾開始大量的人這樣做。我覺得這是因為蘇軾愿意在詞當中留下自己人生的痕跡,這個詞是非常奇妙。三月七日,他和他的朋友上沙湖遇到大雨,然后雨傘提前被仆人們拿走了,因為以為不下雨,結果下了雨,大家都感到非常狼狽,只有我覺得,沒什么。也無風雨也無晴,因為在蘇東坡看來,人的一生就兩種天氣,一個是晴天,一個是下雨天,所以無論你走到哪,你都會碰到陽光,也無論你走到哪,你都會碰到一個陰天和下雨天,以這樣的心態(tài)來看待人生,人生何處沒有春天,人生又何處沒有溫暖,你又何必疾疾地去奔跑,去尋找你心中所謂的陽光或者是美好呢?你不需要這樣。所以我覺得蘇東坡給我們貢獻的最大的一種財富并不在于說他做了多大的官,寫了多少文章,而在于我們最需要支持的時候,在我們最困難的時候,他出現(xiàn)了,他跟你說,一蓑煙雨任平生,小伙子,別發(fā)愁。 但是他在流放期間寫了《大江東去浪淘盡》,寫了一蓑煙雨任平生。就是他在最苦難的時候,他給我們奉獻了最瀟灑和最美的詩篇。蘇東坡對我們最大的貢獻就是當我們都認為我們的人生要歸零的時候,蘇東坡說NO,沒有歸零。我的人生我做主,我不把你歸零你別想歸零。所以我覺得蘇東坡在我的文化里扮演最大的一個角色,只要我自己不認輸,沒人能說我輸,我的自信就是我的。我覺得黃綺珊就是這樣來詮釋蘇東坡的詞的,非常漂亮。 3、《將進酒》(節(jié)選) 唐·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山來, 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 朝如青絲暮成雪。 康震點評: 其實李白寫這首歌的時候,內心極其不爽。李白志向非常大,他想當宰相,但暫時沒機會。有巨大期待的人就會有巨大的失落,進而有巨大的牢騷。這首詩實際上是表達了他巨大的牢騷。 李白說了,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這詩就寫在他要去見唐玄宗的路上。李白一生的驕傲,一生的自信,一生的不可一世,都在一首表現(xiàn)失望和失落的詩里出現(xiàn),非常奇妙。雖然這詩本身看著好像有點消沉,但我們讀的時候卻有一種解放感,一點都沒覺得消沉,反而越唱越讀越興奮。 4、《送別》節(jié)選 近代·李叔同 長亭外,古道邊。 芳草碧蓮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康震點評: 其實李叔同這個人不簡單,他們家在上海開錢莊,是巨富之家。他有充裕的財力來支撐學業(yè)。那個時代的人有一個特點,他們的視野很開闊,而李叔同又有很殷實的家底,所以他能夠自由選擇一些在我們現(xiàn)在看來并不是很實用的專業(yè)。比如那個時候人們更多的學財會、務工,但他學的是油畫。他不但學油畫,還學晶石篆刻、音樂、話劇。1907年他27歲,演了中國本土上第一幕話劇《茶花女》,他扮演的是茶花女,這說明李叔同年輕的時候非常英俊。那個時候沒有女人去扮女角的,都是男人在臺上。所以《茶花女》實際上是開了中國話劇先河的一個活動,李叔同也是成為話劇的一個先驅。 他在35歲的時候寫了這首歌詞,實話講,只有他這樣的人才會想到,用美國的一個旋律來填一個中國古風的詞。我們現(xiàn)在說要把中國文化推向世界,也要把世界的一些先進的元素拿來為我所用,這不是一句空話,而是真的要像一百多年前的李叔同那樣,身上兼有中西的學養(yǎng),甚至滲透在他的血液當中,他才能下筆如有神,寫出來的東西才能將中西合璧,沒有任何的違和感。 我們不妨探尋一下康震點評的套路: 從傳唱者所選的詩詞開始鑒賞,由詩詞本身的語句優(yōu)美、詩詞表達的精神內涵,以及詩人詞人的生平及創(chuàng)作背景來點評。點評既讓人增長文學內涵又給人以立體感。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绷私鈱懽鞅尘笆钦_理解文學作品主題的金鑰匙。什么是寫作背景,簡單地說,就是因為不同的作者所處的時代、境遇不同,所寫的詩詞內容、表現(xiàn)的情感也會有所不同。即使是同一個作者,所處的時代不同、年齡不同,也會表現(xiàn)出截然不同的風格。 在語文學習時,有的老師會要求學生會“知人論世”。所謂的知人論世,就是在古詩詞鑒賞時,要了解詩詞的作者及寫作背景。包括生平、思想、創(chuàng)作道路、藝術風格等。同時,包括了解作者寫作時的時代背景、作者寫作時的心境及同時其它其它作者的同類作品等。 如杜甫的《蜀相》:“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頻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沾襟?!?/p> 杜甫因處“安史之亂”時期避亂之時,途經丞相祠堂,特往祭拜。因此,詩中頌贊之情,悼惜之意可見,隱隱濟世之心可感。 再如李煜的《浪淘沙》:“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眲t道盡了由國君淪為階下囚,追想先前的榮華富貴,對比如今寒意不耐的凄涼處境,大有天上人間之感。一句“流水落花春去也”可謂感傷之極。這也是至情之語! 以上兩首詩詞,如果沒有了解作者所處時代背景,就很難真正理解作者所抒寫的思想情感。 今天,我們不妨走進千古第一才女之稱的李清照,對比她兩首詞,就可以看出鑒賞詩歌時,了解時代背景是多么必要和重要。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約1155年),號易安居士,齊州濟南(今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qū))人。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李清照出生于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yōu)裕,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她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中打下文學基礎。出嫁后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于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此時所作詞,多寫其悠閑生活。 這是李清照前期的一首詞《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大家注意看,這首小令開頭兩句,寫沉醉興奮之情。接著寫“興盡”歸家,又“誤入”荷塘深處,別有天地,更令人流連。最后一句,純潔天真,言盡而意不盡。這首小令用詞簡練,只選取了幾個片斷,把移動著的風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寫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時的好心情,讓人不由想隨她一道荷叢蕩舟,沉醉不歸。 然后,好景不長,金兵入據(jù)中原,李清照流寓南方,丈夫去世,境遇孤苦。她的詞風大變: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 我們不妨看看她創(chuàng)作的《武陵春》: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創(chuàng)作此詞時,正逢金兵進犯,丈夫既已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盡,作者孑然一身,在連天烽火中飄泊流寓,歷盡世路崎嶇和人生坎坷,處境凄慘,內心極其悲痛。 《武陵春》上片既極言眼前景色之不堪、心情之凄楚,所以下片便宕開,從遠處談起。從《如夢令》可以看出,李清照是最喜愛游山玩水的。她既有游覽的愛好,又有需要借游覽以排遣的凄楚心情,而雙溪則是金華的風景區(qū),因此自然而然有泛舟雙溪的想法。但事實上,她的痛苦是太大了,哀愁是太深了,當然不是泛舟一游所能消釋的。所以在未游之前,就又已經預料到愁重舟輕,不能承載了。設想既極新穎,而又真切。聽說了,也動念了,結果呢,還是一個人坐在家里發(fā)愁罷了。而且一個“倦”字,展現(xiàn)了國破家亡的孤苦凄涼。 了解寫作背景是正確理解文學作品主題的金鑰匙,所以,文史不分家,學習一首古詩詞時,多了解作者所處的時代,以及大時代背景下詩人的身世,我們就能很好地學習和鑒賞這首古詩詞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