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岜沙苗寨·貴州黔東南從江縣 去岜沙的路上,有各種各樣的寨。我喜歡走走停停,進進這些游人罕至的寨子,看看當地人平日的生活。 在貴州,苗侗村寨是用禾晾架曬稻谷的。我猜想這邊實在沒有平地可以曬谷,所以這里的先民才創(chuàng)造了這種曬谷方式吧。 糯禾收割后,人們將數百棵糯禾做成一捆,一捆十來斤,在禾晾架上晾曬1個月,最后收進禾倉。 小村的路口,有家榨茶籽油的小店,老板邊烤火,邊慢悠悠地忙活著。煮熟的茶籽用這部機器壓榨出茶油。 人們在田頭聊著天,母雞在發(fā)呆,鴨子也在伸懶腰。 去岜沙的路,導航把我們帶到一條泥濘的山路。路兩旁厚厚的枯葉,說明這是條極少人踏足的小路。 路上一群矮腳山羊好奇地看著我們這些不速之客。 到達岜沙苗寨時已經下午四點多了。由于我們走的這條小路是從苗寨后的大山繞過來的,省了一筆門票費用,只可惜錯過了表演。 岜沙號稱中國最后一個持槍部落,【蘆笙場】便是這些槍手平時表演的地方,其實只是一些歌舞表演,結合當地槍手和鐮刀剃頭等元素。 這位持槍的大叔看到我們停車,主動找我們聊,說可以做導游。 既然時候不早,也沒表演看了,抓緊時間請導游帶我們逛逛也不錯呀,說不定還能玩玩他的槍。于是談好價錢就隨他到處轉。 來到一個無人的小樹林,大叔開始展示他的槍,并裝上火藥。拿槍拍張游客照自然是必不可少的項目。 岜沙苗寨并不大,說不上有什么特別風景。我想這里唯一的賣點就是槍了。 大叔說他年輕的時候在廣東打工,現(xiàn)在家里開發(fā)旅游了,他回來成為槍手表演隊的表演者之一,不用出去打工了。 大叔把我們帶到自己家,家里除了他那位聽不懂漢語卻依然熱情的老伴,就只有旁邊這條狗了。 環(huán)顧大叔的家,極為簡陋,只有兩張椅子。雖然旅游開發(fā)了,但生活還不是太富裕。 在云貴高原的大山皺褶里,像這樣的少數民族村寨數不勝數,但不是每個都能這么幸運,被開發(fā)成旅游景點。 我們路過很多村寨風景并不比這些景點差,只是因為交通不便,游人罕至。 那里的年輕人依然需要到發(fā)達的地方打工掙錢,老人依然在家耕著祖輩留下的一畝三分地。 關于配槍:岜沙漢子終身帶槍(岜沙持槍獲得公安機關特別批準)。以前是為了狩獵,現(xiàn)在主要在迎接貴賓和有重要慶典活動時,才會對天鳴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