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父母而言,吼叫或許只是幾秒鐘的事情,但對孩子而言,其傷害可能貫穿一生。 蒙臺梭利博士說:每種性格缺陷都是由兒童早期經(jīng)受的某種錯誤對待造成的。 對于那些長期生活在「吼式」教育下的孩子,久而久之,只能以「不說話」來回避傷害。 最近,國外的一項研究顯示,沖孩子吼叫的狀況對于很多家庭來說,并不是件新鮮事。88%的父母曾在孩子出生的頭幾年朝他們叫嚷或者尖叫過,甚至數(shù)據(jù)顯示,在7歲孩子的父母中,這個比例會高至98%! 其實這些對孩子的吼叫的目的無非就是這幾種類型:1、警告式吼叫 這也許是最能讓人接受的一種吼叫,可能是為了阻止孩子跑向馬路或者用手碰觸危險的物品。 2、服從性吼叫 這是最常見的吼叫,通常是因為孩子沒有按照你的要求做,而你已經(jīng)提醒過他很多次了?;蛘呤且驗楹⒆訋淼拇鞌「?,又或者是因為遭到了孩子的公然反抗。 3、過激性吼叫 這個時候你不僅會超越自己音量的上限,還會說出一些令你事后很后悔的話來。這種吼叫是最有爭議的,這種吼叫釋放出來的都是消極情緒。 但是,過多這樣的吼叫會令孩子產(chǎn)生聽覺免疫。 而對于那些被吼后不說話的孩子,甚至容易形成以下這幾種性格:
更重要的是,這些孩子普遍沒有安全感,對親情有一種本能的排斥,在親子關(guān)系中不知道怎么和家人相處。 相比和父母頂嘴、講道理的孩子,那些被吼后不說話的孩子,才是最讓父母操心和擔憂的。 對于這些被吼后不說話的孩子,其實是心理遭受創(chuàng)傷后的一種表現(xiàn)。其原因有以下幾種: 1、有些孩子是出于恐懼,安全感受到了傷害,不再信任父母,在情感上強行和父母中斷了連接,和父母拉開了距離,心中開始懷疑「爸爸媽媽是不是不愛我了?」; 2、有些孩子對這經(jīng)常性的吼叫可能已經(jīng)習(xí)以為常了,干脆破罐子破摔,雖然滿心不服,卻也懶得反駁。故意用「不配合」來表現(xiàn)自己的不滿情緒; 3、最嚴重的就是孩子感覺自尊心受到了碾壓,出現(xiàn)情感障礙,不再自信,甚至有自卑和自閉的傾向,害怕自己跟父母說什么都是錯的。從而不再愿意開口說話「避免交流」; 的確,吼孩子是可以讓孩子暫時安靜下來,或者變得乖巧聽話,能解決掉眼前的一些小問題。 但是,卻給孩子的成長留下了很大的隱患。 特別是對于那種「打不哭罵不語」的孩子,其心理傷害更是難以估量。 那么家長在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過程中怎樣做到不對孩子進行吼叫呢?首先,審視自己的情緒狀態(tài),不要讓不良情緒傳染給孩子。 其次,為孩子創(chuàng)造空間,尊重孩子的隱私,重視他們的觀點。 第三,無論孩子的學(xué)習(xí)怎么樣,一定要讓孩子感受到你是愛他/她的。 盡管家長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切,但是不要讓孩子們每一次成績的好壞成為家庭關(guān)系的晴雨表。 第四,為孩子取得的每一點進步而喝彩。 孩子們的點滴進步有的在家長們看來不值一提,或者家長根本沒有關(guān)注到。這十分挫傷孩子們再接再厲的積極性。要體會到孩子們在取得進步過程中的艱辛,當然更需要關(guān)注到孩子們的進步。 第五,制定家規(guī),事前就與孩子約法三章。 所話說“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在孩子還沒有養(yǎng)成自律性的時候,家長們需要給予正確的引導(dǎo)。 最后,小編想和大家說,在尊重的前提下教育孩子,和孩子朋友,真正的去理解他,了解他的感受,也讓他知道你是愛他的,因為在我們以“為他好”名義吼孩子的時候我們的嘴臉一定是丑陋的。 |
|
來自: 春天書屋 > 《育兒經(jīng)-寶寶輔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