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己”這個東西是看不見的,撞上一些別的什么,反彈回來,才會了解“自己”。 來源:meiya(ID:OneStepUp) 作者:meiya,感謝作者授權“土豆的思考”轉載
01 有個女鄰居告訴我,她和弟弟以及父母的故事。
她的父母重男輕女嚴重,對兒子過度寵愛,對女兒則輕視、忽略。【土豆思】現(xiàn)代中國,這種事兒依然很多。
從小父母對弟弟十分寵溺他,弟弟初中畢業(yè)后考不上高中,父母便花了好幾萬給他買上一所民辦高中。上高中時,弟弟認識了一些社會青年,開始和別人一起去賭場。于是,高中沒有念完的弟弟一邊在賭場當保安一邊賭博。
這樣過了幾年,父母想著給兒子娶個媳婦,說不定就能讓他改邪歸正。于是父母花了三十萬給弟弟買了房,娶了媳婦,還給他們開了一個經營土特產的小店。很快他們有了孩子。可是弟弟好吃懶做的習性并沒有改變,弟弟和弟媳總是因為各種生活瑣事吵架和打架,土特產小店也因為經營不善很快就關門了。弟弟依然游手好閑,干著各種坑蒙拐騙的事情。當孩子一歲時,弟媳收拾行李回了娘家不再回來,還向法院起訴離婚。
離婚后,孩子由爺爺奶奶撫養(yǎng)。為了養(yǎng)這個孫子,六十多歲,已經退休的爺爺開始去外面兼職,而孩子的爸爸則經常不回家,也不管孩子,還三不五時地偷家里的錢。
我的這位鄰居,作為姐姐,可憐自己父母年紀這么大了還要撫養(yǎng)一個一歲多的孩子,于是經常貼補弟弟,貼補父母,幫忙一起養(yǎng)外甥。有時候,弟弟賭博輸了,債主上門要錢,父母在電話里哭著向她要錢,她感覺又痛苦又無奈,但還是會幫忙。要錢的事情一次又一次發(fā)生,就像一個無法填補的無底洞。【土豆思】可是,能這樣一直幫下去嗎?
最后一次,弟弟瞞著父母把自家的房子賣掉拿去賭博了,為了留住房子,父親又向她要十萬元想要買回時,她意識到不能再這樣下去了,自己的生活因為弟弟因為這個家庭已經陷入了困境。在城市里辛苦工作十年的她沒有一點積蓄,所掙的錢大部分都寄回老家,貼補給自己的原生家庭了,談戀愛三四年也一直不敢結婚,因為很怕自己會拖累男朋友。
這一次,她不僅拒絕了父母的請求,還表達了自己的憤怒與委屈情緒,同時,向父母宣布,以后與弟弟有關的事情,她都一概不管,如果父母再因為弟弟的事情向她要錢,她會與父母斷絕關系。【土豆思】嗯,雖然晚了點,但醒悟就好。
父母與她鬧了一陣,天天在電話里罵她,說,你怎么這么狠心啊,無情無義,不管家人死活,他畢竟是你弟弟,是我們老張家唯一的兒子……
女鄰居頂住了來自父母的壓力,最后父母看她態(tài)度堅決,又想著兒子以后是靠不住的,不想連女兒也失去,所以漸漸開始不管兒子,有點放棄兒子的感覺,把注意力放在一心努力養(yǎng)大孫子上,對女兒也不再控制與盤剝。【土豆思】成長,也能傳遞!
現(xiàn)在,兩年過去了,女鄰居的弟弟因為偷竊罪被判了一年,正在蹲監(jiān)獄。她自己已經結婚,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還和丈夫一起買了一套小房子。她與父母依然保持著親子關系,但是與以前比起來較疏遠,逢年過節(jié)她會回老家,給父母和外甥帶點禮物,偶爾也會給一兩千元生活費。
中國很多家庭的界限不清,家庭成員彼此糾纏在一起,生活痛苦不堪,我的這位女鄰居就是現(xiàn)實版的樊勝美,但是她與樊勝美不同的地方在于,她從界限不清到界限清楚,并能守住自己的界限,有勇氣也有能力從原生家庭中獨立出來,擺脫被剝削的命運,去過自己的生活。
她問我,我的弟弟為什么會這樣?
