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現(xiàn)真不能熬夜寫東西,因為一熬夜寫東西就會出現(xiàn)很多錯字別字什么的,哈哈~ 當然這跟自己懶有關系。 回到正題——湖南蛙類 ▲東方蠑螈 兩棲類動物因為皮膚裸露,滲透性強,因此對棲息環(huán)境質(zhì)量極為敏感,被稱為健康環(huán)境的指示物種。掌握兩棲類各物種的分布、多度和種群趨勢、棲息地類群及潛在威脅等成為兩棲類保護的基礎和前提。但是無論從廣度和從深度上講,兩棲類的種群生態(tài)學研究工作均無法與哺乳類和鳥類相比較。即使是由IUCN發(fā)起的GAA調(diào)查結果中也有1161種兩棲類物種種群趨勢仍然未知。近幾十年來,全球范圍內(nèi)的兩棲類正在經(jīng)歷著前所未有的“打擊”,這些物種在短短一個世紀內(nèi)就經(jīng)歷了幾萬年才有可能發(fā)生的滅絕事件。 ▲斑腿泛樹蛙 據(jù)估計,自1980年以來己有近120余種兩棲類動物滅絕。這種大范圍快速滅絕可能意味著我們所處的環(huán)境正在顯著惡化。大多數(shù)兩棲類動物依賴于淡水系統(tǒng),并且能在其它許多類生物之前感覺到環(huán)境的污染,它們的迅速減少告訴我們,地球上的一個最重要的生命支撐系統(tǒng)正在瓦解。而令人擔憂的是這種兩棲類種群的全球化下降并不同于以往的因棲息地喪失和過度開發(fā)利用導致的生物多樣性喪失,具體原因仍有待進一步的調(diào)查和研究。 ▲澤陸蛙 蛙是兩棲綱無尾目的統(tǒng)稱,據(jù)《湖南動物志:兩棲綱》記錄,湖南省兩棲動物共2目、9科、28屬、68種,其中蛙類57種,而中國兩棲類(http://www./class)記錄湖南省兩棲類動物64種,其中蛙類動物54種。 ▲圖引自中國兩棲類 湖南蛙類主要集中在湘西北山原山地區(qū),湘南丘陵地區(qū)。正好今年這兩個區(qū)域都走過,但由于沒有專業(yè)的人指導只能,是瞎玩! 接下來介紹自己在湖南拍攝的蛙類。 ▲3月4日在同升湖奧運村拍到的今年的第一只蛙——中華蟾蜍 中華蟾蜍也稱之為中華大蟾蜍,為蟾蜍科蟾蜍屬《湖南動物志:兩棲綱》中記錄本科一共兩種,另外一種同屬蟾蜍屬為黑眶蟾蜍(中國兩棲類將黑眶蟾蜍置于頭棱蟾屬)。 中華蟾蜍皮膚很粗糙,背面滿布圓形瘰疣。體背面顏色有變異,個體差異較大,多為橄欖黃色或灰棕色,有不規(guī)則深色斑紋,其兩側有深棕黑色紋。 ▲4月攝于壺瓶山 ▲5月攝于長沙 ▲足部特寫 ▲6月攝于株洲炎陵 中華蟾蜍廣泛分布在湖南境內(nèi),為最常見的一種蛙類,公園、小區(qū)里經(jīng)常能見到他們的蝌蚪和幼蛙,對小朋友在小區(qū)里抓的黑色的蝌蚪就是中華蟾蜍的蝌蚪。中華蟾蜍的皮膚角質(zhì)化,能夠忍受干旱的天氣,在遠離水域的地方生活。▲黑眶蟾蜍:10月攝于廣西 黑眶蟾蜍相對中華蟾蜍在湖南的分布比較狹窄僅分布在與兩廣交界的湘南地區(qū)。相對中華蟾蜍,黑眶蟾蜍的兩個黑色的大眼眶能夠讓人一眼就能辨認出來。 蟾蜍科的蛙類一般被我們稱之為癩蛤蟆,他們主要以昆蟲為食,有益于我們?nèi)祟?,但很多地方為了?jīng)濟利益將野外的捕捉野外的蟾蜍去皮后進行販賣到各大小飯店。 ▲澤陸蛙:3月8日大澤湖 ▲鳴叫的澤陸蛙:4月飄峰山莊 澤陸蛙也稱之為澤蛙,為蛙科叉舌蛙亞科陸蛙屬動物(中國兩棲類將叉舌蛙亞科提升為叉舌蛙科)。 