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精義》前言和目錄
前言 《中庸》原是《禮記》的一篇,史家和儒家主流都認為是孔子之孫子思所作?!妒酚洝た鬃邮兰摇氛f:“子思作《中庸》?!编嵭f:“名曰《中庸》者,以其記中和之為用也。庸,用也。孔子之孫子思作之以昭明圣祖之德。”唐代陸德明、孔穎達、宋代二程、朱熹都認為《中庸》為子思所作,朱熹《中庸章句》指出:“《中庸》何為而作也?子思子憂道學(xué)之失傳而作也?!庇终f:“此篇乃孔門傳授心法,子思恐久而差也,故筆之于書,以授孟子?!贝苏f可信。
子思,名孔伋,字子思,孔子嫡孫。生于前483年(東周敬王三十七年),卒于前402年(周威烈王二十四年),終年八十二歲。《史記·孔子世家》載:“孔子生鯉,字伯魚。伯魚年五十,先孔子死。伯魚生伋,字子思,年六十二。嘗困于宋。子思作中庸。”六十二當為八十二之誤。
子思中年時曾仕于衛(wèi)國,與衛(wèi)君多有問答。王夫之認為“子思仕衛(wèi)當在悼、敬、昭三公之時,或出公反國之后。”(《船山遺書》)子思又曾在魯國為官。《孟子告子下》記載:“(淳于髡)曰:"魯繆公之時,公儀子為政,子柳、子思為臣,魯之削也滋甚。若是乎賢者之無益于國也!"曰:"虞不用百里奚而亡,秦穆公用之而霸。不用賢則亡,削何可得與?”
淳于髡說,魯繆公(魯穆公)時,公儀子為政,子柳、子思為臣,魯國更加削弱,可見賢者無益于國。孟子說,用賢則霸,不用賢則亡,豈止削弱而已。言外之意,魯繆公對子思們并沒有真正重用。
子思受教于孔子的高足曾參,作《中庸》?!妒ラT十六子書》說:“子思從曾子學(xué)業(yè),誠明道德,有心傳焉,乃述其師之意,窮性命之原,極天人之奧,作《中庸》書,以昭來世?!薄稘h書·藝文志》有“子思二十三篇”,本注云;“名伋,孔子孫,為魯穆公師”。子思二十三篇久佚,《中庸》為《禮記》所收,流傳于世。
《漢書·藝文志》載錄有《中庸說》二篇,可見早在西漢就有解釋《中庸》的著作,以后歷代有關(guān)《中庸》的著作甚多,影響最大的是朱熹的《中庸章句》。朱熹將它從《禮記》中抽出,重新校定章句,加以注解,成為四書之一。
朱熹高度贊美《中庸》:“中庸何為而作也?子思子憂道學(xué)之失其傳而作也。”“歷選前圣之書,所以提挈綱維,開示蘊奧,未有若是之明且盡者也?!保ā吨杏拐戮洹ば颉罚┎⑶以凇吨杏拐戮洹返拈_頭引用了一段程頤的話。這段話對《中庸》要旨作了精到的概括。
“子程子曰: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此篇乃孔門傳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筆之于書,以授孟子。其書始言一理,中散為萬事,末復(fù)合為一理。放之則彌六合,卷之則退藏于密。其味無窮,皆實學(xué)也。善讀者玩索而有德焉,則終身受用之,有不能盡者矣?!?span lang="EN-US">
大意是說,不偏不倚就稱為中,不變易就稱為庸。中是天下的正道,庸是是天下的定理。這篇經(jīng)書是孔子對弟子門生傳授心法的。子思擔(dān)心時間久了出差,所以寫到書上,以傳授給孟子。這本書,開始只說一個道理,中間分散為萬般事體,最后又匯匯總歸結(jié)到一個道理上。這個道理放開來可以遍滿天地四方,歸攏來則可以深藏于內(nèi)在隱秘。它意味無窮,都是實實在在的學(xué)問。善于讀書的人仔細思量,反復(fù)領(lǐng)會,自有心得,一輩子都受用不完了。