我答:那是因為你的父母沒有界限,一直把他的事情當成自己的事情,也一直在為他承擔人生的責任。【土豆思】沒有給孩子鍛煉著自己為自己負責的機會。
考不上高中不要緊,反正父母會幫我買上去;不工作,不掙錢,沒錢買房娶妻生子不要緊,反正父母會為我買房娶媳婦養(yǎng)孩子;賭博賭輸了欠錢不要緊,反正父母會為我還錢……一個做了任何不好的事情都不用自己負責,承擔后果,都有其他人為他負責的人,只會成為一個越來越缺乏責任感的無賴。
02
我想起《過猶不及》這本書開頭一段咨詢和來訪者的對話。
有一對父母找到心理咨詢師,希望咨詢師能幫忙“修理一下”他們25歲的兒子。
咨詢師問:那這個兒子怎么沒有來呢? 父母說:他不想來,他不認為他有什么問題。
咨詢師問:那可不可以請你們告訴我他的情形。
于是這對父母列舉了兒子很多“問題”:從小就沒有“乖”過,沒法好好待著學校念書,最近幾年還嗑藥,也找不到工作,濫交了一堆問題朋友。
這對父母特別憂傷地說:我們總是供應他生活上的一切需求。他不去上課,我們就幫他另外找一所學校。他找不到工作,我們就讓他金錢上寬裕一些。希望他能把心思用在正事上,發(fā)展好一點的社交生活。他怎么搞出來這么多問題呢?
咨詢師默默聽完,然后說:我覺得你們兒子說的沒錯,他是沒有什么問題。
這對父母當時就呆住了,目瞪口呆一分鐘以后,那位父親終于開口說:我們沒聽錯吧?你不覺得他有問題?
咨詢師說:沒錯!你們兒子根本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你們。因為不管他想要什么,他幾乎都可以如愿以償,沒什么好操心的嘛!【土豆思】嗯!
反正,你們付錢,你們不滿,你們憂慮,你們策劃,你們自會使用一切的精力來滿足他所有的欲望。你們兒子沒有問題,因為你們全幫他負擔起來了。那些問題本該是他的,現(xiàn)在看起來,那些問題都變成你們的了。
你們要我?guī)兔o他一些問題嗎?【土豆思】把孩子自己的問題,還給他自己!
那位母親問:你說“要給他一些問題”,是什么意思? 咨詢師說:你們或許應該把一些界線跟他說清楚,這樣,他就必須為他自己行為的結果負責,而不是由你們來替他負擔了。
那位父親問:你所謂的“界線”是什么意思呢?
咨詢師說:這樣說好了,就好像他是你的鄰居,他從來不為他家的草坪澆水。而你每次打開你家的自動澆水系統(tǒng),水都澆到他家草坪上。于是他看到他家綠油油的草坪,就覺得沒什么問題嘛。但是,如果你修好你家的自動澆水系統(tǒng),讓水只灑到你家草坪上,他繼續(xù)不澆水,很快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住在沒草的土堆中了,他或許就不會喜歡那種生活了。但現(xiàn)在呢?他不必念書,不必工作,不必負責,照樣舒舒服服,錢多得花不完;你們負責卻過得很凄慘。其實,只要你們設立地界就可以了。
那位父親問:這樣停止幫助他,不是太殘忍了嗎? 咨詢師問:你們這樣出手援助,就幫了忙了嗎?【土豆思】而且他就越來越沒有希望意識到該自己為自己負責了。
父母:……
03
什么是界線?
界線即界限,是人與人之間的邊界,是指個體清楚地知道自己和他人的責任和權力范圍,既保護自己的個人空間不受侵犯,也不侵犯他人的個人空間。
簡單來講,就是分清楚什么是自己的事情,什么是別人的事情,各人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
有清晰自我邊界的人,不會讓別人來承擔屬于自己的責任,也不會去承擔不應該自己承擔的責任。即對別人沒有越界的要求,當別人對自己提出越界的要求時也能識別和守住自己的邊界。
在人際關系中缺乏清晰的邊界的人常常會出現(xiàn)拯救、依賴和控制他人的情況。【土豆思】比如父母。
拯救者通常是怎樣的?如一個女生知道一個男生失戀以后患上抑郁很痛苦,整日酗酒,女生對其產生了拯救和幫助的欲望,對這個男生的事情過度熱心和卷入,安慰他、陪伴他、幫助他戒酒,在生活上無微不至地照顧他,為他做很多很多的事情,甚至請假不上班,犧牲自己的職業(yè)發(fā)展陪伴他,照顧他,一心想讓這個男生快點好起來。
拯救者遇到一團爛泥的人,不是遠離而是飛蛾撲火般靠近,他會把別人的問題看當成是自己的責任,想要改變對方,拯救對方,然后使自己也像一團爛泥,陷于無法自拔的痛苦關系中。【土豆思】拯救者,是在找價值感嗎?
