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魚文化” 南有嘉魚,烝然罩罩。君子有酒,嘉賓式燕以樂。 ——詩經(jīng)·小雅《南有嘉魚》 中國人自古以來對魚特別青睞,逢年過節(jié),宴請客人,飯桌上一定少不了一條魚。 根據(jù)古代風(fēng)俗,過年時家家戶戶一定會吃魚,因為魚與“余”諧音,寓意年年有余。 因為魚“不瞑目”的特點,古人過年時還會將一盤魚放在正對大門的供桌上,希望魚神看護家門,防鬼怪進來,所以“魚” 又有鎮(zhèn)宅的作用。 鑰施懸魚,魚翳伏淵源,欲令楗閉如此。 ——東漢東漢應(yīng)劭《風(fēng)俗通義》 魚 “不瞑目”這一習(xí)性,也成為古人眼里守財、看家的符號,所以古人習(xí)慣將鑰匙和鎖做成魚形。 除此之外,古人還將魚作為情感傳遞的載體,《詩經(jīng)》中就有不少以魚隱喻男女情愛的詩句。 同時,古代藥鋪招幌也要掛魚,因為魚與“愈”諧音,希望病人早日痊愈。 江蘇“文化魚” 江蘇幅員遼闊,地大物博,轄江臨海的優(yōu)勢讓這里孕育出很多不同種類的魚。這些魚不僅有著江蘇味道,還很有文化。 文化魚一:鰣魚 江南鮮筍趁鰣魚,爛煮春風(fēng)三月初, 分付廚人休斫盡,清光留此照攤書。 清蒸鰣魚是江蘇地區(qū)漢族傳統(tǒng)名菜,屬于蘇菜系,魚身銀白,肥嫩鮮美,爽口而不膩。食時,若再蘸以鎮(zhèn)江香醋和姜末,更是別有風(fēng)味。 文化魚二:鯽魚 白水塘邊白鷺飛,龍湫山下鯽魚肥。 敧雨笠,著云衣。玄真不見又空歸。 奶油鯽魚是江蘇無錫著名的漢族小吃,屬于船菜。 奶油鯽魚味濃而不膩,肉質(zhì)鮮嫩可口。 文化魚三:刀魚(鮆魚) 溶溶晴港漾春暉,蘆筍生時柳絮飛。 還有江南風(fēng)物否,桃花流水鮆魚肥。 刀魚體形狹長側(cè)薄,頗似尖刀,銀白色,肉質(zhì)細嫩,但多細毛狀骨刺。肉味鮮美,肥而不膩,兼有微香。 清明后,刀魚肉質(zhì)變老,俗稱老刀。 文化魚四:河豚 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時。 民間流傳一句話:“拼死吃河豚?!焙与辔兜栗r美,鲀體呈圓筒形,有氣囊,遇到危險時會吸氣膨脹。 值得注意的是,河豚肝臟、腸胃等部位含有毒素,食用時要嚴格去除內(nèi)臟,以免中毒。 文化魚五:太湖銀魚 五月打船娶新娘, 船浪阿哥請仔格雕花匠。 前艙要雕石榴開花紅似火, 后艙雕得銀魚排陣翻作浪。 長二寸余,體長略圓,形如玉簪,似無骨無腸,細嫩透明,色澤似銀,故稱銀魚。 銀魚肉質(zhì)細嫩,無鱗無刺,無腥味,味道鮮美,營養(yǎng)價值高。 文化魚六:梅鱭魚 九月打船娶新娘, 船浪阿哥請仔格雕花匠。 前艙要雕菊花開來遍地黃, 后艙雕得梅鱭魚勒湖里竄勒竄。 明洪武年間,每年歲貢梅鱭魚萬斤,故梅鱭魚又稱貢魚。梅鱭魚肉質(zhì)肥嫩鮮美,營養(yǎng)豐富,其嫩骨與卵含有大量的鈣質(zhì)。 太湖生產(chǎn)的梅鱭魚,小部分供應(yīng)市場,大部分曬干后遠銷,還加工成烤梅紡、魚糜和罐頭制品等。 最后,小編想對江蘇的魚兒們說: 謝謝你們把自己養(yǎng)的如此美味,希望你們再努力一把,把魚刺進化掉,加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