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點讀書 百家號01-1201:56
文 | 牛皮明明 來源:聽明明吹牛皮(niupimingming) 二十年前,馬未都以一己之力創(chuàng)辦中國第一家私人博物館:光復(fù)博物館。
全國共有2000多家私人博物館,這是中國唯一一個不花國家一分錢的博物館。
從一開始,馬未都把博物館的門票設(shè)計成六張書簽,二十年內(nèi),沒有一個人往地上扔過一張門票。
馬未都公開宣稱:我要將所有的東西全部捐贈,一件不留。
此話一出,驚駭世人,博物館里隨便隨便挑一件東西出來,就價值幾千萬,說捐就捐了!
馬未都說:人生有三個階段,年輕時趨利,中年趨名。到了名利有了,第三個階段就是安放靈魂。大部分人到了名利階段就走不動了。我不希望我這個年齡,還在為錢做事。
馬未都創(chuàng)辦博物館,只想把中國文物展現(xiàn)給這個世界看,讓我們了解過去。
如果沒有這些文物,中國人拿什么去向全世界說我們曾經(jīng)擁有過燦爛的文化?
馬未都從小在部隊大院長大,墻上貼著八個大字:團(tuán)結(jié)、緊張、嚴(yán)肅、活潑。嚴(yán)肅了還能活潑,這不是扯淡嘛。
馬未都隱隱感覺,這不是他要的人生。
1966年,馬未都小學(xué)四年級,恰逢文革,無學(xué)可上,只好輟學(xué)。從此一生行走江湖,個人履歷學(xué)歷那一欄永遠(yuǎn)都是小學(xué)四年級。
三年后,馬未都14歲,父親帶著他去了東北空軍五七干校,五七干校用廢置的機場改建而成,馬未都全家四口與另外一家三口,分了一間房。
由于革命需要,硬生生擠成了一家人。
到東北后,天寒地凍,馬未都常常挨餓。
有一天傍晚,父親帶著馬未都來到一個廢棄的房子,支上爐子,攏上柴,安上鍋,神神秘秘從大衣口袋里掏出幾大把黃豆。
父親小心翼翼炒著黃豆,馬未都餓著肚子眼巴巴看著,直掉口水。
黃豆炒好了,父親端著鐵鍋,突然手松了一下,黃豆一粒不剩全部扣入火中,噼里啪啦,燒成焦黑。
父親出生武行,年輕時和日本人拼過刺刀,從未慫過。但只為一鍋黃豆,父親難過至極,一語不發(fā)、幾欲落淚。
馬未都父親
多年后,馬未都在一次演講中,講述父親當(dāng)時的內(nèi)心愧疚。馬未都話未說完,觀眾潸然淚下。
那是一代人饑餓的記憶,也是一代人的難過。
在五七干校那段日子,馬未都鄰居有本《紅樓夢》,他借去讀,飯也不吃,覺也不睡。
讀到黛玉死去,寶玉出家,窗外已是北風(fēng)呼嘯。他抱著書,感覺文學(xué)這東西像炸彈一樣在他心里炸開。
吹滅讀書燈,一身都是月。
那天以后,馬未都嗜書成癖,只要帶字的紙,抓著就要讀得一點不剩。
一次在村里看見有人拿書糊墻,就跟那人說:“您這書,給我看看吧?”
