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王羲之書法獨步古今,后世尊稱為“書圣”;唐代張旭神筆揮灑,被后人譽為'草圣'。說來也巧,兩位草書巨擘都因為肚子不舒服,寫下了驚世駭俗之帖。 王羲之草書《夜來腹痛帖》,又名《上虞帖》,拓本,7行,58字,入刻《淳化閣帖》《澄清堂帖》《大觀帖》《絳帖》等。 《夜來腹痛帖》用筆精到灑脫,結構開合變化,氣脈貫通流暢,飄若浮云,矯若驚龍,彰顯了王羲之晚年成熟書風, 晉人神韻撲面而來。 王羲之《夜來腹痛帖》 釋文:得書知問。吾夜來腹痛,不堪見卿,甚恨!想行復來。修齡來經日,今在上虞,月末當去。重熙旦便西,與別不可言。不知安所在。未審時意云何,甚令人耿耿。 唐代書法家張旭《肚痛帖》,6行,30字。 《肚痛帖》前三字規(guī)范工整,字字獨立,第四字起疾速行筆,越寫越狂,上下映帶,張揚恣肆,篇末數(shù)字突然變大,縱橫豪放,筆力千鈞,一片驚心動魄之象。 張旭《肚痛帖》 釋文: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熱所致,欲服大黃湯,冷熱俱有益。如何為計,非臨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