澤陸蛙背部皮膚粗糙,體背面有數(shù)行長短不一的縱膚褶,褶間、體側及后肢背面有小疣粒;腹部皮膚光滑。背面顏色變異頗大,多為灰橄欖色或深灰色,雜有棕黑色斑紋,有的個體中部有一條淺色脊線。其與中華蟾蜍活動的時間相仿,三月初開始進行交配,11月左右開始冬眠。陸澤蛙廣泛分布于湖南各地,屬于最常見的蛙類之一。 三月八日在飄峰山莊,記錄到今年看到的第一只陸澤蛙,這時候蛙類并不算活躍,夜間基本上看到到蛙類。四月份開始陸澤蛙開始活躍起來,與此同時金線蛙,黑斑蛙,斑腿泛樹蛙等陸續(xù)開始繁殖。 四月開始了我真正的巡蛙之旅,2日參加第五屆湖湘學子觀鳥大賽,晚上住回龍小學,順便在附近夜觀,一晚上收獲并不大,只記錄到了黑斑蛙,澤陸蛙,中華蟾蜍,還記錄到了一條赤鏈蛇。 ▲澤陸蛙:4月2日大澤湖▲中華蟾蜍:4月2日大澤湖 3號和小伙伴約好去黑麋峰尋找東方蠑螈,可能是托小伙伴的福,找了幾年的東方蠑螈晚上一到黑麋峰就在水渠里找到了他們的身影。把我激動的不要不要的,三年前因為只記錄到他的正面無法確定是什么物種,雖然查閱資料應該是東方蠑螈,但沒有記錄腹部,一直是自己的一個遺憾。 ▲東方蠑螈:2014年6月8日黑麋峰▲東方蠑螈:4月3日黑麋峰 這一次總算彌補了3年前的遺憾,就是東方蠑螈,心里的那塊石頭總算放下了。文章主要介紹蛙類,東方蠑螈就不做介紹。 ▲闊褶水蛙 ▲闊褶水蛙—卵 闊褶水蛙為蛙科水蛙屬,皮膚粗糙;背面有稠密的小刺粒;吻端、頭側、前肢及腹面的皮膚光滑;體背面金黃色夾雜少量的灰色斑,背側褶上的金黃色更加明顯;從吻端開始通過鼻孔沿背側褶下方有黑帶;體側有形狀和大小不等的黑斑,疣粒黃色;四肢背面有黑橫紋,股后方有黑斑點及云斑。 在黑麋峰第一次見到闊褶水蛙,在蛙附近還見到剛產(chǎn)不久的卵,我估計這個卵應該是闊褶水蛙的,剛好闊褶水蛙的繁殖期也是在這段時間。 ▲沼水蛙 沼水蛙也稱之為沼蛙與闊褶水蛙同屬水蛙屬,體形比闊褶水蛙大很多,背部皮膚光滑,體背后部有分散的小痣粒。 沼水蛙多棲息于稻田、池塘或水坑內(nèi),常隱蔽在水生植物叢間、土洞或雜草叢中,捕食以昆蟲為主。只要有水域的地方基本上能找到他們的身影,沼水蛙為最常見的的蛙類之一,其叫聲類似狗的叫聲所以有些地方給其取名為狗蛙。 ▲寒露林蛙 寒露林蛙屬蛙科林蛙屬(中國兩棲類為蛙屬)背面皮膚光滑,雄蛙僅有小膚褶和無疣或有小疣粒,雌蛙背面及體側常有少數(shù)圓疣;體腹面光滑,股后及其腹面有扁平疣;顏色變異大。四肢背面黑褐色橫紋較窄長,排列緊密,前臂有4-7條,脛部5-12條,股部6-12條。 寒露林蛙為2007年在湖南發(fā)現(xiàn)的新中,僅分布在湖南與廣西部分地方。因為在寒露節(jié)氣繁殖而得名寒露林蛙。去年見過在群里寒露林蛙的卵,一直想找這種神奇的蛙,沒想到竟然在黑麋峰偶遇。 ▲鎮(zhèn)海林蛙:8月長沙 鎮(zhèn)海林蛙8月在長沙記錄到了另外一種林蛙,因為當時以為是沼蛙,所以只記錄了兩張照片,后來查看照片才發(fā)現(xiàn)原來是林蛙屬的物種,經(jīng)請教后個人查對資料鑒定為鎮(zhèn)海林蛙。 ▲黑斑側褶蛙:4月3日黑麋峰 ▲黑斑側褶蛙:4月17日飄峰山莊 ▲黑斑側褶蛙:5月28日飄峰山莊▲黑斑側褶蛙帶尾小蛙:6月6日飄峰山莊 黑斑側褶蛙亦稱為黑斑蛙,屬蛙科側著蛙屬。背面皮膚較粗糙;體背面顏色多樣,有淡綠色、黃綠色、深綠色、灰褐色等顏色,雜有許多大小不一的黑斑紋,如果體色較深,黑斑不程明顯;背側褶金黃色、淺棕色或黃綠色;有些個體沿背側褶下方有黑紋,或斷續(xù)成斑紋;自吻端沿吻棱至顳褶處有一條黑紋;四肢背面淺棕色。 