那人看他誠懇,就給了,馬未都拿過來一翻,是本小說,但前幾十頁沒了,后幾十頁也沒了,他照樣津津有味看了一路。
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臺上玩月。讀書到最后,是為了讓我們更寬容地去理解這個世界有多復(fù)雜。
世界有多復(fù)雜,人便有多寂寞,人生有多少種,書便有多少頁。馬未都讀書入癡入魔,在書里閱覽了人間,讀懂了人性。
有思想的人都很寂寞,幸好還有好書可以讀。
馬未都在人生最迷茫的時候,常用讀書來安慰自己,讀著讀著便從書中走出一個新的自己來。
1975年底,馬未都返京,被分配到航天無人部當(dāng)銑床銑工。凡有時間,便泡到圖書館,如一根草藥泡入酒中,書就是馬未都全部的酒。
80年代初,文學(xué)熱,全國三個青年,兩個半搞創(chuàng)作。
馬未都身高一米八,體重就100來斤。因為人瘦毛長,故取筆名瘦馬。
1981年,馬未都26歲。在《中國青年報》發(fā)表了小說《今夜月兒圓》。寫的是一個車工被車間女神愛上的故事。
那年代,愛情是個稀缺品,人見人愛。
文學(xué)被禁錮十余年后,剛剛開閘放水,全民沸騰。
當(dāng)年《中國青年報》的發(fā)行量500萬份,每人傳閱10次,閱讀累積5000萬人次。馬未都的《今夜月兒圓》就成了最頂級的爆款。
馬未都從此一炮而紅,從小學(xué)四年級輟學(xué)的小青年,一把逆襲成了全國最知名的大作家。
馬未都淘來的一張舊照片,把自己身著中山裝的舊照PS上去了
大火之后,讀者來信雪片般從祖國大地?fù)涿娑鴣怼?/p>
馬未都第一天收到了幾十封,“瘦馬”趴下來寫了一天回信。
第二天,馬未都打開家門,郵局直接拉來一卡車讀者來信。
太可怕了!
馬未都后來說:當(dāng)時,我想一封封回信的,后來我發(fā)現(xiàn),這根本無法完成,因為光看信都要用掉半年時間。
馬未都徹底感覺自己紅了,走在首都的馬路上,他腳下生風(fēng),瞇著小眼,十分迷醉。
馬未都的傳奇人生是從這篇小說開始的。
幾日后,《青年文學(xué)》主編陳潔東上門找他,甩他一篇稿子,問:“這,你能改嗎?”
馬未都一下午改好了。陳潔東一看,特別滿意,撂話:“你來雜志社當(dāng)編輯吧, 60塊錢工資?!?/p>
第二天,馬未都去編輯部正式上班,北京的風(fēng)吹著他26歲的臉。
到了編輯部,他傻了,原來和他當(dāng)同事的,不是大作家,就是大記者、大編輯,只有自己一個人是小學(xué)沒畢業(yè)的白丁。
馬未都的雖然學(xué)歷最低,但眼力卻是最好,80年代最負(fù)盛名的作家,莫言、余華、蘇童、劉震云,稿子都是從他手里過的,他沙里淘金淘出一大堆好作家。
有一天,有人告訴馬未都,說有個叫王朔的小孩想見他。
那時候王朔是個愣頭青,圓頭圓腦,羞澀靦腆,還說話臉紅,馬未都問:“你的稿子呢?”
王朔把自己寫的《橡皮人》拿給馬未都,馬未都翻開,開頭第一句寫的是:一切都是從我第一次遺精開始的。
馬未都眼前一亮,翻了幾頁,發(fā)現(xiàn)這小說真好。但雜志社的其他編輯看了,都說:“怎么能如此赤裸?肯定不能發(fā)表?!?/p>
為發(fā)這篇小說,馬未都跟那些老編輯拍了桌子:“誰說不能發(fā)表,我偏要發(fā)表?!?/p>
結(jié)果《橡皮人》發(fā)表后,王朔紅遍全國,引領(lǐng)整個80年代。
馬未都和王朔
王朔后來說自己和馬未都的結(jié)識,就像光和光打招呼,在最黑的地方見。
馬未都和王朔是精神上的理想主義者,內(nèi)心永遠(yuǎn)不認(rèn)同這個世界,卻伸著脖子向世界的盡頭眺望。敢于對抗所有人,敢于把夢做到底,敢于把人做到極致。
在北京城,馬未都有一大堆不正經(jīng)的朋友,最著名的是王朔和馮小剛,幾個人去找海巖蹭吃蹭喝。
海巖不姓海,姓侶,在昆侖飯店當(dāng)大經(jīng)理,是那個年代少有的穿西裝皮鞋走道的稀有物種。
馬未都幾個人得閑就去昆侖飯店,見到海巖就喊:“哎呦喂,侶總,侶總,您吃了沒?”
