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劉-源團隊微信公眾號“l(fā)xgxfdy”推送過《不同態(tài)度的不同結(jié)局》一文,闡釋了“鳥盡弓藏、兔死狗烹”大概率下事在人為的力量。今天推薦汪凌燕、汪通所作《功臣的宿命》一文,從經(jīng)濟學角度對“鳥盡弓藏、兔死狗烹”作科學解釋,希望廣大遴選公務員和領(lǐng)導干部公選考生網(wǎng)友能長知識應對筆試面試,同時作為青年干部能“長見識”,在公務員職場中健康成長。遴選公務員筆試面試學習更多參見劉-源團隊微信公眾號“l(fā)xgxfdy”或微信私號“l(fā)xgxfdyly”。 功臣的宿命 (原文作者:汪凌燕+汪通) 漢武帝晚年,疑心日重,整天懷疑有人變著法兒要篡自己的位子。懷疑來懷疑去,還是覺得自己身邊人的可能性最大。于是聽了佞臣江充的話,去搜查太子府。不出所料,搜出了巫蠱小木頭人!歷史上,只要皇帝派人去某某家搜查罪狀,似乎少有落空。 太子一看,怎么自己從未見過的木頭人,居然會變魔法一般從自己床底下被挖出來?不由得慌了神。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先殺了江充再說! 不料斬草卻沒有除根,一個叫蘇文的內(nèi)侍趁亂逃跑,跑到甘泉宮去見漢武帝,稟報說太子謀反。漢武帝派丞相劉屈牦率軍鎮(zhèn)壓,太子無奈,只得打開監(jiān)牢,武裝囚犯——眼看著從假反變成真反,軍心、民心就不在太子這邊了。 很快,囚犯大軍就被擊潰,太子倉皇出逃,后來在湖縣被發(fā)現(xiàn)后自縊而死,隨行的兩個皇孫也被殺。后來漢武帝反應過來,把當時參與鎮(zhèn)壓太子“謀反”的劉屈牦、蘇文一干人等處死,把江充全家滅族,但是怎么也換不回自己兒子和孫子的性命了。 江充等人敢于誣陷劉據(jù),其實主要是因為太子的生母、皇后衛(wèi)子夫的哥哥——大將軍衛(wèi)青病逝,皇后再無外援,又年老色衰,失寵于皇帝。結(jié)果就因為這次“叛亂”,連帶著衛(wèi)青的長子也遭了殃,被漢武帝一窩端地送去了法場。 可憐衛(wèi)青也算是出生入死為漢武帝立下過汗馬功勞,七次深入大漠打跑了匈奴,卻還是沒能保住自己身后的家族。 漢家虧待功臣和功臣之后是有前科的?!皾h初三杰”——蕭何、張良和韓信,其中張良最為灑脫,討了一個留侯的封號,就過起了半隱居的生活。而蕭何以丞相之尊,依然被劉邦尋故揪住一個小錯關(guān)到監(jiān)獄里好些日子才放出來。最為凄慘的是曾被劉邦解衣推食拜為大將軍的韓信。劉邦先是把韓信從齊王改封為楚王,后來假借天子巡游到楚國邊境,當韓信來迎接的時候,突然將其擒住并廢為淮陰侯,讓他搬到京城里面閑住。后來陳豨謀反,劉邦親自率兵平叛,皇后呂雉和丞相蕭何擔心韓信在京城突然發(fā)難,就偽造捷報,等韓信前來賀喜之際一舉將其拿下,先用酷刑折磨,然后株連三族。 “陳豨之亂”也推開了漢家清洗功臣宿將的多米諾骨牌。漢高祖不久之后抓住了梁王彭越,借口平叛不出力將其廢為庶人,流放到四川。彭越在流放途中碰到呂后,試圖找呂后求情。結(jié)果可想而知,呂后假意答應,帶彭越回到洛陽之后立刻變臉,說彭越謀反,將彭越剁成肉醬分賜諸侯,并誅其家族。 韓信和彭越的死讓淮南王英布非常害怕,尤其是收到彭越的肉醬之后,英布直接舉起了反旗,逼得重病在身的劉邦不得不再次御駕親征,平定了英布之亂,英布也在戰(zhàn)敗后被長沙王吳臣誘殺。 至此,興漢滅楚、一體同功的三個人——韓信、彭越和英布在三年內(nèi)都命歸黃泉,不但自己身死,連帶著家族都絕了戶。 到漢景帝時代,“七國之亂”爆發(fā),朝廷倚仗名將周亞夫平亂。周亞夫得勝歸朝之后先后做了太尉和丞相。在做丞相時,周亞夫漸漸與景帝產(chǎn)生不和。后來他就被人告發(fā)謀反,罪狀是私藏兵器,圖謀不軌。