本經(jīng)開頭說“天命”,進而說慎獨,說時中,說用中,說孝說恕說九經(jīng),說至誠致曲致中和,說三達德,說中庸之強,說道不遠人,說誠之五法等等,最后又歸結(jié)于“上天之載”。這就是“始言一理,中散為萬事,末復(fù)合為一理?!?span lang="EN-US">
“退藏于密”的“密”字值得深長思。大都將它翻譯為“隱秘的內(nèi)心”。沒錯但膚淺,因為這個“密”比一般“隱秘的內(nèi)心”還要隱秘。程明道先生說:“密是用之源,圣人之妙處?!保ā抖碳罚┯弥醇词求w,即“道心惟微”的道心,“允執(zhí)厥中”的中,即本書的中心概念。
中庸是天下正道定理。中庸之道實踐于德行,就是圣賢君子;落實于政治,就是中道之國;致力于中道之國在新時代、新基礎(chǔ)上的重建,就是中國之夢。要做一個優(yōu)秀的中國人,要追求和實現(xiàn)中國夢,不能不讀《中庸》、不能不對《中庸》有所了解和理解也。
朱熹認為《中庸》是四書中最難讀懂讀通的,所以列于四書最后,要學(xué)者讀完《大學(xué)》《論語》《孟子》后再讀。他說:“先讀《大學(xué)》以定其規(guī)模,次讀《論語》以定其根本,次讀《孟子》以觀其發(fā)越,次讀《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處。”
我認為四書各有各的側(cè)重和特色,學(xué)者亦不妨按各自性之所近和所喜而讀?!吨杏埂泛螄L不可定其規(guī)模、定其根本和激發(fā)意興哉?關(guān)鍵是要有高明的向?qū)?。東海盡量深入淺出,以最淺近的話語將本經(jīng)的高明精微揭示出來。2015-12-1余東海于南寧
《中庸精義》目錄 第一章:中道主義總綱領(lǐng) 第二章:君子小人的標準 第三章:中道境界非一般 第四章:莫不飲食鮮知味 第五章:天下莫容夫子道 第六章:執(zhí)其兩端用其中 第七章:自視聰明實不明 第八章:擇善固執(zhí)永不失 第九章:中庸之道最難行 第十章:中庸之強超南北 第十一章:依乎中庸可成龍 第十二章:君子之道費而隱 第十三章:中道不外乎人道 第十四章:君子居易以俟命 第十五章:王道須從齊家始 第十六章:鬼神功效大得很 第十七章:大德焉能不大用 第十八章:前光后輝數(shù)文王 第十九章:治國易如示諸掌 第二十章:修齊治平盡在茲 第二十一章:誠則明矣明則誠 第二十二章:至誠可以參天地 第二十三章:致曲同樣可至誠 第二十四章:國家興亡有征兆 第二十五章:成己成物唯此誠 第二十六章:天地之道一字盡 第二十七章:天下誰能執(zhí)大象 第二十八章:復(fù)古主義要不得 第二十九章:普適價值數(shù)中華 第三十章:天地為何那樣大 第三十一章:德到至圣可配天 第三十二章:大經(jīng)大本靠至誠 第三十三章:得乎中道之大德 首發(fā)于儒家網(wǎng)
附言: 東海手頭待出版書稿有:《孟子心法》《儒眼真睛》《東海點經(jīng)》(包括《中庸精義》《禮運大義》《洪范要義》)《宋儒與理學(xué)》《東海微言》等,歡迎有識之出版社出版商垂青。正在創(chuàng)作的有《中國故事》《白虎通大義》《中華文明最優(yōu)論》等,已送審閱的有《仁本主義》《中國歷史精神》等。2018-3-29余東海于南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