海巖夠意思,一看就懂了,安排一桌好菜,等吃完了就跑過來簽單。酒足飯飽,幾個人膩在昆侖飯店游泳池里。
整個游泳池,來來回回就他們幾個男的,一個女人都沒有,寡淡得不行。
他們膩在那兒神侃,聊劇本,結(jié)果游了大半年,水都游臟了,一個劇本都沒寫出來。
海巖
1988年,30歲的馬未都認(rèn)識了74歲的大收藏家王世襄。沒事就往王世襄家里跑,聽王老聊古董,聽著入迷。
1966年到1976年,古董是中國人的負(fù)資產(chǎn)。
誰家有古董,誰家受牽連。
除四舊時,很多人拿棉被包著古董,砸碎了往垃圾桶扔。80年代國家出于發(fā)展外貿(mào)的考慮,才恢復(fù)了向民間收購古玩舊貨。
當(dāng)時,馬未都單位8點上班,馬未都每周兩次六點出門。騎著自行車,挎著大黃包,鏈條都蹬紅了奔玉淵潭公園東門,去趕古董早市。
收完了古董,難以按捺內(nèi)心焦躁。
大半夜,去找朋友魏人一干人等窮顯擺,敲門,半天沒開,一腳踹開。發(fā)現(xiàn)一堆人貓在那,一摸那電視,電視還是熱的,就明白了,你丫貓在這看毛片呢。
馬未都還沉寂在收了古董的興奮中:
“哥幾個,瞧瞧我收的這寶貝,明清的,講究!”
那哥幾個一聽就樂了:“你別逗了,我們這看的才是寶貝,日本的,忒正點!”
80年代,馬未都為古董癡狂。可那年代沒多少人懂古董,有一段時間,他喜歡四合院一大爺家的瓷罐子。
天天下了班,就跑去看。
幫大爺腌白菜,搬煤球,苦活,累活全包了。干完活,就洗干凈手蹲在那看瓷罐子。來來回回,去義務(wù)勞動了一個月。
一天,老先生一高興:“孩子,看你真喜歡這玩意兒,得了,喜歡你就抱回家吧?!?/p>
天上真掉餡餅了,還是個肉餡的。馬未都一高興,怕老先生反悔,抱著古董撒腿就跑了,他是真愛古玩!
馬未都剛成家的時候,攢了1600塊錢塊錢準(zhǔn)備買臺彩電,小兩口過過小康日子。
那天,馬未都揣錢上街,在王府井的商店看到一組四扇屏,鈞瓷內(nèi)鑲,古樸風(fēng)雅,認(rèn)定是宋朝的物件。
馬未都走不動路了,砍了半天價,正好1600塊錢買了下來??钢纳绕?,騎著自行車,回家了。
老婆拿他沒辦法。
過了幾年,他在上班,老婆給他打電話:“咱家被賊洗了!”
馬未都跑回一看,新買的電視讓人抱走了,四扇屏還在。
馬未都樂了:“這賊,沒文化太可怕!”
警察來了,見他還樂顛顛的,警察不解:“這瘦猴,有?。臎]見過被偷東西了,還樂成這樣的?!?/p>
馬未都一聽,接著樂,還說這賊真特么忒仗義。
很多媒體稱馬未都:京城玩家,玩家嘛,輕松、灑脫,不那么正經(jīng),就像他本人。
嘻嘻哈哈的毫不正經(jīng),內(nèi)心澄凈的勇敢前行。
馬未都一家
1990年,馬未都帶著他的筆名“瘦馬”,從文學(xué)圈徹底消失了。
馬未都是第一個把工作裸辭的人,就給出版社打了個電話:我以后不來了。
很多人不理解,那時候國內(nèi)文壇牛氣沖天,三個BAT董事長加起來都沒有半個作家牛逼。而馬未都是作家的伯樂爺爺,更牛逼。
馬未都卻說不要就不要了。
因為那幾年,馬未都親眼看見文壇的墮落,文化圈變成了名利場。作家們爭相給評委們送禮,買獎,買版面。
那時候人土,送禮也土,都送土特產(chǎn)。收了孝感麻糖的評委,說湖北作家應(yīng)該獲獎。拿了山西汾酒的評委,給山西的作家走后門。
馬未都把26歲到36歲,整整十年,人生最好的壯年光景,全部獻(xiàn)給了摯愛的文學(xué)事業(yè)。
可現(xiàn)在純潔的文學(xué)界已經(jīng)不純潔了,文學(xué)既然臟了,那我索性斷手不要了。你們不滾,我滾行了吧。
馬未都毅然決然離開了!
