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歲那年,第一次讀到《靜靜的頓河》。轉(zhuǎn)眼半個世紀過去,書中主要人物的形象依然在腦海里鮮活,自己都感到吃驚。當初被這部作品所吸引的“少年因素”也沒有忘懷。哥薩克騎兵的傳奇、紅軍與白軍的較量、波瀾壯闊的戰(zhàn)爭場面,甚至看到封面就會想到布瓊尼士兵架著馬克沁重機槍的馬車飛駛射擊的畫面。當然,最主要還是因為《靜靜的頓河》是蘇聯(lián)最著名的文學名著之一,遲早都是要讀一讀的。半輩子都沒能忘懷這部作品,有心情的時候總會讀上一段,感受著文字帶來的遐想畫面。真是應(yīng)了那句:伴隨你一生的名著。肖霍洛夫因《靜靜的頓河》獲得1965年諾貝爾文學獎。《靜靜的頓河》作者米哈依爾·肖洛霍夫出生于頓河地區(qū)的一個哥薩克家庭。妻子瑪麗姬·格羅斯拉夫斯卡婭也是哥薩克。肖霍洛夫27歲加入蘇共,是位堅定的布爾什維克,晚年有些左傾的固執(zhí)。從心底崇拜肖霍洛夫這樣的作家。政治立場堅定,卻寫出了情感描寫如此細膩、人性挖掘如此深刻的偉大作品。肖霍洛夫的《被開墾的處女地》、《他們?yōu)樽鎳鴳?zhàn)》為中國讀者熟知。在那戰(zhàn)爭硝煙彌漫、社會深刻變革的年代,格里高利這樣的小人物無可奈何的夾在兩大政治陣營之間。隨波逐流的叛變、投誠,再叛變再投誠。與妻子娜塔莉婭、情人阿克西妮婭之間的關(guān)系更是沉重痛苦不堪。 娜塔莉婭美麗端莊賢惠,是韃靼村首富的女兒,卻性格冷淡沉靜。阿克西妮婭激情似火,敢恨敢愛,卻攤上了一個酒鬼丈夫。而格里高利的前半輩子一直是個“男人不壞女人不愛”的哥薩克男子漢。 娜塔莉婭忠貞地深愛格里高利。也抗爭過,與情敵阿克西妮婭“談判”,實在不是對手,絕望自殺。雖保住了性命卻失去了美麗,成了“歪脖子”女人。阿克西妮婭付出的人生代價更加慘重。與格里高利私奔,流浪漂泊,兩人做馬夫當傭人。終日為格里高利在紅軍與白軍之間徘徊而擔驚受怕,噩夢般的生活厄運不斷。最終與格里高利所生的女兒死于猩紅熱,失去了唯一的精神寄托。 讀小說多半會掩卷設(shè)想編排人物的另一種結(jié)局。假如,格里高利加入紅軍后沒有叛變,那他后來就是個有功勞有地位的“老革命”。假如,娜塔莉婭性格再激情一點,那她就可以栓住格里高利那桀驁不馴的心。假如,阿克西妮婭不要那么水性楊花,與格里高利興許有個安穩(wěn)的下半生。假如,誰也不要抓住誰不放……??墒?,真實的人生沒有這么多“假如”。格里高利當過紅軍的團長,也當過白軍的師長,殺過紅軍也殺過白軍。最后被蘇維埃政權(quán)追擊。逃亡路上,眼睜睜地看著將生命托付給自己的阿克西妮婭被打死在馬背上。家中,娜塔莉婭為了報復格里高利與阿克西妮婭,流產(chǎn)大出血而不幸悲慘死去。最后,失去了一切的格里高利,將槍支彈藥丟進了頓河,平靜而又絕望的走向了自己故土難離的村莊。《靜靜的頓河》中的人物塑造,具有一切偉大悲劇作品特征。男一號格里高利:熱情、勇敢、勤勞,只會憑著樸素的直覺和情感判斷是非,對阿克西妮婭的愛真摯、動情、刻骨銘心。女一號阿克西妮婭:勇敢、高傲、性感迷人,雖命運多舛卻知道如何去吸引自己所愛的人。悲劇一號娜塔莉婭:美麗端莊、善良質(zhì)樸,性格內(nèi)向、為人矜持,即使家人都站在自己一邊也無力對抗情敵。最致命的弱點是不會體察理解自己的男人。《靜靜的頓河》自三十年代起,就有中譯版,迄今可能有上十種了。首推金人版和力岡版。一個更俄羅斯,一個更中國,各有所長。《靜靜的頓河》1958年由謝爾蓋·格拉西莫夫執(zhí)導拍成了彩色電影。在這之前,1929年還曾拍過一個默片。1958年版的《靜靜的頓河》,劇本改編忠實原著。即便濃縮了,也仍原汁原味。該片1960年獲得了美國導演公會最佳改編影片榮譽獎。這在冷戰(zhàn)年代實屬不易。同年的中文譯制片中,阿克西妮婭的配音者是向雋殊,格里高利的配音者是張昆,娜塔莉婭的配音者是郭玲。2006年、2015年,俄羅斯兩次拍攝了同名電視劇,沒看過。由于不想顛覆心中歷史的烙印,也就不打算看了。我在《田野靜悄悄》的歌聲中,感受到了那《靜靜的頓河》的意境 ………… 。 |
|
來自: 昵稱40358603 > 《俄羅斯 十二月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