漢景帝于是把周亞夫抓起來,派廷尉詰問此事,周亞夫說:“我戎馬一生,現(xiàn)在老了,置辦一些盔甲兵器都是用來陪葬的,如何能說是造反呢?”深體圣心的廷尉馬上厲聲斥責:“那你是想死后謀反嗎?”周亞夫百口莫辯,廷尉于是把他關(guān)進了大牢??蓱z周亞夫性情剛烈,以絕食表示抗議,把自己活活餓死了。他的夫人聽聞死訊之后,也用三尺白綾結(jié)束了自己的生命…… 漢武帝之后,由于漢昭帝年幼,霍去病的弟弟霍光輔政。昭帝早逝之后,霍光訪得戾太子劉據(jù)還有一個孫子,因為“巫蠱之禍”時還是嬰兒而免遭屠戮,后來逢大赦出獄,寄養(yǎng)在民間,叫劉病已。于是霍光迎劉病已入宮,繼承帝位,是為漢宣帝。 霍光在世之時,漢宣帝對他極為恭敬,但是等霍光一死,便借著前皇后許平君被毒害一事發(fā)難,將霍家來了個滿門抄斬。漢宣帝與漢高祖、漢景帝一樣,本身并不算是殘暴不仁的皇帝,漢景帝還有“文景之治”的美名,而漢宣帝也有“中興大漢”之譽,但是對待幫助自己得天下的功臣,卻都稱得上刻薄之至。 既然不是皇帝本身的問題,那一定是其他方面的原因。原因何在?這要從帝王與功臣的博弈說起。 究帝王之本心,應該并不是很想處置功臣及其家族,畢竟是給自己立下過汗馬功勞的。鳥盡弓藏、兔死狗烹,那是因為弓和狗已經(jīng)沒有任何價值,而善待功臣其實是可以樹立榜樣,讓更多人為自己效忠的。 所以,如果帝王們能非??隙ǖ卮_信功臣忠心耿耿、并無二心,他們是希望樹立起君臣相知的榜樣的。 同樣,究功臣之本心,從事后的角度看,很多悲劇都是冤案導致的。比如韓信和彭越,倆人其實并沒有任何謀反的罪狀,卻直接被誅夷三族;而英布如果不是聽說他們倆都被殺了,也基本上不會起兵。 大多數(shù)功臣在天下甫定之后,也并沒有腦袋后面長一根反骨,非要繼續(xù)廝殺下去不可。功臣最想做的事情,往往只是保住自己的身份地位和家業(yè)而已。 如此看來,帝王不想除功臣,功臣也不想反帝王。然而,現(xiàn)實則是一幕幕帝王和功臣反目成仇的戲碼,悲劇、恐怖劇一演再演。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在于五個字——信息不對稱。 帝王雖然想善待功臣,但是面對真心對皇位有想法的臣子,還是要除之而后快的。畢竟保護自己一家一姓的江山是最為重要的,樹立君臣相知的榜樣只在其次。 但是帝王并不知道誰是忠心耿耿的功臣,誰是心懷叵測的功臣。而作為功臣本身——之所以能夠脫穎而出,有大功于朝廷,自然是有能力、有威望、能夠?qū)蕶?quán)產(chǎn)生一定制衡和威脅的人。所以皇帝就開始頭疼了:如何分辨呢? 于是皇帝就會采取一系列的試探措施:我去討伐叛亂,你(彭越)派不派兵跟我一起去啊?我要巡查你(韓信)的疆界,你來不來迎接我啊?我吃飯故意不給你(周亞夫)筷子,你會不會忍氣吞聲???如果一系列的試探都得到正面的回應,帝王或許能輕描淡寫地放過去,然后過段時間繼續(xù)不放心,再進行下一輪的試探……而這所有的試探,只要功臣有一次沒有過關(guān),讓帝王不滿意,那么帝王就會立刻采取行動,或者將其貶官,或者把他關(guān)起來,甚至會毫不留情地鏟除他。 而從功臣的角度來看,帝王試探本身就是一個非常負面的信號,自己只要有一次應對失常,就會身陷囹圄乃至身家性命不保。那么功臣無疑處在一個非常危險的境地,既然自己“安安靜靜做個美男子”“老老實實做個順民”的心愿都已經(jīng)成了一種奢求,那不如公開造反,行險一搏吧。 而那些確實非常忠心的臣子,在皇帝的猜忌心起來之后,做事更加恭謹,更加讓人無從指摘,殊不知,這反倒是非常錯誤的做法。因為皇帝忌憚的恰恰是你的威望和能力,你若繼續(xù)表現(xiàn)出很高的行政能力和威望,那豈不是讓皇帝的猜忌越來越重? 此時,倒不如犯一些非原則性但非常掉價的錯誤。秦始皇的滅楚功臣王翦和漢高祖的丞相蕭何就很善于利用這一點,二者用的手法都是一樣的,那就是自污。 