工作就像眼鏡,度數(shù)不合適,繼續(xù)戴著只會損壞視力。 生活可以漂泊,可以孤獨,但靈魂必須有所歸依。
一個人在這個充滿虛偽的現(xiàn)實世界中,要保持初心,就必須給自己的靈魂騰出一畝凈土,譴責(zé)它,撫慰它,考驗它,永遠(yuǎn)保持它的高潔和純凈。
馬未都辭職后,與王朔、劉震云幾個人組建了“海馬影視創(chuàng)作室”,拍了電視劇《海馬歌舞廳》,策劃了電視劇《渴望》,掙了足足600萬。
《海馬歌舞廳》劇照
這可是90年代初,錢一下子像潮水向他涌過來,錢也有了,名也有了。但他也更看清了影視圈比文學(xué)圈更勢利、更赤裸、更名利場。
馬未都心里不舒坦:這不是我要的生活。然后又毅然離開了影視圈。
人總是這樣,只有當(dāng)你認(rèn)真地去做一件事的時候,才會分清理想和欲望的區(qū)別。理想就是當(dāng)你想它時,你是快樂的。欲望就是當(dāng)你想它時,你是痛苦的!
人生終要有一場觸及靈魂的出走,才能明白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樣的人生。兜兜轉(zhuǎn)轉(zhuǎn)他才發(fā)現(xiàn),古玩收藏,才是他一生最想做的事情。
從此之后,世間再也沒有編劇馬未都,也沒有作家馬未都。只有一個慢悠悠騎著自行車,穿梭在四九城的“散人”馬未都。
他與工匠、民俗藝人混在一起。
他放眼望去,滿街都是寶貝兒,人們爭著淘汰老家具,換上電鍍的,人們爭著淘汰木床,換上席夢思,馬未都照單全收。
最后以至于胡同里大媽看到他,都說:那個收舊板凳、舊椅子的又來啦!
為弄清各個歷史時期陶瓷的特征,馬未都天鉆去故宮。
古瓷館光線不好,馬未都每次去,總帶手電筒。管理員都對他起疑心:這個小眼睛,每天拿著手電筒,琢磨啥呢?
馬未都鑒賞瓷器
一天,他跟工作人員說展廂里的一個瓷瓶有人動過。工作人員說:別逗了,我天天在,沒人動。馬未都又說,不信,你去問問其他人。
工作人員一問,果然頭天她倒班時有人為拍照動過它?;貋砀R未都說:“你神了嗨,你咋知道的。”
馬未都小眼一瞇虛:“我天天來,天天看,只能看到這玩意兒的一面,里頭那一面我看不著,現(xiàn)在我看著了,就說明肯定有人動了。”
馬未都后來看瓷器,只需遠(yuǎn)遠(yuǎn)望一眼,便知真品贗品,且知道底款是哪幾個字。這眼力,全國也沒幾個。
1992年,馬未都收藏的古董已經(jīng)多達(dá)1000多件了,家里根本放不下。
有一次,馬未都看中了一款黃花梨大方桌,家里實在放不下,就把床給扔了,每天帶著老婆像猴子爬上爬下睡桌子。
香港導(dǎo)演李翰祥,有錢有才,愛好古玩。外界人稱:李翰祥買古玩,用火車?yán)?/p>
1998年,李翰祥突然打電話給馬未都,想轉(zhuǎn)給他一批古家具。
下午雙方約見面,李翰祥了給他一份清單,羅列了十幾件有年份的硬木家具,還標(biāo)了價錢,準(zhǔn)備第二天具體談。
第二天一大早,北京晚報登出消息:李翰祥猝死。
原來李翰祥與馬未都見了面后,就直奔拍攝場地,到那兒拍了一個鏡頭就猝死了。
人生天地間,忽如遠(yuǎn)行客。昨日把酒還言歡,今日卻陰陽兩隔。
這十幾件家具,就成了李翰祥和馬未都最后的念想和記憶。
李翰祥兒子來了,馬未都說:“這些東西都托付給我了,這是緣分,我不講價,照單全收?!?/p>
別人收藏是價,馬未都收藏的是情!
