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是文化學者,也是一位散文大家。他的散文素以文采飛揚、思維敏捷、知識豐厚、見解獨到而備受讀者喜愛。他善于將睿智和學識在“人文山水”間遨游,使他的歷史散文別具一格,見常人所未見,思常人所未思,又善于在美妙的文字中一步步將讀者帶入文化意識的河流,啟迪哲思,引發(fā)情致。 余秋雨的散文文筆如行云流水,舒卷之間靈性激濺,我們不妨來粗略地探討一下他的語言特色: 一是氣勢恢宏。比如“我以為,中國歷史上最激動人心的工程不是長城,而是都江堰?!?span>(《文化苦旅·都江堰》)長城,從秦朝開始建造,經過歷代整修,至今依然橫亙于祖國的北疆。巍巍長城歷來是我們祖國的驕傲和象征。古老的長城,是歷史的見證。中華民族所有的屈辱與苦難、成就與輝煌,它都歷歷在目。但華夏大地還有沒有比長城更值得驕傲的工程?余秋雨以學者機敏的目光肯定了答案的存在,果斷地推出“中國歷史上最激動人心的工程不是長城,而是都江堰”。文章開篇出人意料而又大氣磅礴,這才有了下文長城與都江堰反復多角度的對比和都江堰千百年來的壯觀勝景。 再比如,“六朝金粉足能使它名垂千古,何況它還有明、清兩代的政治大潮,還有近代和現代的殷殷血火。”(《文化苦旅·五城記·南京》)南京,作為六朝故都,經歷過風雨洗禮,飽受過滄??嚯y,創(chuàng)造過燦爛輝煌。從古到今,多少墨客騷人搜腸刮肚為文賦詩盡情謳歌,但作家余秋雨卻用如椽之筆高度濃縮了南京一千多年的歷史,把它作為第一節(jié),使文章開頭先聲奪人、氣勢恢宏,給讀者強烈的震撼、深刻的思考和無盡的遐想,也為后文打下了基礎。 其實,余秋雨在《五城記·開封》里也有這樣的開頭:“它背靠一條黃河,腳踏一個宋代,像一位已不顯赫的貴族,眉眼間仍然器宇非凡?!?/span>這里對開封的地理位置、形象氣質都作了高度的概括,雖只短短一句,但開封像一座巍然聳立的雕塑神韻氣派畢現。 二是活潑幽默。比如,“也怪法老,他們什么話也沒留下,結果后代的口舌就徹底放松?!?span>(選自《千年一嘆·元氣損耗》)埃及的金字塔世界聞名,埃及人對友人的友善也是有口皆碑。比如問路,埃及人總會“立即站住,表情誠懇,開始講話”,從路的所屬區(qū)域到那個區(qū)域的風土特征、城建規(guī)劃,可謂是滔滔不絕。喜歡講話、善于講話是埃及人的性格。余秋雨在談到埃及人口舌之所以徹底放松的原因時用了亦莊亦諧的口吻進行推測,雖然這種推測并不具有多少真實性,但這樣的諧謔語言令人忍俊不禁,不得不佩服作家的幽默。 再看《白發(fā)蘇州》的結尾:“于是,蘇州,背負著種種罪名,默默地端坐著,迎來送往,安分度日。卻也不愿重整衣冠,去領受那份王氣。反正已經老了,去吃那種追隨之苦作甚?”(選自《文化苦旅》)結尾的反問句半莊半諧,不僅又一次扣住了題目,使首尾渾然一體,而且細細品味,此句頗有點“王婆賣瓜”的驕傲口吻,暗示了蘇州自有別人八輩子都學不到、趕不上、享受不了的特色。讀來回腸蕩氣,令人拍案叫絕。 三是對比生動。如:“只有柏林,隱隱然回蕩著一種讓人不敢過于靠近的奇特氣勢……羅馬也有氣勢,那是一種詩情蒼老的遠年陳示;巴黎也有氣勢,那是一種熱烈高雅的文化聚會;倫敦也有氣勢,那是一種繁忙有序的都市風范。柏林與它們全然不同,它并不年老,到十三世紀中葉還只是一個小小的貨商集散地,比羅馬建城晚了足足二千年,比倫敦建城晚了一千多年,比巴黎建城也晚了六百多年,但它卻顯得比誰都老練含蓄,靜靜地讓人捉摸不透……”(選自余秋雨《行者無疆·追詢德國》) 德國是兩次世界大戰(zhàn)的發(fā)源地,在大戰(zhàn)前文化藝術已經光芒萬丈,戰(zhàn)爭慘敗后經濟恢復又突飛猛進,是什么力量、何種氣勢使德國能有如此迅猛的腳步?竟然使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在當選總統(tǒng)后宣布,經濟走德國的路。作家進行了詩意的追詢,艱難的解讀。柏林是德國的首都,首先將其進行橫向對比,比照對象當然是歐洲的著名城市。跟羅馬比,羅馬自有特色,是“詩情蒼老的遠年陳示”;又跟巴黎比,巴黎也獨具個性,是“熱烈高雅的文化聚會”;再跟倫敦比,倫敦有其自身優(yōu)勢,是“繁忙有序的都市風范”。再從建城時間上比,柏林比三座城市要晚至少幾百年,至多兩千年,但是它卻“比誰都老練含蓄”。柏林,作為幾座城市中的小弟為什么能年輕得如此光彩奪目,如此獨具特色?排比句式的展開,使對比既生動形象又有力度,其結果越發(fā)令人驚詫:德國的奇特氣勢到底是何原因呢?這就為下文的展開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余秋雨散文讀者眾多,好評如潮,這當然有諸多因素,其中語言的多姿多彩、豐富厚實,不能不說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原因。他的散文語言還有好多特色,比如警世深刻的哲理、華美凝重的修辭,等等。語言的運用與一個人思想水平的高低,對生活的感悟程度深刻與否相互輔佐,相得益彰,可以說,余秋雨的散文語言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
