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個題目,我想起我剛剛來學校上班時的情景。我看到所有的老師都在忙著找各種教案,我拿著我的科學書和課程標準,不知道從哪里入手。然后我就問,我不會備課,不會寫教案,沒有過從教經驗,我要從哪里入手呢?有老師告訴我,到網上去找教案。當我找到教案后,我又有問題了,如果教案上的內容我能不能改動呢?又有老師告訴我,可以二次備課,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改動。我就這樣一點點學習,一點點摸索著,一點點成長。 今天讀了《教師如何備課》這篇文章,頗有收益。融入這個隊伍一個多月以來,我逐漸認識到作為一名教師,要上好一堂課,教案的準備非常重要,我把這一過程理解為備課。 《教師如何備課》中所說的“備課”應該是“備”而有用的,它起到有利于老師將教落到實處,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的這樣一個目的。“備”的內容也是包含多方面的,包括備教學目標、備學生心智水平、備教材的內容、備教學情景、備教學過程、備學生的學習方式、備教學語方言、備作業(yè)設計等等。 我最初把“備課”理解 為“背課”,但是投入到工作中才發(fā)現,根本不是一回事,備課雖然是備教案,但不等同于寫教案,我還記得我準備的第一節(jié)課,我研究了教材,我設計了教學目標(源于電子版教案),設計了教學過程,并把整個過程都寫了下來,甚至我要說的每一句話都寫了下來,然后背了一遍又一遍,然后又對著墻演習了很多遍,當我信心實足的走進教室時,迎接我的是一個個好奇的小眼神,當我想要按我的“背”的流程完成這節(jié)課時,尷尬來了,學生隨口一個問題打亂了我的流程,當然,這節(jié)課沒有達到我的預期的效果。 讀了《教師如何備課》,我發(fā)現了我的問題所在,在備課的過程,我只想到了我的存在,卻忽視了我是為誰存在的。第一我忽視了學生心智發(fā)展水平,這樣大的孩子,他們的思維是活躍的,當我講到一個問題時,他們會想到很多個想關的問題,這些問題在他們頭腦中畫了一個又一個問號,當我的知識無法滿足他們,課堂上的教學機智又不成熟時,課堂上的尷尬是隨時發(fā)生的。第二我忽略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備課過程中,我只想到了我要講的知識,卻忽略了學生自主學習,小組討論的新方式方法,課堂上變成以我說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如果講到哪里我的思路不流暢時,課堂上的“尷尬”又產生了。第三我對教學情景的創(chuàng)設和教學語言準備不足,整節(jié)課形式呆板,毫無生機。所以這種形式的課堂,出現“尷尬”是正常的。 那么,如何備課如何讓備課成為有效、高效呢? 我的想法是:第一要改變自己的思想,要從傳統(tǒng)的思想觀念中走出來,要走進學生的世界,了解學生的心理,站在學生的角度和學生一起看世界。不能忽視了孩子的認識和情感,只把老師的情感和知識強加給學生,這樣的結果只會產生課堂效果欠佳的現象。我們備課要備學生,把課備進內心深處,用教師的教引導學生的學。所以我們在備課是要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 第二:我的老師曾經對我說過:萬變不離其中。不管怎樣備課,都離不開教材。只有備好教材,精通教材,把握重點、難點,將教法了然于胸,才能取得和學生對話的資格,進了課堂才能和學生交流的從容。備教材時也不能把自己的思考局限于眼前的一篇文章中,應該力求擴展本篇教材的教學效果,產生擴散效應。這就要求教師知識淵博,只有既能鉆進去,又能跳得出來,才能對教材有深透的理解。
第三:突出教學重點、解決教學難點。突出教學重點就要做到教學目標明確、集中。備課時就應該在這方面下功夫、想辦法,如何提出問題,如何創(chuàng)設情境,如何啟發(fā)引導,如何層層推進等等,一堂課,重點突出了,目標也就明確了,問題才能真正得到解決。解決教學難點就是在備課時就要認真研究和分析難點。我記得王曉春老師的書《教育的智慧從哪里來》,他在書中羅列了很多的教育案例,他給老師們提出最多的建議就是多研究,多分析,我想這兩個詞用在備課中也是很實用的,備課時,針對教學難點,要分析為什么學生會感到難,難在哪里?然后研究難點所在,抓住教材中一些關鍵性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加以解決。 第四:運用恰當手段,完成教學任務。在課堂教學中老師采用的教學手段是幫助學生學習的基本方式和措施,要關注對學生學習幫助的實際效果。所以在備課時一定要考慮教學手段的實用性。
我想,要做一名教師,成為一個合格的教師,不是一個速成班或幾節(jié)培訓課可以打造的;教師備課,備節(jié)節(jié)合格、課課高效的課也不是分分鐘可以解決的事,這需要經驗的累積,時間的沉淀,不斷的研究,不懈的努力,不停的學習,方能收獲理想,方能收獲希望。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鋒從磨礪出,從教的路是一條沒有捷徑的路,只有不忘初心的堅持,才能收獲桃李芬芳的幸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