李翰祥
2013年,荷蘭一個老人想轉(zhuǎn)讓一批數(shù)目龐大的藏書票。
可全世界不少收藏家去了,老人愣是不賣。
得知消息,馬未都立即乘坐飛機趕過去。見到荷蘭老頭第一面就說了兩句話:
我想建一個藏書票館,只是想用來存放這些藏書票。
就是這兩句話,打動了荷蘭老人。
收藏的最高境界,不只是交易,更是在交心。
辦完手續(xù),老人轉(zhuǎn)過身來,淚流滿面,這些小小的藏書票,是老人一生的故事,也是老人一生的記憶。
人終會歸于塵埃,可記憶不會。
馬未都用飛機把3.2噸的12萬張書票運回了北京,履行承諾,專設(shè)藏書票館。
收藏,收的是人心,收的是真情!每個人都是帶著使命來到人間的。無論他是多么的平凡渺小,可總有一些情支撐著我們?nèi)デ靶小?/p>
人生有三層樓:第一層是物質(zhì)生活,第二層是精神生活,第三層是靈魂生活。
馬未都功成名就后,早就登上了第二層樓。在余下的歲月里,他把自己安放在第三層樓。
馬未都的人生有兩個原則:
一:從不在公開場合,電視節(jié)目談文物價格。二:從不參與幫別人打眼買古董的應(yīng)酬。
馬未都討厭聽人談古董的估值,別人請他去打眼,他稱病不去。也拒絕在任何電視節(jié)目上談文物價值多少錢。
他說:“文物沒有價格,文化永遠(yuǎn)是無價的。文化若變賣給金錢,所謂的文明就像行尸走肉?!?/p>
見得人越多,馬未都更喜歡和家里的貓玩。馬未都愛貓,養(yǎng)了幾十只。
并逐個取上好玩的名字:黑包包、白拖拖、黃槍槍、藍(lán)毛毛、麻條條、云朵朵……尼瑪,還有叫王情圣的。
出去錄節(jié)目的時候,他也帶上這些貓,用他話說:跟貓打交道,比跟人輕松。
馬未都是越老越會玩,玩的東西五花八門,秋斗蟋蟀,冬懷鳴蟲,玩蟈蟈也玩成了精。
懷里揣著蟈蟈,可以精確感覺到,自己身體體溫升高半度,蟈蟈就會叫。馬未都說:這叫自然之聲,好聽!
這就是馬未都,在煙塵滾滾的人生路上悠然而行,一點也不著急,反正來日方長,悠然自得。
自光復(fù)博物館創(chuàng)辦以來,誕生了中國多個博物館奇跡。
光復(fù)博物館是中國唯一一個不花國家一分錢的博物館。從一開始,馬未都把博物館的門票設(shè)計成六張書簽,二十年內(nèi),沒有一個人往地上扔過一張門票。
2010年8月,馬未都公開宣稱:新館正式建成后,我要將所有的東西全部捐贈,一件不留。
那可是隨便挑一件出來,就價值幾千萬的古董,說捐就捐了!
“裸捐”一出,所有朋友都來勸他,馬未都倔脾氣不改:“我不是古董商,不需要子承父業(yè),我不希望我像老地主那樣,死了之后,孩子們?yōu)槲伊粝碌耐嬉?,爭得頭破血流?!?/p>
老婆賈宏偉也和馬未都說:“我這輩子跟著你,不求什么大富大貴,但是你這么多年的心血說捐就捐了,我是真舍不得?!?/p>
有一次,王朔、馮小剛幾個北京老炮兒聚在一起,聊起馬未都“裸捐”這個事,都很心疼。
馬未都說:說我不心疼,那是假的,我一輩子的心血、一輩子的情都在這些物件上。要想博物館繼續(xù)走下去,這就像病人,捐出就像動手術(shù),手術(shù)之后,才能更健康。
馬未都說完,大家齊刷刷說了一句:馬爺,牛逼!
馬未都說:人生有三個階段,年輕時趨利,中年趨名。到了名利有了,第三個階段就是安放靈魂。只是大部分到了名利的階段就走不動了。我不希望我這個年齡,做事還在為了錢。
人一輩子不是為了掙多少錢,走多少路,而是為了活得明白,活得通透。求的是內(nèi)心安定,趨的是解決靈魂的困惑和坦然。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回到靈魂深處?;貞浝锒际枪适?,而心里早已云淡風(fēng)輕。
歷史就是這樣,有時候人造歷史,有時候歷史造人。
人生最寶貴的兩樣?xùn)|西,一是生命,二是靈魂,把生命活得精彩,把靈魂安頓好,人才不枉此生。 |
|