王翦統(tǒng)帥大軍六十萬攻伐楚國,六十萬是秦國的傾國之兵,怎么看王翦都應該廢寢忘食地思考用兵方略,才能不負秦王所托。但是王翦在出征前對秦王說:“陛下啊,我老了,我最近看上咸陽某處的田宅,希望陛下能夠賜給我,這樣我的子孫就有產(chǎn)業(yè)了,我這把老骨頭也就放心了?!鼻赝酢靶ΧS之”。 在征戰(zhàn)過程中,王翦依然數(shù)次上書秦王,不斷地強調(diào)田宅產(chǎn)業(yè),連身邊的大將都看不下去了:“您老這樣是不是太過分了,要真滅了楚國,大王難道還會少了您的封賞?” 王翦捋了捋胡須,說出真相:“秦王多疑,現(xiàn)在全國的軍隊都在我手里,我若不多求田宅讓大王覺得我別無他求,那大王肯定會疑懼我的。”后來,王翦果然滅楚封侯,得以安度晚年。 而蕭何做得更直接,趁著劉邦征伐英布的空當,在長安周邊強行用低價買了很多老百姓的田宅。等劉邦回來,老百姓攔街告御狀,把官司直接打到劉邦那里。按理說劉邦作為最高統(tǒng)治者,看到自己的丞相仗勢買田,應該很生氣,回去嚴肅處理才對,但是事實上劉邦哈哈大笑,開玩笑般對蕭何說:“相國,應該愛護子民才對啊!”輕描淡寫一句話帶過,沒給蕭何任何的處分。 按照傳統(tǒng)經(jīng)濟學的信號理論,這個問題很難解釋:為什么對待有些臣子,帝王會贊賞對方“胸有大志,世之良才”,而對待另一些臣子,帝王反而期望看到他們胸無大志,甚至貪污腐敗呢?如果都是要給皇帝發(fā)信號來表明自己的忠心或者才干的話,那應該出現(xiàn)某種一致性才對。 在《經(jīng)濟與管理戰(zhàn)略研究》上曾經(jīng)刊登過一篇論文,倒是非常適合用來解釋帝王和臣子之間這種非單調(diào)的關(guān)系。 在帝王的眼中,臣子有兩個秘密屬性:能力和野心。而能力指數(shù)和野心指數(shù)只有臣子自己心里清楚,帝王并不清楚;并且臣子還有一個公開的屬性,就是名望。 帝王最喜歡用的自然是有能力沒野心的人。要讓自己在帝王眼中成為這樣的人,功臣宿將和新晉之輩需要有截然不同的表現(xiàn)。 從公開的屬性——名望上來區(qū)分,名望高的一般是功臣宿將,而名望比較低的多是新晉之輩。盡管名望并不完全等同于能力,但是二者毫無疑問是有聯(lián)系的:在血與火中考驗過的功臣宿將,自然有更大的概率是有能力的人;而默默無聞的新晉之輩,當中或許不乏璞玉,但大多數(shù)只是默默無聞的官員罷了,在青史上未必會留下名字。 所以,對于新晉之輩而言,最重要的是表明自己是“高能力、高產(chǎn)出”的那一類,故而需要勤奮認真地工作,讓皇帝看到自己兢兢業(yè)業(yè)的態(tài)度和工作的實效,以期獲得提拔。反之,如果工作不努力,還敢貪污受賄,那么皇帝絕不會放過拿他做反面教材的機會,以此警示其他的官員不要貪污腐敗——反正一個能力低、名望低的人,也不能給皇帝創(chuàng)造多大的價值。 而對于功臣宿將而言,皇帝整體來說對他們的能力是有信心的,他們急需表明的,并不是能力,而是自己毫無野心。因為只有當皇帝的人,才最需要得到百姓和百官的擁護。一個臣子如果工作做得太好了,從皇帝那里分走了太多的欽佩和愛戴,即使自己沒有任何的野心,也是沒有說服力的。 所以要想平平安安地和皇帝做一對全始全終的好君臣,就要不憚于犯那些會讓新晉之輩受貶斥和被殺頭的“過錯”,以此向皇帝表明,自己是真的沒有野心。 這個模式推而廣之,在生活中隨處可見:普通的員工一般表現(xiàn)得比較隨和;而基層的領(lǐng)導往往不茍言笑,并且愛穿正裝來襯托自己的權(quán)威,以與普通員工區(qū)分開來;但是到了CEO和總裁這個級別,往往又開始平易近人了——他們的地位與手中掌握的資源已經(jīng)讓他們不需要用嚴肅的外表來襯托威信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