缺乏自我邊界的依賴者在人際關系中往往過度依賴他人,明明是自己的事情都依賴別人幫助自己解決。
如一不開心就打電話給朋友傾訴,不管現(xiàn)在是否是半夜三點,不管對方此刻在做什么,是否有時間,他就希望對方可以傾聽自己,解除自己的痛苦。還有很多人生的重要事情都依賴他人幫助自己。如剛開始找工作就希望好友或者戀人幫助自己寫簡歷、投簡歷,甚至希望對方可以直接給自己安排一份工作,將自己的事認為是別人的事情,如果別人不愿意讓他依賴,他會怪罪別人。
拯救者和依賴者往往會成為組合,如前文提到的女鄰居的家庭,父母和女兒就是拯救者,兒子就是依賴者。越拯救越依賴,他們彼此的行為相互影響和強化。
缺乏邊界的控制者,常常把別人的事情當成自己的事情,他會干涉和控制別人的決定,強迫別人接受他的想法、做法,或者把自己的事情當成別人的事情,希望別人替自己做事,把他人視為自己的延伸,他們在關系中過分侵入別人的心理空間,沒有尊重,沒有界線。
最常見的就是親子關系中父母干涉孩子的學業(yè)、擇偶和職業(yè)選擇的自由。如自己想考北大無法實現(xiàn),就強迫孩子一定要考上北大;自己想嫁一個有錢人不成就希望女兒釣個金龜婿;自己當不成律師就要求孩子要學法律當律師,全然不在意孩子喜歡的是跳舞……【土豆思】更多的父母,說自己不是強迫孩子去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而是希望孩子更好!
04
一個人要怎樣才能擁有清晰的自我邊界呢?
首先他要擁有自我意識,有獨立的自我,知道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人,都需要為自己的選擇和行為負責。【土豆思】父母知道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人嗎?不都知道。
其次他要了解自己,知道我是誰,我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知道什么是自己的責任,什么又是別人的責任。一個越不了解自己的人,越容易人際界線不清,而一個越了解自己的人,越清楚自己和別人的界線在哪里。
無論是形成獨立的自我,還是更多的認識自己,都需要我們與生活、與事情、與他人、與選擇進行互動和碰撞。【土豆思】需要有機會自己去做事、去選擇。 這個互動和碰撞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了,我們在一歲之后就開始發(fā)展自主的能力,開始探索外部世界,開始能夠決定做還是不做某件事情。如果從這個時候開始,父母對孩子的自主行為沒有過多的限制,不是以“你不可以這樣,你不可以那樣”或者“你做不好這個,做不好那個,我們來幫你做”這樣的打擊方式,而是積極鼓勵的方式,孩子就有一種主動和自主的品性,會為自己做選擇,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土豆思】父母好好看看這一段。
通過一次次與外界的互動、碰撞訓練我們確立了自我,能夠更多的了解自己,從而形成清晰穩(wěn)固的自我邊界。【土豆思】碰撞了,就可以畫邊界了。
所以,嘗試更多人生的選擇和可能性,珍惜你的每一次選擇吧,它們塑造了你,也是你確立自我邊界的必經之路。
山本耀司說:“自己”這個東西是看不見的,撞上一些別的什么,反彈回來,才會了解“自己”。所以,跟很強的東西、可怕的東西、水準很高的東西相碰撞,然后才知道“自己”是什么,這才是自我。
愿你能知道“自己”是什么,“自己的界線”在哪里,為“自己”而活。
關于meiya:暢銷書作者,書評人,自由撰稿人,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個人咨詢與團體帶領時間超過1000小時。已出版《慢慢來,一切都來得及》《你值得擁有最好的一切》等多部暢銷作品。新浪微博:meiya慢慢來
【土豆思】 好像中國人很多都是缺邊界的,與父母與孩子,甚至與七姑八姨都缺乏清晰的邊界,特別是獨子這一代。
為啥呢?是儒家思想的結果嗎?
這種缺乏自我邊界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文化,使中國人的生活中矛盾重重,人際關系十分復雜,人情負擔很重,還誕生了“清官難斷家務事”的古話。
希望所有的父母能明白,你的孩子是個獨立的人,如果你想讓他將來幸福,需要給他機會,與外界觸碰,畫自己與外界的界限,包括與父母的。
如果你替他做了太多事,那就是剝奪了他作為獨立個人的成長機會,是打著“為了孩子好”的旗號,其實是為了自己的自我感受好,是一種損娃利己的行為。
切記,為了孩子的成長,忍著點,把各種可能的鍛煉機會,留給他,父母只需陪著他成長就好。
不過,“相信發(fā)生”的土豆還有一事沒想清楚,那就是:
在中國普遍缺乏自我邊界的親人關系中,既然發(fā)生了幾千年,是不是也有點好處?比如,親人之間的關系更親密一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