【藝術視窗】 范 寬 范寬(950—1032),宋代繪畫大師,又名中正,字中立,性疏野,嗜酒好道。擅畫山水,為山水畫“北宋三大家”之一。 范寬像 范寬善畫山水,師荊浩、李成,能自出新意,別成一家。他重視寫生,常居山林之間,危從終日,早晚觀察云煙慘淡、風月陰霽的景色,雖風寒月認錯,也不停止。宋人論他的作品,大多氣魄雄偉,境界浩莽。
《溪山行旅圖》 范寬還善畫雪景,是其一大創(chuàng)造,被譽為“畫山畫骨更畫魂”。所畫的崇山峻嶺,往往以頂天立地的章法突出雄偉壯觀的氣勢,山麓畫以叢生的密林,成功地刻畫出北方關陜地區(qū)“山巒渾厚,勢狀雄強”的特色,被譽為“得山之骨”,“與山傳神”。
《雪景寒林圖》 【史林漫談】 晚年達芬奇 列奧納多·迪·皮耶羅·達·芬奇(意大利文: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公元1452年-公元1519年),意大利學者、藝術家、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的摯友。 中世紀的法國國王們對意大利的感情是很深的。他們想擁有意大利,于是連年發(fā)動戰(zhàn)爭,可結果并不如意。弗朗索瓦一世上臺后,積極轉變思路,“武攻”轉為“文取”。為了讓法國文藝復興的勢頭蓋過意大利,弗朗索瓦一世把自己打扮成藝術家的支持者和保護人,鼓勵所有藝術家,特別是意大利的藝術家來法國居住和創(chuàng)作。 晚年的達芬奇,光環(huán)雖然仍未褪去,但是后起之秀,如米開朗基羅卻開始搶盡了一切風頭,達芬奇稍顯失落。 公元1516年,達芬奇64歲。弗朗索瓦一世向達芬奇伸出了橄欖枝,在信中告訴達芬奇,他計劃在盧瓦爾河畔建造一座能代表文藝復興的城堡即香波城堡(Chateau de Chambord),希望能得到達芬奇的指導。達芬奇應邀而至,在法國度過了生命中的最后幾年。 弗朗索瓦一世給予了達芬奇至高的接待,將其安置于城堡中。他常常帶著自己的設計草圖去向達芬奇請教,聊工程、聊設計、聊藝術等等。然而,年事已高的達芬奇不久就逝世了,在匆忙趕來的弗朗索瓦一世的懷中咽下了最后一口氣。 達芬奇過世之后,弗朗索瓦一世出于對摯友的思念斥巨資買下了達芬奇的名作“蒙娜麗莎”。 【心靈驛站】 成功路上,并沒有想象中那么擁擠 有夢的人很多,能堅持的人卻很少。就像一場馬拉松,剛開始時熙熙攘攘,你追我趕;跑到半程,競爭者越來越少;越往前跑,越敞亮,能跑到終點沖刺的人并不多。
沒有人能從起跑線上看出輸贏,那些出其不意跑出成績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一直保持著前行,沒有懈怠偷懶。
成功的路上也是如此,它并沒有我們想象中那么擁擠,因為能一直堅持的人并不多。希望我們都能不要那么早就放棄。 【科普領略】 簡單幾個動作,全身得到鍛煉 俗話說,“生命在于運動”,可總是有人抱怨冬天氣溫低,外出鍛煉太痛苦;有人找借口每天忙工作,沒有時間去運動……下面幾個動作,既能足不出戶、節(jié)省時間,還能讓你從頭到腳得到鍛煉。 兩手掌快速對搓300次,刺激手掌穴位可通六經、強內臟,調和陰陽之氣,治療肩痛、眼睛疲勞。 手指由前額深摩頭頂至腦后,每秒2~4次,可促進腦部血液回流,使發(fā)根得到充分營養(yǎng),令頭發(fā)黑亮。 雙手輕揉左右耳輪至熱,有通經散熱、保健聽力的作用,尤其對耳鳴、目眩、健忘有防治功效?! ?br> 眼球順時針和逆時針各轉動30次,可提神醒目,可以強化眼肌,防治慢性角膜炎、近視等功能。 雙手拇指上下揉鼻50次,可開肺竅,對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甚至對心臟病、動脈硬化有防治功效。 輕叩牙齒,可使牙根和牙齦活血,卷舌可使舌活動自如,增加其靈敏度。 雙手掌心交替順時針揉摩肚臍,可通暢胃腸之氣,促進消化。 伸屈運動可使血液迅速回流,給心腦系統(tǒng)供給足夠的氧氣和血液。 仰臥以雙足跟交替蹬摩腳心,可引導腎臟虛火及上身濁氣下降,并能清肝明目,對治療神經衰弱、失眠、耳鳴等均有療效。 |
|
來自: 昵稱35597495 >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