黑斑側褶蛙為最常見的蛙類之一,體色多變很容易讓人認為是不同的種類,大部分為綠色,即我們常說的青蛙,叫聲明亮“呱,呱,呱”的很容易辨別,體形較大,蝌蚪也非常大。 由于四月初,氣溫還是比較低。在黑麋峰見到的不多,只見到了中華蟾蜍,陸澤蛙,闊褶水蛙,寒露林蛙,黑斑側褶蛙五種蛙。 ▲湖北側褶蛙:6月6日飄峰山莊 湖北側褶蛙與黑斑蛙同屬蛙科側褶蛙屬《湖南動物志:兩棲綱》記錄本屬一共兩種,中國兩棲類網(wǎng)站記錄為3種,還有一種為金線側褶蛙。背面及體側皮膚光滑或有小疣粒,雄蛙有極細小的白痣粒;體背面顏色變異較大,一般多以淺棕色為主,混雜綠碎斑;頭側及體側多為綠色,雜以淺棕色斑,有的個體在體背面還有棕黑色斑點;背側褶淺棕黃色。 湖北側褶蛙又稱之為金線蛙,與黑斑蛙相似,不同的是雄性金線蛙無聲囊,叫聲很像林蛙的叫聲。 ▲斑腿泛樹蛙▲斑腿泛樹蛙▲兩種不同形態(tài)的斑腿泛樹蛙▲斑腿泛樹蛙—卵:4月17日飄峰山莊 斑腿泛樹蛙屬樹蛙科泛樹蛙屬,背面皮膚光滑,有細小痣粒;體腹面有扁平疣,咽胸部的疣較小,腹部的疣大而稠密。背面顏色有變異,多為淺棕色、褐綠色或黃棕色,一般有深色“X”形斑或呈縱條紋,有的僅散有深色斑點;腹面乳白或乳黃色,咽喉部有褐色斑點;股后有網(wǎng)狀斑。 據(jù)師兄介紹本種和無聲囊泛樹蛙較難區(qū)分需要進行解剖才能確定,《湖南動物志:兩棲綱》記載本屬湖南只有斑腿泛樹蛙一種。但中國兩棲類記錄本屬湖南有兩種,還有一種為布氏泛樹蛙。 ▲斑腿泛樹蛙—卵:6月13日植物園 ▲斑腿泛樹蛙:7月20日植物園 斑腿泛樹蛙在飄峰山莊遇見之后在其他地方都沒有遇見,可能是跑的地方不夠多的緣故,6月一次在植物園踩點發(fā)現(xiàn)了斑腿泛樹蛙的卵泡,他們習慣將卵產(chǎn)在離水面較近的樹枝灌木上,這樣便于蝌蚪孵化后直接脫落至水中生活。7月帶著試一試的心理在植物園找到了斑腿泛樹蛙,而且數(shù)量還真不少。從此不用老遠跑飄峰山莊看斑腿泛樹蛙了。 ▲飾紋姬蛙小蛙:5月27日飄峰山莊 ▲飾紋姬蛙:4月17日飄峰山莊 飾紋姬蛙屬于姬蛙科姬蛙屬,皮膚粗糙。背部有許多小疣,有的個體背中線,上之小疣排列成行;由眼后至胯部常有一斜行大長疣。五月開始小蛙陸續(xù)離開水域上岸生活。 本屬湖南記錄一共四種,我見過3種,記錄了2種,花姬蛙、小弧斑姬蛙、飾紋姬蛙,其中粗皮姬蛙未見過實體。小弧斑姬蛙易與其他種類區(qū)分。 ▲小弧斑姬蛙:2016年4月24日黑麋峰 ▲小弧斑姬蛙:2017年7月28日壺瓶山(龍膽攝) 總算把上分給寫完了,希望在元旦之前把下寫完,文字內(nèi)容參考中國兩棲類,《湖南動物志:兩棲綱》等資料,感謝師大的侯銀夢、石勝超師兄和吳倩倩師姐幫忙鑒定與一同在野外尋找蛙類。 注:本文圖片除備注之外均由作者自己拍攝,轉(zhuǎn)載請聯(lián)系我們,歡迎原文轉(zhuǎn)發(fā)朋友圈。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如有錯誤請聯(lián)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進行更正,謝謝! 心近自然 公眾號ID:XJ_Nature 微信:Some_by_Leaf 原本山川,極命草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